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卷烟打假工作具有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和反复性。制售假烟的高暴利驱使很多违法犯罪分子铤而走险,不断变换方式和手段非法生产和销售假冒卷烟,扰乱正常的卷烟市场秩序。本文从分析制售假烟网络活动出现的新动向入手,提出了当前有效打击制售假烟违法犯罪活动的对策。
关键词:制售假烟网络活动新动向打击对策
中图分类号:F20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4-098X(2011)01(a)-0004-02
近年来,各级烟草专卖局按照国家局的部署和要求,坚持“端窝点、断源头、破网络、抓主犯”的打假方针,深入开展卷烟打假破网工作,成效显著。但是,制售假烟的高暴利驱使很多违法犯罪分子铤而走险,非法生产和销售假冒卷烟,扰乱正常的卷烟市场秩序。他们为了逃避打击,不断转移制假窝点,借助现代物流、交通、通讯和互联网的发展,不断变换制售假烟的方式和手段,反侦察、抗打击能力不断增强,打击难度越来越大。
1 制售假烟网络活动出现的新动向
制售假烟网络是指在生产、运输、仓储、分销、零售两个以上环节共同实施制售假烟违法犯罪活动,联系紧密,分工明确,组织严密,以非法营利为目的,具有一定规模和网络化特征的制售假烟违法犯罪团伙。制售假烟网络案件分为生产、销售(含运输)伪劣烟草专卖品的网络案件和非法经营烟叶、烟丝、卷烟辅料、烟机等烟草专卖品的网络案件两种类型。本文只以生产、销售(含运输)伪劣烟草专卖品的网络案件为例,从生产、销售两个环节入手对制售假烟网络活动出现的新动向进行分析,其中销售环节的分析包括仓储、运输、分销和零售终端等环节。
1.1 制售假烟网络活动在生产环节出现的新动向
(1)制假窝点小型化、分散化,制假活动从大规模集中制假向零星分散制假转变,制假转移、扩散趋势明显。一是由于分工的专业化,制售假烟窝点的规模变得更小,分布更为分散。假烟生产窝点多设在地形比较复杂、人员稀少的山区地带的一些山洞、废弃仓库内,平时很难发现;二是近年来,随着国家对闽、粤等卷烟制假重灾区的打击力度加大,这些地方的制假分子难以继续维持,卷烟制假逐步由南向北、由沿海向内地转移。
(2)生产环节工艺更加精细化、专业化,且人员分工明确。生产假冒卷烟也要经过烟叶收购、制丝、配方、卷接成支、包装等流程和工艺,这些流程分别由不同的制假团伙或人员运作完成,各环节之间形成买卖或委托加工关系。这既是社会分工越来越精细化、专业化在生产假冒卷烟这一特殊产业的体现,同时也是制假分子为了节约成本、逃避打击的应对办法。制假分子和烟叶产区的不法烟贩内外勾结,高价收购烟农手里没有收购完的烟叶和那些不能被烟草公司收购的垃圾烟叶,并采取入股形式,由当地烟贩提供场所、原料,外地不法分子携带制假工具,在一些交通不便、废弃仓库厂内就地加工、切丝、加料,成为生产假烟的半成品,再运往福建、广东等制假地区进行卷接和包装等制作程序。从烟叶等原辅材料采供到卷烟生产、销售运输到香精、香料、印刷、包装等分工的精细化、专业化,使制售假烟行为的资金更加集中,成本相对降低,制假技能提高,同时也提高了制假的隐蔽性。
(3)低档真品卷烟改装成高档卷烟。近年来,全国各地都查获了许多将低档真品卷烟进行简单加工,改装成高档品牌假烟的案件。如把“天下秀”、“牡丹”、“红金龙”等改装成“黄鹤楼1916”、“中华”、“芙蓉王”等高档品牌卷烟。这种制假使用的设备简单,操作简便,获利丰厚。而且遇到打击转移迅速,或者干脆弃之不用,逃之夭夭。
