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随着中国经济的高速发展,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影响着药品包装行业的理念转变,以心理学为基础的人性化药品包装设计,针对现有药品包装的现状与不足,从药品的包装选材、装潢设计、功能结构进行全新思考,使药品包装在满足传统功能的基础上,有效地对患者实施人文关怀,对我国医药包装设计领域有着重要的现实意义。
【关键词】药品包装 系列化 心理学 人性化
这几年来,随着我国人口持续增长和人口老龄化的加快,社会对医药行业的需求日益扩大。由于疾病大都带给人焦虑、抑郁、痛苦的心理感受,因此,药品不仅要治愈患者生理上的疾病,还要从一定程度上减轻患者心理上的压力。这些在购买和使用过程中产生的不良情绪,必须从患者的心理层面上进行剖析。而我国市面上的药品大多不能够满足患者的心理需求,只是单一的具备包装的基本属性。所以,人性化的设计不仅要体现在它的功能技术的改善,还要做到以人为本的人文关怀,从而带动整个药品包装业的发展,提高国民身体素质。
1 药品包装的发展现状
我国药品包装行业的发展一直是高速度、低效益、高消耗的粗放型增长,大多数药品包装质量档次偏低,占制剂总量65%的药品包装达不到国际20世纪80年代水平,与国际先进水平相比药品包装材料存在相当大的差距,制约着我国药品行业整体水平的提高[1]o由此可见,我国药品企业对包装研发的不重视直接制约着药品包装的整体发展,致使医药包装企业发展参差不齐,包装质量和价格都跟不上药品企业的发展速度。此外,医药包装企业对新技术、新工艺、新材料的研发仍处于模仿阶段,缺少自主创新能力,与发达国家仍存在较大的差距。而中国市场上大多数药品包装存在一些突出问题。
1.1 药品包装缺乏安全性理念
老式药品包装陈旧,功能欠缺,它脱离现代市场新技术、新法规等药品信息,使用过程存在很多安全卫生隐患,给患者带来不便。另一方面,包装材料也存在一定的不安全性,2012年4月出现的皮鞋胶囊把国内医药企业推到风口浪尖,这种包装材料不仅危害患者身体健康,也给国内医药企业带来一定的负面影响。
1.2 药品包装缺乏合理设计
药品标签、说明书表达不清,信息传递不准确是患者经常遇到的问题,很多药品的包装视觉过于混乱,信息表达容易造成患者误解。从人性化角度分析,药品行业长期忽视药品包装色彩、图形、文字等因素对患者的心理影响,缺少对特定人群的设计研究。另一方面,药品在运输、贮存的物流过程中,可能受到各种外力的作用,从而对药品造成一定的破坏,给企业带来不小的经济损失。
1.3 药品包装缺乏品牌文化
从事实来看,目前企业间的竞争观念已转变到企业的整体形象竞争,CI的导入要求企业形象能通过包装设计的方式表达。我国药品包装缺乏品牌文化价值,品牌塑造能力差,主要源于药品设计形象过于单一,容易与同类药品混淆,此外,某些品牌宣传浮夸与实际不符,误导患者盲目购买,也是有损品牌形象的重要原因之一。
1.4 药品包装缺乏环保意识
药品包装垃圾数量急增,大量废旧药品包装未经处理随意丢弃,一些丢弃的药品包装残留一定的药物,对环境和人身安全构成极大威胁。此外,药品的过度包装,给周边环境带来一定的压力,带来不必要的资源的浪费,并损害了患者的利益;不利于药品质量的提高和生产的创新。
2 患者生理和心理的需求分析
人性化的药品包装设计,首先要对使用人群进行综合调查,从患者的不同年龄层次的心理特征全面剖析,主要以个性化需求比较明显的儿童、中年妇女和老年人三种典型人群为例。
儿童在生病的时候对周围环境非常敏感,首先要消除儿童对吃药的恐惧和紧张心理,研究表明,儿童在生气或哭闹时,大脑的语言中枢就不愿接受太多的语言信息,强行的喂药只会让儿童对使用过程产生抗拒。这个时候可以从药品包装的视觉元素进行设计,鲜明的色彩和卡通的图形可以吸引儿童患者的注意,视觉元素传递药品信息的同时也与患者进行了情感交流,潜移默化中让患者克服内心的恐惧,自觉接受吃药这个过程。
