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微波干燥对果蔬制品的影响

微波干燥对果蔬制品的影响

时间:2022-03-26 08:10:05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M-y۲۲'ngn]-t׮ܞH}뎗M}M4i--Z+az'+zלz%vjwfץuݦV+ykW(uݢ^ޅ歊x&j)ʷ(^v*h,r)ejبƮ[h^kjب)(tbwz+hzW_zw2r0jj橦)&zzڶ*'iܰm材料,通过正交试验得出再造型复合果蔬脆片的最佳配方后,以微波干燥技术进行干燥,发现中低火40 s时干燥膨化效果最好,在此条件下,脆片酥脆性较好,但有轻微焦心现象,没有采用远红外干燥得到的产品品质好。(微波条件为微波时间12 min,堆积厚度5 mm,微波功率300 W[25])

3.1   对食品质构的影响

微波干燥能较好地保持果蔬的外观、微结构及营养成分[26-30];微波干燥后的果蔬具有多孔性,其容积密度比用传统干燥得到的小[31]。顾思忠等人[32]在研究胡萝卜在微波条件下的热物理性质中发现,在整个试验过程中微水分的减少使得其密度产生较小的波动,导热系数随含水量先增大后减小。微波干燥过程中,物料内部因存在水分梯度而产生应力,当应力超过物料本身的弹性极限时,物料就会产生应变,从而表现膨胀、收缩、破裂等现象,对物料的品质产生严重影响[33]。在果蔬多孔介质干燥传热传质过程的孔道网络模拟及试验中,徐英英等人[34]以苹果为例,发现孔道网络传热传质模型可以较好地模拟果蔬多孔介质干燥过程。果蔬多孔介质物理结构参数对干燥过程的影响显著,孔隙率越大,果蔬干燥所需时间越长;配位数越小,则对应的干燥时间越短。许多学者采用数值模拟方法对微波加热食品的机理进行研究,目前微波干燥过程中物料的應力应变现象的试验研究已取得一定进展[35-36],对胡萝卜、苦瓜、莲藕片、枸杞微波干燥特性和动力学模型已有报道[37-39]。

3.2   對色泽的影响

微波干燥主要通过时间的积累对色泽产生影响。负压环境和护色处理都能改善果蔬的氧化褐变,但微波干燥产品在色泽参数上的稳定性有待提高[40]。草莓的褐变度随着作用时间而增加,这说明干燥时间越长,对色泽的影响程度越大[15]。林羡等人[41]研究干燥方式对辣木叶营养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色泽的影响,发现真空微波处理组的叶绿素含量则偏低,其原因可能是真空微波干燥过程中,干燥腔体温度分布的不均匀性导致了局部样品受热过多,从而导致叶绿素含量的损失增加。

李帆[42]在研究枣渣干燥方式对红枣色素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时,选用自然、不同温度的热风、微波和真空冷冻干燥方式处理枣渣,测定红枣色素活性成分。真空冷冻干燥提取的红枣色素活性成分损失最少,微波次之,热风干燥相对较差。说明了微波干燥相较于热风干燥对色泽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3.3   对风味物质的影响

唐小闲等人[43]在研究马蹄湿淀粉微波干燥的试验研究中发现,在不同微波功率条件下,随着干燥时间的延长,淀粉酸度随之增加。酸度增加可能的原因是,微波干燥加热方式从内向外加热,加快淀粉水解产生脂肪酸,使得马蹄淀粉酸度升高。微波功率越小,酸度越低,淀粉品质较好。陈艳彬[44]的研究表明,与热风干燥、自然干燥相比,微波干燥对冬瓜总酸度的保存率最好。邓红等人[45]在研究不同干燥方法对苹果片品质的影响得出相同结论。

