摘要:根据学生的知识基础和思维能力进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体现因材施教的教学原则,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有利于学生的个性化发展,因而能较好地提高小学数学的教学效果。
关键词:小学数学 分层教学
小学数学教学要体现素质教育的精神就必须以人为本,充分发掘学生的潜能。鉴于学生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不同,分层教学能更好地实现因材施教,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教学效果。
一、在小学数学教学中实施分层教学的实践
在充分了解学生的数学知识水平和思维能力的基础上,笔者把学生分成几个层次。如A层包括数学基础较好,思维能力也较好的学生;B层包括数学基础一般,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好的学生;C层包括数学基础较弱、思维能力一般,或思维能力较好但数学基础较差,学习品质不够好的学生;D层包括数学基础较差,思维能力一般或较弱的学生。
分层后,笔者制订了相应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如A层的教学目标:数学基础更扎实,数学思维能力更强,成为小学数学尖子。笔者要求A层学生除了完成课本习题之外,还要多看一些有关解题和小学数学竞赛的课外书,鼓励他们自学,提高他们举一反三的能力;B层的教学目标:提高数学基础知识水平和数学基础运算技能,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使他们努力向A层转化。为了提高B层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笔者鼓励他们在课堂上多提问,鼓励他们自学,要求他们在测验时争取优分,并追上A层同学;C层的教学目标: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积极性,提高他们的数学基础和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努力向B层转化。针对这部分学生,笔者以鼓励、提问和辅导为主,努力提高他们学习数学的兴趣,要求他们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D层的教学目标:尽量巩固学生的数学基础,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学习数学的积极性,使他们努力向C层甚至B层转化。笔者耐心辅导、教育和鼓励他们,尽量多提问,提高他们听课的兴趣,要求他们完成作业,并在测验中取得合格以上的成绩。
二、做好教材的分析研究和处理
小学数学教材尽管系统地构建了数学知识,但没有突出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也没有完全呈现出探索知识的推导过程。因此,笔者首先吃透教材,系统地把握小学数学知识,深入挖掘其中包含的数学思想和数学方法,再根据学生的数学基础知识、思维能力以及数学学习兴趣的差异,对数学教材进行了恰当的处理。
为了使学生更好地掌握数学知识,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笔者精心设计了每一节数学课,如制订各层次学生的教学目标和教学策略;创设恰当的问题情境,设计层层深入的问题引导学生去探索、讨论;重新分解和组合数学知识;设计分层作业等。
三、分层教学的实践效果
首先,笔者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采取了不同的导学方法,使各层次的学生都能理解、掌握数学知识,发展各自的能力。如课堂上,笔者多让A层和B层学生探求问题、讨论问题,最后独立地或在教师的引导下得出答案,并鼓励他们质疑教科书中的权威答案,学会举一反三,以培养他们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对C层和D层的学生,笔者会进行个别辅导。
其次,上课前的复习提问、课堂练习、课外作业都应分层。如课堂练习和课外作业分基础题(必做)和提高题(选做),鼓励A层和B层的学生做提高题,C层和D层的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能力选做,能做几题做几题。如果学生对某节的基础知识掌握较好,教师可以适当地增加该节基础题和提高题的难度,多设置一些开放性数学题和新型数学应用题,以提高学生灵活运用数学知识的能力。
在班级教学中,传统教学法往往忽略了个体,而只关注整体,不能真正做到因材施教。分层教学法虽然也是班级教学,但能在某个层面上做到因材施教,体现出对学生的个性化教育,因而能更好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数学思维能力,进而提高数学教学的效果。
参考文献:
[1]宋尧明.小学数学分层教学谈[J].东方青年·教师,2011,(4).
[2]孙成松.谈小学数学分层教学实施策略[J].科教创新,2011,(6).
(作者单位:内蒙古自治区呼伦贝尔市海拉尔区文化街小学)
推荐访问: 分层 小学数学 实施 教学 教学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