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不同杀菌剂对万寿菊种子的消毒效果及发芽影响

不同杀菌剂对万寿菊种子的消毒效果及发芽影响

时间:2022-03-26 09:48:36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j}{ﭵM:_|߮9]&~ۮ_	mzڮ&.74|^6^u}wN?#]5O<7'(}85׍םw^)ybq}-}z{Ex材料与方法

1.1 供试种子

万寿菊种子(品种:色素)由北京市农林技术推广站提供,为延庆县本地长期种植品种,通过前期检测鉴定这批种子携带一定量的链格孢。

1.2 供试药剂

8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济南天邦);250 g/L嘧菌酯悬浮剂(英国先正达);总有效成分含量25%的甲霜·霜霉威可湿性粉剂(江苏宝灵化工股份有限公司);50%异菌脲可湿性粉剂(山东青岛瀚正(韩国)益农生物科技有限公司);75%卫福可湿性粉剂(美国康普顿化工公司);有效成分含量大于等于3亿/克木霉(中国农业科学院植物保护研究所生物防治研究室);7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苏州遍净植保科技有限公司)。

1.3 方法

1.3.1 药剂浸种 选取供试种子各约250粒,用5% NaClO浸种8 min,分别将多菌灵800倍稀释液浸种8 h,嘧菌酯与甲霜·霜霉威按照1∶1的比例配制成1 800倍稀释液浸种8 h,嘧菌酯1 800倍稀释液浸种8 h,异菌脲750倍稀释液浸种8 h,以不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其中5% NaClO根据常规试剂配制方法配制。带菌率=带菌种子总数/检测种子总数×100%;杀菌效果=(对照带菌率-处理组带菌率)/对照组带菌率×100%

1.3.2 药剂拌种 将250粒供试种子用卫福按1∶300药剂与种子的质量比例拌种,木霉按1∶100比例拌种,甲基硫菌灵按1∶200比例拌种。

1.3.3 温汤浸种 将250粒供试种子在53 ℃温水中浸种10 min后取出。

1.4 种子处理效果检测

将不同处理的种子分别接入到硫酸链霉素含量为100 μg/mL的PDA培养基中,每皿接入10粒,30粒作为1个处理,设3次重复(每个处理)。不作任何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组。放入28 ℃恒温培养箱(湿度60%)中按照12 h/d的光照条件培养,5 d后调查种子带菌情况,并对分离到的真菌进行镜检,观察真菌菌丝及孢子形态,记录链格孢及总带菌数量[7,14,15]。

1.5 发芽率及病残苗率测定

将不同处理后的种子置入含有湿润滤纸的培养皿中进行发芽率的测定。湿润滤纸培养皿中每皿接20粒种子作为一个处理,每个处理设3次重复,不作处理的种子作为对照组。放入28 ℃恒温温箱(湿度80%)中12 h/d的光照条件培养5 d后调查记录发芽数及病残苗数[16,17]。发芽以出现子叶为标准,病残苗以芽体周围出现真菌菌丝与菌落为标准[18]。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处理种子带菌率结果

结果表明(表1),不同药剂及不同处理方法的消毒效果各有差异。嘧菌酯1 800倍稀释液浸种对万寿菊种子的效果较好,对链格孢杀菌率达96.65%,显著高于多菌灵的杀菌效果(57.55%);嘧菌酯1 800倍稀释液浸种总杀菌率为86.99%,明显好于其他药剂的效果。卫福拌种对链格孢的杀菌率为63.19%,总杀菌效果率63.22%,均高于生产上常用的多菌灵,且优于另外两种拌种药剂的消毒效果;53 ℃温水浸种属于物理消毒方法,对浸种的水温及浸种时间要求严格,参考文献[7],试验中选择的水温为53 ℃和浸种时间为10 min,对链格孢杀菌率为70.26%,总的杀菌率为59.13%,与常规药剂多菌灵及消毒剂5% NaClO相比,温水浸种对链格孢的杀菌效果较佳,但总杀菌效果则介于这两者之间。

2.2 种子处理后发芽率及病残芽率结果

发芽率检测结果表明(表2),湿润滤纸催芽中拌种处理的发芽率最高的是木霉1∶100拌种,为88.43%,其次是5%NaClO浸种,为87.79%和异菌脲750倍稀释液浸种,为87.79%,与对照组差异不显著。在所有药剂及不同处理方法中,仅嘧菌酯和甲霜·霜霉威按1∶1比例配比的1 800倍稀释液浸种处理的发芽率显著低于对照组的,只有66.69%,其他处理则与对照组无差异。不同药剂及处理方法的种子出芽病残苗率检测中,嘧菌酯1 800倍稀释液浸种处理的病残苗率最低,为0.56%;而CK处理组的病残苗率最高,为21.62%,上述结果与消毒效果检测中嘧菌酯1 800倍稀释液浸种处理总真菌消毒效果的结果一致,表明该方法能够有效控制种子携带的真菌。

3 小结与讨论

种子消毒方法的探索对于种传病害的预测和防治具有重要意义。链格孢是万寿菊叶斑病发生的致病菌,并且该病原菌在万寿菊生长的整个时期都可致病,而种传是链格孢在万寿菊上传播的重要途径之一[7,15]。本研究采用不同药剂及不同处理方法对万寿菊种子进行了处理,并检测了对链格孢的消毒效果及不同处理对种子发芽率的影响。