果蔬芳香物质在酶的直接或间接催化下进行的生物合成[46]中,酯类化合物是水果的主要特征香气成分,受干燥的影响很大[47]。微波干燥会导致果蔬中醇类减少,这是由于微波干燥使乙醇脱氢酶失去活性所致。如荠菜经微波干燥后,叶醇、反式- 2 -己烯- 1 -醇、2,6 -二甲基环己醇等特征醇类化合物含量损失严重[48]。微波干燥由于干燥温度较高, 易发生美拉德反应、Strecker降解和脂质氧化[49-50]。由于醛类化合物的形成源自不饱和脂肪酸的自动氧化[51],因此醛类化合物较高,经微波干燥的慈姑挥发性风味化合物也发生了变化[47]。黄潇等人[52]在研究不同干燥方式对茶树花品质的影响,结果表明,冻干的茶树花花香最高、最典型;其次是微波干燥,甜香高长;最后是烘,甜香高。

3.4   对挥发性物质的影响

微波干燥过程中氨基酸虽然会与糖类发生美拉德反应而消耗,但是由于蛋白质水解过程占主导, 所以游离氨基酸总量总体呈增加趋势,但达到一定高功率时温度比较高,酶活性降低,从而影响蛋白质水解,导致高功率下氨基酸消耗占主导,蛋白质水解占次要地位[53-54]。黄姬俊[55]研究表明,微波功率升高,游离氨基酸总量先增加后降低,果蔬的干燥温度升高,一定范围的高温使更多的蛋白质经酶的作用生成氨基酸,从而使氨基酸总量增加[56]。

3.5   对维C的影响

维C有保护细胞膜、清除胞内自由基等作用[57],使机体避免多种疾病的发生,提高机体免疫力。果蔬干燥过程中维C含量减少的主要原因是加热。微波时间越长、温度越高,干制品的维C含量越低。在微波辅助泡沫干燥过程中,郑宏[58]发现维C发生了部分降解,导致在干燥制品中,维C的含量有所下降。唐辉等人[59]以木瓜果浆为原材料,对维C降解过程进行分析和模型设计,得出木瓜果浆微波辅助泡沫干燥过程中维C含量的数学模型关系。

马铃薯在联合热风和微波干燥技术条件下干燥,在恒定条件下,辐照时间加长,其维C含量降低,在Horuz E等人[60]对酸樱桃进行微波-对流干燥的研究中,干制品维C随着微波功率的增大而增加,温度只有在一定的高功率下才会对维C含量产生显著的影响。影响杏鲍菇的干燥时间主要因素为微波强度>初始含水量>切片厚度[61],张琦等人[62]研究得出类似的结论,因此在一定的微波强度下,适当缩减作用时间,能有效保持一定的维C含量。但维C在干燥过程中的降解机理还需要进一步深入研究。

4   结论

与国外技术相比,虽然我国的微波技术起步较晚,但也取得了不少成果[63]。首先,微波干燥技术在果蔬方面已经有了广泛的应用。其次,虽然其他干燥方式联合技术已经成熟,但微波干燥依旧有不可替代的地位,主要表现在它能够针对不同的物料特性,从而设置不同的物料参数。但微波技术仍有其本身的不足,比如就其应用方面来说,现今所能够应用的领域较为狭窄,应该进一步进行深入具体的研究,从而生产出适用于其他各方面的产品,使之得到广泛的应用。

参考文献:

范松梅. 食品干燥技术[J]. 科技信息,2012(21):246, 278.

杨同舟. 食品工程原理[M]. 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157-160.

石勇. 微波技术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J]. 现代食品,2017(7):1-2.

陈美链. 微波干燥条件对乌龙茶风味猪肉脯品质的影   响[J]. 安徽农业科学,2019,47(3):140-141,172.

夏亚男,侯丽娟,齐晓茹,等. 食品干燥技术与设备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4):204-208.

祝圣远,王国恒. 微波干燥原理及其应用[J]. 工业炉,2003(3):42-45.

韩清华. 微波真空干燥膨化苹果片的机理及品质研究和设备设计[D]. 北京:中国农业机械化科学研究院,2007.

王绍林. 微波加热技术的应用-干燥和杀菌[M]. 北京:机械工业出版社,2004:41-46.

Maskan M . Microwave/air and microwave finish drying of banana[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0,44(2):71-78.

李伟荣,任爱清,陈国宝,等. 杏鲍菇微波干燥研究与参数优化[J]. 农产品加工,2016(12):49-51.