(4)制假工艺和设备越来越先进,假冒卷烟仿真度高,鉴别难度越来越大。制假分子不惜血本购买先进的卷烟生产设备,模仿生产市场上畅销的高档卷烟,从卷烟内在质量到包装外观都具有极强的仿真性,一般消费者很难辨认,有的甚至要通过专门技术手段才能识别出来。
(5)品种齐全,按需生产,在假冒卷烟上打销地“喷码”标志。制假分子根据各地售假分子的要求可以生产低、中、高档不同品牌规格的卷烟,而且收集各地卷烟零售户的信息,在假冒卷烟上打上销地卷烟零售户的“喷码”标志,给人以本地烟草公司供应的真品卷烟的假象,极具欺骗性。
(6)利用名牌效用,自创名优卷烟品牌规格。高档知名卷烟一般有很高的防伪技术,难以模仿。制假分子就自创某些名优卷烟中并不存在的卷烟品牌规格进行生产。由于包装精美,且没有同规格真品卷烟可对比,消费者从外包装很难识别,只有通过到生产厂家询问落实有无生产此规格卷烟品牌才能辨别。据市场调查,中华、芙蓉王、红塔山、红梅等知名卷烟在市场上都曾找到制假分子自我创新的“杰作”。
1.2 制售假烟网络活动在销售环节出现的新动向
(1)假烟储存地点由集中一地储存向分散多地储存转变,假烟库存量由多量向少量或零库存转变。根据《最高人民法院、最高人民检察院关于办理非法生产、销售烟草专卖品等刑事案件具体应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9年12月28日最高人民法院审判委员会第1481次会议、2010年2月4日最高人民检察院第十一届检察委员会第29次会议通过),储存十五万以上假冒伪劣卷烟一样要追究刑事责任。为了规避打击,制售假分子采取了分散储存和少储存的办法。大的储存窝点多设在农村或城郊结合部的独立农家小院或闲置的建筑物内,小的储存窝点则设在城市居民区的民宅内。
(2)假烟运输由原来的以公路、铁路的整车或整车厢大量运输为主向以物流托运、邮政快递、民航快运、零担快运、客货车夹带等少量多次、分散运输为主。大的制售假烟网络甚至在重点销区建立了自己的物流企业,通过庞大的物流网络向全国分销假烟。这种“老鼠搬家”式的运输方法给打假举报、拦截等都带来了前所未有的困难。
(3)大部分假烟外包装都改头换面进行了伪装。为了掩人耳目,制售假分子把假烟外包装的纸箱换成打有“高档茶叶”、“**食品”等字样的纸箱,如果不打开包装根本不知道里面装的是卷烟。
(4)制售假核心人员区域化,末端分销人员本土化。制售假核心人员包括生产窝点的管理人员、销售的大区经理、自建的零售终端等,一般呈现典型的某地某籍特征,形成团伙,他们或是同乡或是亲戚,组织分工极为严密。末端分销人员本土化,是指售假分子利用招聘当地人员交少许押金,以计条或包提成,要他们挨门店兜售,一旦事情败露,弃招聘人员于不顾,自己溜之大吉,逃避打击。
(5)自建零售终端销售体系,以名言名酒店示人,组织严密,售假猖獗。近年来福建、江浙一带的制售假烟分子有组织的到全国各地的大中小城市开设名烟名酒店,店面装修讲究,各种卷烟陈列整齐,给消费者很强的欺骗性。他们为了应付执法人员的检查,店内陈列一般为真烟,但卷烟库存都不大。这些烟酒店一方面明目张胆的在店里卖假烟,更重要的是在当地建立售假网络、收集情报信息、发展销售下线,成为假烟分销的地下渠道。
(6)利用互联网等信息网络售假越来越严重。目前,互联网已成为制假售假者猎取假冒对象、发布“招商”信息的主要渠道。一般来说,网上售假主要有四种形式:一是利用电子商务网站,以开设店铺的形式销售。二是利用分类信息网站,以发布广告信息的形式进行销售。三是借助网络建站服务,直接开设独立网站进行烟草销售。四是利用博客、贴吧、个人空间、QQ聊天等发布售假信息,进行网上收购或零售,查处打击十分困难。
