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互联网+”时代发展,改变了原有的经济运行模式,市场交易活动迎来了支付宝、微信等电子货币交易方式,同时也推动了电子发票的使用和推广。由此,我国的事业单位如何应对电子发票的报销,有效防范电子发票潜在的财务风险问题,成为当前事业单位财务管理的重要课题。
关键词:电子发票;事业单位;财务报销;影响
中图分类号: F253.7 文献识别码:A 文章编号:2096-3157(2018)03 -0034-02
一、电子发票的实施背景
2009年,我国开始对电子发票的探索。2011年《电子发票蓝皮书》提出我国电子发票实施的相关思路。2012年浙江、江苏、北京等地开始试行网络发票。随后国家税务总局出台了《网络发票管理办法》对其进行了规范管理。随着“互联网+”发展,加快了电子发票的实施。2015年,国家税务总局提出了“互联网+税务”行动计划,发布了《关于推行通过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开具的增值税电子普通发票有关问题的公告》。由此,增值税电子发票系统的试点工作开始在上海、浙江、深圳等城市试行,并逐步在全国拉开序幕。
相对于纸质发票而言,电子发票就是由税务局统一发放的,采用相应的防伪技术,通过虚拟的电子载体体现的正式发票。目前,我国电子发票在电子商务、保险、电信等电子化程度较高的行业应用程度较高,而其他传统服务业和大型商品零售行业尚在推行之中。
二、电子发票的必要性
1.有效降低经营成本
“互联网+”时代改变了经济活动中商品流通模式,打破了传统的支付手段和信用凭据载体,支付宝、微信等第三方承载了电子货币的支付,加快了商品交易活动。电子发票的使用,借助于“互联网+”创造的经济平台,减少了纸质发票带来的纸张、开具发票的税控机、打印机等必要设备及日常维护费用等经营成本,同时也降低了纸质发票粘贴、邮寄、录入、报销等费用支出,减少了人力物力的必须成本。
2.提高了资源的有效利用
电子发票改变了原有的纸质发票的模式,把以前需要实体记载交易信息的模式变成了利用电子化特性,交易与数字化相结合,把双方交易信息记录储存在互联网上的模式,把实体交易与移动支付相结合,进一步优化发票管理流程,使得电子发票在发票的保管、流转、储存、查询等环节提高了流通效率。
3.缩小了业务处理空间和时间
电子发票系统可与企业内部的ERP、CRM、SCS等系统进行结合,将发票资料全面电子化并集中处理,能够优化企业自身的账务处理流程,提高了整个财务部门的业务处理效率。
4.加强了税务监管
电子发票的普及和推广,增强了发票的安全性。同时,电子发票的交易信息在税务系统中全部都有记录和数据,实现了从源头上对贩卖和使用假发票的违法行为进行约束,对加强税收征管、强化发票管理也有积极作用,同时也维护了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三、电子发票对事业单位财务报销的影响
1.改变了传统的发票报销流程
根据过去财务报销流程来看,事业单位财务部门主要通过纸质发票的相关内容审核经费报销的合理性、规范性、真实性。审核查验发票的真伪性和费用发生的真实性,核实相关费用信息是否在相关财经制度规定的范围内可以报销,然后由相关负责人审批签字,随后进行费用报销。电子发票实施后,发票的报销仍然按照原有审核方式办理。但电子发票信息较纸质发票更为清晰、全面。电子发票是通过专有的电子发票接收人员进行统一办理电子发票的接收,然后打印出来作为报销凭据。然而,由于电子发票自行打印,且打印次数未限制,可能存在反复打印的问题。那么,会计人员对同一项业务的报销,会出现重复报销的可能性,从而直接影响到经费报销的核实。
2.潜在发票风险增加
相比传统的纸质发票来说,税务机关对发票的印制、领购、开具、保管、缴销都有严格管理流程,发票打印通过专门的税控系统,纸张和设备都是特制的。单位会计人员可以通过对发票的手感、印章、打印质感等方面对发票的真伪进行辨别。然而目前电子发票的处理普遍是由报销人自行下载打印,电子发票的开具与报销人交易账号相链接,涉及到报销人个人隐私与财务安全,财务人员无法进行核实。由于电子发票其数字化、电子化的特性,可以通过电脑软件对发票金额或者抬头进行修改,而不会影响到发票编码的变化,那么即使通过电子发票查验平台进行验证,也难以确保电子发票的真实性和唯一性。目前,部分网上电子发票查询系统多由一些开票公司设立,缺乏权威性,增加了电子发票的风险。
3.增大了会计档案工作量
在积极普及推广电子发票的同时,电子发票也给事业单位财务带来了管理的挑战。在电子发票报销初期,财务部门往往会手工登记所报销的电子发票,采用Excel详细登记电子发票的票据信息,每次报销时会查询相关的票据编号,以更好地掌握电子发票的报销情况和避免重复报销。由此,财务部门须增加有关会计核算手续,同时也要增加电子发票的电子档案和纸质档案的管理工作量。在电子发票普遍适用的情况下,原有的手工登记、核对、控制则无法应对较大的电子发票量,给财务工作带来很多困难。
四、防范电子发票报销风险的有效措施
1.转变管理观念,积极引入电子发票
电子发票是“互联网+”时代发展的必然产物,网络技术和支付平台的不断成熟为电子发票的应用和推广创造了有利的条件,电子发票的报销已经成为一种必然趋势。作为事业单位财务来说,接收和处理电子发票入账是无法回避的。对此,事业单位财务负责人与财务人员要积极转变观念,正确认识电子发票带来的财务报销变化,主动思考和研究电子发票在单位经费报销中的问题,采取有效措施,构建基于电子发票的经费报销流程,为电子发票的使用与管理提供有利的财务环境。
2.规范电子发票报销流程,强化报销主体责任
考虑到电子发票与传统纸质发票的显著差异,结合现有的财务报销流程,重新设计电子发票的报销流程,明确电子发票报销过程中的责任主体,强化责任主体风险意识。比如经办人获取电子发票,通过打印后取得报销的纸质电子发票,同时要求提供通过国家税务总局发票查询平台取得的发票真伪查询单。经办人在报销时,注明打印次数,然后经经费负责人签字审签后,交由财务部门审核入账报销。发票的真伪和业务的真实性由经费报销人负责。
3.加强制度建设,完善电子发票报销制度
结合单位业务范围,依据国家《会计基础工作规范》和《会计档案管理办法》,以及《网络发票管理办法》等相关规定,完善单位电子发票报销管理办法,明确电子发票报销范围,设置电子发票不同金额的审签要求,对超过一定金额的电子发票要求提供相应的支撑附件,比如合同、协议、清单等资料。同时,基于单位电子发票报销业务量的情况,要求经费报销人在使用电子发票报销时,提供相应的电子发票电子版,以便后续对照核实,从而降低财务风险。
参考文献:
[1]陈立,刘纤云.“互联网+”环境下电子发票对企业财务工作的影响[J].会计之友,2016,(13):92~93.
[2]邓筠,黄竹君.电子发票报销真实性和唯一性疑难初探[J].长沙大学学报,2016,(06):47~48.
[3]周荪.基于电子发票的经费报销模式构建分析[J].行政事业资产与财务,2017,(3):77~79.
[4]袁显朋,赵联果,王玉.基于“互联网 +”的电子发票发展探析[J].财会通讯,2017,(4):124~126.
[5]邵露.电子发票对会计的影响探讨[J].商业会计,2016,(01):94~96.
作者简介:
胡杨,供职于四川省德陽市第五中学,统计师;研究方向:中小学统计与会计。
推荐访问: 报销 发票 试论 事业单位 财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