Duan Z H,Jiang L N,Wang J L,et al. Drying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ilapia fish fillets dried with hot air-micr-owave heating[J]. Food & Bioproducts Processing,2011(4): 472-476.

董全. 食品干燥加工技术[M]. 北京:化学工业出版社,2007:57-58.

渠琛玲,刘畅,王芳婷,等. 微波干燥对小麦籽粒水分迁移的影响[J]. 食品工业,2017,38(2):91-93.

王宸之,邓自高,李琳,等. 热风和微波干燥对龙眼品质的影响[J].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2018,37(4):429-436.

骆少嘉,袁亚,朱梦矣. 草莓真空微波干燥工艺研究[J]. 浙江农业科学,2010(6):1 314-1 316.

Cui Z W,Xu S Y,Sun D W. Microwave-vacuum drying kinetics of carrot slices[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4,65(2):157-164.

Moreira R G,Sun X,Chen Y. Factors affecting oil uptake in tortilla chips in deep-fat frying[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1997,31(4):485-498.

马先英,赵世明,林艾光. 不同干燥方法对胡萝卜复水性及品质的影响[J]. 大连水产学院学報,2006(2):158-161.

刘旺星,陈雄飞,余佳佳,等. 胡萝卜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J]. 食品工业科技,2019(3):1-8.

黄孟阳,刘鹏,杨玺,等. 草果微波干燥过程中介电特性研究[J]. 农业工程,2018,8(10):69-73.

武新慧,郭玉明,孙静鑫,等. 苹果介电特性与微波干燥含水率相关性研究[J]. 农机化研究,2018,40(10):194-198.

暴悦梅,胡彬. 新型果蔬干燥技术研究进展[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6,37(16):222-224.

Dev S R S,Padmini T,Adedeji A,et al. A comparative study on the effect of chemical,microwave,and pulsed electric pretreatments on convective drying and quality of raisins[J]. Drying Technology,2008,26(10):1 238-1 243.

孔欣欣,游新侠,程璐瑶. 再造型复合果蔬脆片配方及干燥工艺研究[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8,39(3):103-109.

阮威威,邱福祥,曾萍萍,等. 紫菜微波干燥工艺研究[J]. 农产品加工,2018(24):45-47.

姜义春,孟凡秋,孙宗宇,等. 利用微波干燥法制备高品质纯鸡粉方法研究[J]. 中国调味品,2015,40(11):64-67.

石晓晨,王蕾,王尧尧,等. 干燥方式对山楂总黄酮总有机酸含量的影响[J]. 山东科学,2018,31(5):14-19.

李安平,谢碧霞,郑仕宏,等. 毛竹笋干微波干燥工艺的研究[J]. 经济林研究,2004(2):14-16.

杨金英,盖玲,王剑平. 春笋微波干燥色泽模型及工艺试验[J]. 粮油加工与食品机械,2003(12):61-63.

李湘利,刘静,侯一超,等. 大蒜粒微波-热风联合干燥的工艺优化[J]. 食品与发酵工业,2018,44(11):237-371.

魏巍,李维新,何志刚,等. 绿茶微波真空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J]. 农业工程学报,2010(10):367-371.

顾思忠,刘斌,杨兆丹. 胡萝卜在微波干燥条件下的热物理性质和多孔特性[J]. 江苏农业学报,2018,34(4):897-903.

朱文学. 食品干燥原理与技术[M]. 北京:科学出版社,2009:157-160.

徐英英,刘欣,袁越锦,等. 果蔬多孔介质干燥传热传质过程的孔道网络模拟及试验[J]. 陕西科技大学学报,2017,35(6):135-139.

Duan Z H,Jiang L N,Wang J L,et al. Drying and quality characteristics of tilapia fish fillets dried with hot air-microwave heating[J]. Food & Bioproducts Processing,2011(4):472-476.

Maskan M. Drying,shrinkage and rehydration characteristics of kiwifruits during hot air and microwave drying[J]. Journal of Food Engineering,2001,48(2):177-182.

田华,韩艳婷. 苦瓜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J]. 食品研究与开发,2017,38(23):125-129.

