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探析

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探析

时间:2022-03-21 09:51:22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K@M8MMyӭ49wiiMw^z^zn=iMu�si}xםz׽tM9i駯oi_饨ky计划)和投资的资源配置效率性的一种方法框架[19]。我国在20世纪70年代末期吸收了发达国家关于可行性研究和成本效益分析的科学方法,经过30多年的发展,成本效益分析已成为我国投资项目决策的主要工具,对提高投资效率起到了积极的作用[20]。成本—效益分析是通过比较项目的全部成本和效益来评估项目价值的一种方法,将成本费用分析法运用于政府部门的计划决策之中,以寻求在投资决策上如何以最小的成本获得最大的收益。该方法的优点是透明、定量化。一种尽可能货币定量化的优缺点比较比泛泛的定性描述更易为公众所接受和理解,也更具透明要求的强制性[21]。不足之处是主要适合于评估单目标,在多目标效益量化(包括货币化)等方面较为困难。

2.2层次分析法

由于林业绩效及其影响因素的复杂性,现在的科研水平还难以对政策的绩效作全面完整地评价,因此常采用层次分析法[15]。层次分析法简称AHP(The analytic hierarchy process),20世纪70年代中期由美国运筹学家托马斯·塞蒂(T.L.Saaty)提出,它是一种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系统化、层次化的分析方法。具体方法是将决策问题按总目标、各层子目标、评价准则直至具体的备投方案的顺序分解为不同的层次结构,然后用求解判断矩阵特征向量的办法,求得每一层次的各元素对上一层次某元素的优先权重,最后再加权和的方法递归并各备择方案对总目标的最终权重,此最终权重最大者即为最优方案。该方法的优点是简洁实用,所需定量数据较少,但其缺点也是显而易见的,层次分析法的作用是从备选方案中选择较优者,不能为决策提供新方案,定量数据较少,定性成分多,不易令人信服。

2.3模糊综合评价

模糊综合评价法是一种基于模糊数学的综合评标方法,该综合评价法根据模糊数学的隶属度理论把定性评价转化为定量评价,即用模糊数学对受到多种因素制约的事物或对象做出一个总体的评价。模糊综合评价法主要步骤: (1)模糊综合评价指标的构建;(2)采用构建好权重向量;(3)构建评价矩阵,建立适合的隶属函数从而构建好评价矩阵;(4)评价矩阵和权重的合成,采用适合的合成因子对其进行合成,并对结果向量进行解释。该方法的优点是可以较为准确地反映事物本身的模糊状况,并且能用于主观指标和客观指标的综合评价;缺点为计算复杂,对指标权重向量的确定主观性较强。

2.4其他方法

用于林业政策评估的理论还有很多,如对比分析法、访谈法、时间模拟法、公众评议法等。在进行政策评估时,我们往往是根据实际,综合考量,综合运用各项理论方法,以使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更加全面,贴近实际。

3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的原则

3.1动态发展原则

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既是一个目标,又是一个过程,不同时期应该有不同的表现和反映方式,要考虑政策的时效性,评估体系要有很强的动态性,能适应社会、经济、政治快速变化,要能综合、及时的反映林业政策的发展现状和发展趋势。

3.2系统全面原则

评估体系指标要系统的反映林业政策的各个方面,既要对林业政策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等作出评估,同时要考虑到政策带来的正效应、负效应,要统筹兼顾评估体系间的层次性、协调性和普适性。

3.3可操作性原则

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的各项指标含义要尽可能简单明了,易于掌握和理解,所确定的指标要方便收集、比较、分析。指标项的选定既要从当前政策实际出发,贴近现实,数据要详实,又要考虑未来的发展趋势,紧跟时代步伐。

3.4定量分析与定性分析相结合原则

林业政策标准评估需要依靠不同的指标加以衡量,定量指标有其自身局限性,如评价的公允性受样本测算的影响, 而定性指标的局限性主要来自评分者的主观差异。因此,在选取评估指标时,要统筹综合考虑,将定量与定性分析相结合。

4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的构建

4.1林业政策标准评估指标选取

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求评价者对评价系统有充分的认识及多方面的知识[10],根据评估原则,本文在查阅文献、问卷调查的基础上,通过重点人物访谈、德尔菲法等方法形成我国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的指标,初步构建了包括1个目标层,4个项目层,21个指标层在内的我国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表1)。