中年女性的家庭环境、工作环境和年龄的三重压力致使这个群体有着她特定的心理需求。最近英国心理学家研究对六万名成年人进行调查研究发现,其中近15%的人有心理问题,女性要比男性多。人到中年身体已进入生理衰退期,更年期的烦闷或患有某种疾病使中年女性更侧重于养生,反感衰老,患者购买药品时会注重它的实用性,药品包装的造型和结构设计既满足患者对理性功能的需求,也能满足感性功能的需求,通过增加药品包装附加功能或是设计出一个能反复使用的包装容器更能迎合中年女性患者的物美实惠心理。
老年人患者是个独特的群体,也是药品供求量最大的消费者。由于老年人身体各机能的衰退,对现代高科技包装处于观望和迷茫状态,服药过程的麻烦带给他们懊恼、焦虑、紧张等负面情绪,这就要求药品包装设计具备多感官设计,涉及触觉、听觉、视觉等方面。药品包装材料的合理选择、药品包装易开启和对品牌的依赖都能从一定程度上缓解老年人服药过程中的不适感,符合老年人的生理需求。
3 药品包装的设计原则
第一,保护性。不仅体现在药品运输、储存过程中包装要具备抗震、抗挤压和防潮等性能,还要针对儿童和老年人这种弱势群体在使用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不安全因素做出防范措施。第二。传达性。舒适的包装视觉冲击会在第一时间获得患者的情感认同,同时要避免在图形、色彩和文字视觉元素上传递的药品信息背离药品的实际信息以致误导患者,传递信息要准确。第三。经济性。患者心目中最佳药品包装是与其自身价值成正比的,通过研发设计增加药品包装附加值和药品包装重复利用可能性。第四,功能性。“形式追随功能”的理念根深蒂固,在药品包装的使用过程中做到节约时间和便于携带回收等功能,能在一定程度上改善患者的生活方式,提高生活品质。
4 药品包装的设计方法
4.1 智能包装设计贯穿在整个设计过程中
首先,从运输角度来看,温度对药品的保存和药效的发挥至关重要,很多药品流通过程需要调控药品运输环境中的温度,但冷链流通价格高昂,智能包装自动识别环境中温、湿度和其他一些参数,调节到最适宜的运输环境。其次,从销售角度来看,药品的保质期和销售环境往往容易被人忽略,时间一温度型指示标签会通过色彩变化直接显示,提醒患者温度是否适宜,上架时间是否过长超出了保质期。最后,从使用角度来看,智能药品能提醒某些特定患者按时按量服药,通过视觉和听觉的组合效应,完成提示功能。
4.2 系列化设计的灵活运用
系列化包装的最大优势在于品牌所形成的整体效果极佳,视觉传达性强,易于识别辨认,具有记忆优势。它考虑到人的审美、生活需求、精神需求、生产技术、商品销售等诸多要素,力求围绕品牌为中心,运用整体划一的视觉形象,达到增强宣传和销售的目的。
4.3 药品内包装结构和开启方式的创新
有些药品容器为玻璃瓶,有一定重量,包装选用自动扣底式设计,结构牢固间接防伪。针对特殊人群,要设计特有的开启方式设计,为了确保药品包装的稳定性,将开启形状和大小、材料的进行改良,采用较低剥离强度的黏合剂,或是采取激光画线封口的开启方式,将利于特殊人群顺利进行服药过程。
4.4 树立健康、安全、环保的品牌形象
药品过度包装,带来药品包装二次回收难等问题,给患者生活带来经济上的损失和安全隐患。树立健康、安全、环保的品牌文化,带给企业的不仅仅是经济效益,同时促进了患者对药品企业的品牌忠诚度,形成品牌发展的良性循环。
结语
目前我国的药品包装存在许多设计上和技术上的缺陷,社会人口结构的变化和先进技术的发展影响着药品包装行业的理念转变,例如老龄患者的行动不便和视力下降,儿童患者的用药不当,直接影响药品包装的设计与研发应朝着符合他们生理和心理需求的方向不断变化,社会与政府的双重压力要求改进药品包装,呼吁科学的包装方法与包装理念,由此可见,在高速发展的社会经济环境下药品包装行业的发展潜力巨大。
参考文献
[1]徐燕.基于患者需求的药品包装设计[D].江苏:江南大学,2007:1-11.
[2]王向阳,李燕.基于消费者心理的药品包装设计[J].包装工程,2007,02(28):158-159.
[3]孟昭兰.情绪心理学[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05:53.
[4]叶晶晶.现代系列化包装的战略与作用[J].上海包装.2009,(08):13-15.
推荐访问: 负面 包装设计 缓解 情绪 药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