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耐磨复杂黄铜管组织及磨损性能研究

耐磨复杂黄铜管组织及磨损性能研究

时间:2022-03-27 08:19:46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馐f}2}OiLmx_@tZ材料的使用寿命、耐磨性能、导热性能以及吸油性能都直接影响液压系统的运行效果及寿命.据统计,液压系统中60%的故障来自油泵,而油泵故障中80%是由关键摩擦副的磨损造成,特别是柱塞与柱塞套这对摩擦副的磨损.柱塞套一般采用耐磨复杂黄铜管制成,因此,柱塞套用的耐磨复杂黄铜管的性能将直接决定油泵的使用寿命[1].

耐磨复杂黄铜是西方国家20世纪70年代开发的一种新材料,一般通过控制黄铜中α、β相的比例和耐磨相的形貌和数量来提高合金的耐磨性.研究表明,耐磨材料组织通常由软相和硬相组成,当软相被磨损后留下的凹坑仍可以存储润滑油,硬相起支撑作用,从而提高耐磨性[2-3].目前,以β相为基体的耐磨复杂黄铜棒材的研究较多,而以α相为基体的复杂黄铜管材几乎很少研究.本文对不同热处理状态下CuZn35Mn2SiPb黄铜管的微观组织进行了观察,测试了不同退火温度下合金的显微硬度和磨损性能,分析了MnSi相的形貌、基体相与热处理温度的关系.

1 试 验

1.1 材料的制备

试验合金CuZn35Mn2SiPb(质量分数,%)在中频感应电阻炉中进行熔炼,铸造成145 mm合金铸锭,其中Mn和Si以铜锰(Mn,25%)、铜硅(Si,25%)中间合金的形式加入.化学成分见表1.铸锭在中频感应加热炉中进行加热,温度750℃,时间8 min,然后挤压至35 mm×3 mm,通过1道空拉,2道衬拉至27 mm×2.5 mm.拉伸后在台车式退火炉中400~600℃退火,时间1 h,最后拉伸至25 mm×2.0 mm.

1.2 试验方法

铸锭的化学成分采用直读式光谱仪和化学分析相结合;显微硬度在HVS1000数字显微镜硬度计上测量,载荷0.98 N,保载时间20 s;金相组织在Leica DM IRM型光学显微镜上观察,微观组织分析在JSM S4800型扫描电子显微镜(SEM)上进行,腐蚀液为三氯化铁、盐酸和水溶液(FeCl3∶HCl∶H2O=5∶10∶100);磨损试验在MMW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上进行,摩擦副材料采用CCr15钢球,载荷800 N,转速1 000 r·min-1,润滑油采用液压68#油,载荷100 N,试验时间2 h,试验完毕后由计算机算出摩擦系数和磨痕深度.

2 结果及分析

2.1 组织演变规律

图1为CuZn35Mn2SiPb合金铸态组织.可以看到,基体为相互交杂的α+β双相组织,且还弥散分布着无规则的Mn5Si3和Fe3Si相[4].组织中耐磨相分布没有明显的方向性,耐磨相Mn3Si5和Fe3Si为颗粒状或棒状,颗粒大小约为5~10 μm,棒状长度约为10~50 μm.

CuZn35Mn2SiPb合金铸锭经过750℃挤压,挤压速度为35 mm·s-1,挤压态的金相组织如图2所示.可以看出,硅锰铁相发生了明显的转动,沿挤压方向分布,部分硅锰铁相还发生了断裂.同时,从纵截面图(b)中可以看到α相也出现了明显的方向性生长.

为了进一步观察耐磨相形貌,采用SEM对硅锰铁相的形貌及成分进行分析,如图3所示.从图3中看出,耐磨相主要由Mn、Si、Fe元素组成,其形状多为六边形,大部分中间位空心,断裂后为竹节状.

热处理是控制α相和β相形貌和比例的关键工序.为了获得较佳的热处理工艺参数,分别在300,400,500,和600℃时进行了退火处理,退火时间1 h,退火后的金相组织如图4所示.从图4中可以看出,500℃退火时,β相组织基本消失,而400℃退火,有明显的β相组织存在,可见400~500℃之间,出现了大量的β相向α相的转变.但600℃退火有少量的β相出现,只是β相不连续分布,且分布不均匀.这可能是由于在300℃以下退火时,β相并没有转变成α相,保存了挤压态的形貌.而600℃退火时,材料本身的β相完全转变成α相,然后在冷却过程中,又从α相中析出了少量的β相,所以材料在600℃退火后的相形貌与挤压态有较大变化,β相成不连续状出现.根据CuZn二元相图[4],457℃是α相最大的固溶点,所以大量的β相转变成α相.而超过456℃,温度再升高时,从α相中又逐渐分解出β相.

2.2 力学性能演变规律

在不同温度的热处理后,CuZn35Mn2SiPb合金力学性能的变化见表2.从表2中可以看出,随着温度的升高,抗拉强度和硬度都随着下降,伸

长率上升.在400~500℃,力学性能发生了突变,在500~600℃力学性能变化不明显.这说明在500℃时,已经发生了再结晶,使合金达到了软态.

2.3 摩擦磨损性能演变规律

对CuZn35Mn2SiPb合金,最被关心的是摩擦磨损性能,因此,采用MMW1型摩擦磨损试验机测试其摩擦系数和磨痕深度.表3是不同退火温度下CuZn35Mn2SiPb合金的摩擦磨损性能.从表3中看到,不同的退火温度其摩擦系数相差不大.这主要是因为采用油润滑后,其摩擦系数都远远低于干摩擦条件,摩擦系数的变化不大.但从磨痕深度看,500℃退火后磨痕最浅,300℃退火后磨痕深度最深,这与α相变化的规律一致.这也说明α相比例是影响该合金磨损性能最主要的因素.由于α相塑性好,在摩擦过程中能产生塑性变形,而不是磨损脱落.α相的变形产生的微小凹坑正好能储存微量的润滑油,从而使磨损减小.而β相由于性质较脆,塑性变形性能不佳,在高载荷情况下容易脱落,反而磨损深度较深.

3 结 论

(1) CuZn35Mn2SiPb合金铸态组织,基体为相互交杂的α+β双相组织,且弥散分布着无规则的Mn5Si3和Fe3Si相,经过挤压后,硅锰铁相和α相发生明显的转动,沿挤压方向分布.

(2) 在退火过程中,随着温度的升高,α相逐渐增多,在500℃时达到最大值.之后,随着温度的升高,从α相中又逐渐分解出β相,α相开始减少.同时在500℃时,合金已经完全再结晶,达到软化状态.

(3) 在油润滑条件下,不同温度退火后,摩擦系数相差不大,但从磨痕深度看,500℃时磨痕最浅,300℃时磨痕最深,这与α相比例变化规律一致.

参考文献:

[1] 陈长先,张初明,尹克里.液压柱塞泵配流副的研究动态及建议[Z].国营某航空液压件厂,内部资料(二),1999.

[2] 郭淑梅,王硕.复杂黄铜的合金设计[J].云南冶金,1999,28(5):40-44.

[3] 赵明涛,黄张裕,赵媛霞.铅黄铜组织和性能的改善[J].上海有色金属,2013,34(1):28-31.

[4] 孙扬善,黄海波,谭东伟.热处理对耐磨黄铜组织和性能的影响[J].金属热处理,1993(1):27-32.

[5] 钟卫佳,马可定,吴维治.铜加工技术实用手册[M].北京:冶金工业出版社,2007:59.

推荐访问: 铜管 磨损 耐磨 性能 组织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