4.2评估因子权重分值的确定

在我国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中,各评估因子的权重主要采用上文提到的层次分析法来进行计算,考虑到有些指标难以量化评估,我们采用费用-效益分析法和模糊综合评价法加以量化。利用筛选出的评估指标,在专业的层次分析法软件yaahp(version 0.60)中,建立层次建构模型,生成各指标间两两比较的的矩阵,按“1-9级标度法”(表2),输入成对比较的结果,之后进行一致性检验,以此确定各指标的权重,然后进行赋值评分。我国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评估因子及其分值见表1。

4.3评估因子权重赋值及解释

根据各指标间的重要性,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原则指导下,采用模糊综合评价法,对每个评估指标因子按“高、中、低”或“好、中、差”做定性判断,再给予等级赋值。根据人们对优良等级的习惯性判断,“高“或”“好”赋值1≥X≥08,“中”赋值赋值08>X≥06,“低”或“差”赋值06>X≥0。我国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评估因子赋值及解释见表3。

4.3评估模型

根据上文的评估体系与赋值,我国林业政策标准评估体系的分值如下公式计算:

w=∑21i=1αixi

式中:αi为21个评估因子的权重,xi为各评估因子的赋值,w则为林业政策评估分值,据此可对我国具体林业政策进行评估,按分级标准划分林业政策综合价值等级。

参考文献

[1]陈振明.政策科学[M]. 北京: 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1998.

[2]徐斌,刘小丽.森林认证对林业政策与管理的影响分析[J].林业资源管理,2013,(1):610.

[3]刘斌,朱广忠.评价的整体分析方法理论研究[J].理论研究,1997,(8): 910.

[4]冯洁.中国林业政策评价研究[M].福州: 福建农林大学,2007.

[5]国务院数据研究中心信息网.http://.cn/www/integrated/.

[6]刘伦武,刘伟平.试论林业政策绩效评价[J]. 林业经济问题,2004,(6):347350.

[7]曹建华,王红英. 林业政策模拟模型研究[J].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2005,27(4):602606.

[8]任景明.建立政策评价制度确保科学发展[J].中国软科学,2005,24(6):527530.

[9]李兰英,刘德弟,程云行,等. 林业政策系统运行问题探讨[J]. 浙江林学院学报,2004,21(1) : 8488.

[10]杨伶,肖更生,王金石,等.对我国林业外资综合绩效评价指标体系的思考[J].企业技术开发,2007,(12):7274.

[11]王雪琴.城市环境管理指标体系研究与评价—以大渡口区为例[D]. 重庆: 重庆大学,2012.

[12]刘丽红,曹玉昆,孙百原,等. 基于层次分析法的国有林区职工生存状况影响因素分析[J].世界林业研究,2009,22(4):7788.

[13]陈钦.公益林补偿政策评价研究[J] 福建农林大学学报,2006,9(3):2933.

[14]杨超,王学雷,张青,等. 湖北省国家湿地公园评估标准体系探讨[J].湿地科学,2014,12(6):759765.

[15]肖泽忱,布仁仓,胡远满,等.对我国林业政策绩效评价体系的思考[J]. 西北林学院学报.,2009,24(3): 224228

[16]杨学春,牛瑞萍,姜庆国,等. 林区建设工程项目经济评价指标体系研究[J].森林工程,2007,23(5):7884.

[17]李宝银.福建省林业现代化评价指标体系的研究[J]. 福建林业科技,2004,(31):4549.

[18]秦悦,翟印礼.林权改革对集体林可持续经营的影响——以辽宁丹东为例[J]. 安徽农业科学,2009,37(4):18301832.

[19]黄渝祥,刘俊.政策、法规的选择与评价方法[J].当代财经,2005,(8):5255.

[20]高喜珍,陈通.成本效益分析在公共投资项目决策中的适用性分析[J].中国农机化, 2010,(3):110112.

[21]M.D.Adlre. Rethinking CostBenefit Analysis. The Yale Law Journal.Nov[J].109.Vol.109:165248.

(责任编辑:唐 岚)

推荐访问: 探析 林业 评估体系 政策 标准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