试验结果表明,嘧菌酯浸种是有效的种子消毒方法,杨力钢等[19]曾将嘧菌酯用于甘草种子的拌种处理,具有一定的消毒效果,而将嘧菌酯用于浸种处理在之前的文献中鲜有报道。嘧菌酯是一种甲氧基丙烯酸酯类抗菌剂,能有效防治多种真菌性病害,包括白粉病和霜霉病,对叶斑病也有较好的效果[20,21]。本研究也表明嘧菌酯浸种对种传的链格孢菌有一定的防治效果,而嘧菌酯之前主要以田间喷施为主,用于浸种是嘧菌酯的一种新用法。这一研究结果表明使用嘧菌酯浸种这一方法可在万寿菊种子消毒上应用,也可考虑用于其他作物的种子消毒,但这都需要后期的室内及田间试验进行最优浓度及最优浸种时间的探索。

温水浸种属于物理消毒方法,何冬云等[7]也在万寿菊种子消毒上使用过这种方法,对万寿菊种子有一定的消毒效果,而本试验中采用了不同的水温及时间进行浸种,不仅测定了消毒效果还检测了出芽率。水温及处理时间是这一方法能否广泛使用的至关重要因素,对不同品种需要探索不同的浸种时间及浸种温度。

目前本研究中所采用的药剂及处理方式达到的效果如上所述,由于不同地区的万寿菊品种不相同,种子携带的菌量也不同,其他的药剂处理及处理方式的效果是否更佳还需要进一步的试验验证。培育无菌苗能够从源头上控制田间病害的大发生,且省时省力,在实际的生产应用中具有重要的意义,探索更加有效的种子消毒方法将是下一步的研究方向。

参考文献:

[1] 赵文恩,孙晓萍,时国庆,等.万寿菊叶黄素提取分离研究[J].食品科学,2004,24(12):68-70.

[2] 张春花,黄前晶,孟桂兰.色素万寿菊及其深加工产品的国内外研究生产现状[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2):65-67.

[3] 宋 昱,谢三刚,王玉香,等.万寿菊主要病害的诊断和化学药剂抑制效果的测定[J].河南农业科学,2005(9):67-69.

[4] 吴秀华,王婉莹,刘志杰,等.万寿菊主要病害及防治[J].北方园艺,2006(4):181-181.

[5] 王 龙.万寿菊叶斑病病原鉴定及药剂防治研究[D].兰州:甘肃农业大学,2007.

[6] 吴新颖.万寿菊链格孢叶斑病研究[D].长春:吉林农业大学,2002.

[7] 何冬云,王 龙,张肖凌,等.万寿菊种子带菌检测及种子消毒处理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09,43(6):99-101.

[8] COTTY,PETER J. Phytotoxin production by Alternaria species[M].Arizona:The University of Arizona,1984.

[9] YU S H,LEE S K. Blight of marigold caused by Alternaria tagetica in Korea[J]. Korean J Plant Pathol,1989,5(4):354-358.

[10] TOMIOKA K, TOYOZO S, KOGANEZAWA H. Marigold leaf spot caused by Alternaria tagetica new to Japan[J]. 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2000,66(4):294-298.

[11] DHIMAN J S, ARORA J S. Occurrence of leaf spot and flower blight of marigold (Tagetes erecta L.) in Punjab[J]. Journal of Research-Punjab Agricultural University, 1990,27(2): 231-236.

[12] QUI J A, CASTRO-CONCHA L A, GARCASOSA K, et al. Differential effects of phytotoxic metabolites from Alternaria tagetica on Tagetes erecta cell cultures[J]. Journal of General Plant Pathology, 75(5): 331-339.

[13] LI Y, SHEN J, PAN B H, GUO M H, et al. First report of leaf spot caused by Alternaria alternata on marigold (Tagetes erecta) in Beijing, China[J]. Plant Disease,1979,98:1150-1153.

[14] 魏景超.真菌鉴定手册[M].上海: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1979.

[15] 王 婷,王 龙,王生荣.万寿菊叶斑病病原鉴定及其生物学特性研究[J].甘肃农业大学学报,2010,45(3):66-68.

[16] GB/T-5520-2011,粮油检验-籽粒发芽试验[S].

[17] 袁大刚,刘 成,蒲光兰,等.沼液浸种对万寿菊种子发芽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中药杂志,2011,36(7):817-822.

[18] 赵青春,徐淑莲,董 飞,等.种衣剂对蔬菜种子萌发带菌率及幼苗生长的影响[J].中国蔬菜,2007(10):23-26.

[19] 杨力钢,黄中乔,刘鹏飞,等.甘草种子带菌检测及药剂消毒处理效果[J].植物保护,2006,32(5):84-87.

[20] 薄海波,毕 阳,陈立仁.气相色谱法测定甜瓜和苹果中嘧菌酯残留[J].分析化学,2005,33(5):695-698

[21] 马凌云,赵 亮.3种杀菌剂对甜瓜采后黑斑病菌的抑制效果[J].河南农业科学,2007(1):77-79.

推荐访问: 杀菌剂 发芽 消毒 种子 效果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