张钟元,李丽娟,李大婧,等. 莲藕片薄层真空微波干燥特性及动力学模型[J]. 江苏农业科学,2019,47(2):201-205.

慕松,于日照,宿友亮. 基于相似理论的枸杞微波干燥过程模型研究[J]. 农业开发与装备,2019(1):101-104.

吕豪,吕为乔,崔政伟,等. 不同微波环境下苹果片干燥特性分析[J]. 农业机械学报,2018,49(S1):433-439.

林羡,徐玉娟,肖更生,等. 干燥方式对辣木叶营养活性成分、抗氧化活性及色泽的影响[J]. 热带作物学报,2018,39(12):2 465-2 472.

李帆,邵佩兰,韩娅婷,等. 干燥方式对红枣色素活性成分含量及抗氧化活性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19, 44(1):120-124.

唐小闲,罗杨合,汤泉,等. 马蹄湿淀粉微波干燥的实验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7(11):65-68.

陈艳彬. 不同干燥方法对冬瓜片品质的影响[J]. 中国食物与营养,2015,21(9):26-28.

邓红,王小娟. 不同干燥方法对苹果片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07(2):84-87.

王友升,王贵禧. 冷害桃果实品质劣变及其控制措施[J]. 林业科学研究,2003(4):465-472.

张莉会,廖李,安可婧,等. 干燥方式对果蔬风味物质影响研究进展[J]. 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8):315-319.

张丽,薛妍君,邓金花,等. 微波干燥对野生荠菜品质和挥发性物质的影响[J]. 现代食品科技,2015,31(8):226-236.

Pico J,José B,Gómez M. Wheat bread aroma compounds in crumb and crust:A review[J]. Food Research International,2015(3):200-215.

Hatanaka A. The biogeneration of green odour by green le-aves[J]. Phytochemistry(Oxford),1993,34(5):1 201-1 218.

Brich A N,Petersen M A,Hansen ?魡 S. REVIEW:Aroma of wheat bread crumb[J]. Cereal Chemistry,2014(2):105-114.

黃潇,王丙武,冯巩,等. 不同干燥方式对茶树花品质的影响[J]. 食品科技,2017,42(12):82-87.

Boekel M A J S. Formation of flavour compounds in the Maillard reaction[J]. Biotechnology Advances,2006,24(2):230-233.

张莉会,廖李,安可婧,等. 干燥方式对果蔬风味物质影响研究进展[J].食品工业科技,2018,39(18):315- 319.

黄姬俊. 香菇微波真空干燥技术的研究[D]. 福州:福建农林大学,2010.

张颖,郭盛,朱邵晴,等. 不同干燥方法对酸枣叶中核苷类、氨基酸类及黄酮类成分的影响[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9):296-303.

Zhao B,Li X,He R ,et al. Scavenging effect of extracts of green tea and natural antioxidants on active oxygen radicals[J]. Cell Biophys,1989,14(2):175-185.

郑宏. 温烫过程中芦笋(Asparagus officinalis L.)营养成分损失的预测以及调控研究[D]. 金华:浙江师范大学,2011.

唐辉,李梦雨,陈文学,等. 番木瓜果浆微波辅助泡沫干燥过程中营养成分降解模型[J]. 食品工业科技,2016,37(11):89-96.

Horuz E,Bozkurt H,Karata H,et al. Effects of hybrid (microwave-convectional)and convectional drying on drying kinetics,total phenolics,antioxidant capacity,vitamin C,color and rehydration capacity of sour cherries[J]. Food Chemistry,2017(5):295-305.

李伟荣,任爱清,陈国宝,等. 杏鲍菇微波干燥研究与参数优化[J]. 农产品加工,2016(12):49-51.

张琦,宋春芳,周韵,等. 热风微波耦合干燥鲜枣的研究[J]. 食品工业科技,2012,33(11):123-126.

苏许昌,董浩杰,岳华. 微波干燥技术在食品工业中的应用[J]. 中小企业管理与科技(中旬刊),2018(6):173-174.

推荐访问: 微波 果蔬 干燥 影响 制品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