2 新形势下打击制售假烟网络活动的对策
深入分析制售假烟网络活动出现的新动向,发现制售假烟网络活动的基本规律后,就要对症下药,采取有效办法和措施严厉打击制售假烟网络活动。
2.1 要善于把握重点方面和环节
(1)提高认识,进一步加大对制假源头和重点区域的打击力度,有效摧毁假烟生产能力,严防制假活动转移和扩散。如福建广东等制假猖獗的地区要以打击制假活动为重点,实施综合打击,综合治理,把制假活动遏制到最低程度。要坚持长年驻点打击,深挖分散、隐蔽的制假窝点,切断制假原料供应链。有扩散趋势的河南、河北、天津、湖南等地要采取有效措施,加强对重点地区的监控做到露头就打,严防制假活动转移、扩散到这些地区,形成假烟泛滥。
(2)“烟叶防过热”,把好烟叶生产的总量关,并建立健全低次烟叶收购、报废烟草机械销毁等制度,加强对辖区烟叶等烟草原料以及烟草原辅材料、烟草机械生产企业的监管。“烟叶防过热”就必须严格执行烟叶种植、收购合同。如果烟叶生产多了收购不了,烟农是绝对不会白白浪费的,会千方百计卖掉变钱,从而给不法分子可乘之机;同时要拿出部分资金收购烟叶产区的低次烟叶用于其他循环利用;其次,要加大对地方性小烟厂、小复烤厂的关、停、并、转的事后监管力度;再次,要加强对低次变质烟草制品、原辅材料、报废烟草机械销毁的监管力度,防止这些烟草专卖品流入到制售假烟分子手中。
(3)继续加大对运输、分销假烟环节的打击力度。烟草部门要加强与交通、邮政、民航等有关部门的沟通配合,加大对铁路货运站、汽运中转站、机场、港口等运输枢纽及高速公路的监管检查力度,有效切断非法烟草专卖品运输通道。在制假重灾区通向外地的交通隘口设立临时检查站,让原辅材料进不来,假烟出不去。如今,不少不法分子利用物流公司几乎遍布全国各地的网络大肆进行卷烟售假,谋取非法暴利。如果只在一个环节或一个地方查处,既难于抓住主犯,更难于撕破整张网络。所以,要彻底打击此类违法犯罪行为,实现治本目标,就必须多环节考虑,多环节进行打击,尤其是重大网络案件,在收网关键环节时要几个地方一起行动,共同实施。
(4)从零售终端入手,认真深挖,严厉打击每一包假烟背后隐藏的制售假网络。零售终端的每一包假烟都不是孤立的,都通过了制造、运输、分销等环节,通过这些环节达到零售终端又都是由不同的人完成的。要牢固树立“每一支假烟背后都有一个制售假网络”的打假意识,通过以烟找人,以人找网,认真经营,深挖案情,汇总案值,固定证据,惩治那些心存侥幸的违法犯罪分子,有力的打击制售假烟网络活动。
(5)建立健全非法网上涉烟交易和信息发布行为的发现、监督和处置机制,严厉查处通过互联网销售假烟行为。要求针对电子商务网站和涉烟问题较为突出的公众网站开展宣传工作,告知国家的相关政策。要加强网上信息和交易管理,对存在的问题进行整改;要广泛搜集网上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信息,对相关线索进行分析整理,确定打击重点和治理方案。要敦促互联网管理部门依法删除相关违法信息,清理非法经营烟草专卖品的商户,关停屏蔽非法经营假烟、走私烟的网站,消除利用各类网站发布涉烟销售信息的现象。对于涉嫌犯罪的网上售烟案件,应依法交公安部门查处。
2.2 要采取有效办法和措施
(1)要建立健全与相关执法部门的联合打假协作机制,加大跨地区打击制售假烟网络活动的区域合作。一是全国各地要完善烟草、工商、交通、公安、航空、铁路、海关等职能部门联合执法的有效合作机制,形成打假合力。二是省际之间以及跨市县之间形成全国“一盘棋”的打假格局。要利用高科技手段实现办案信息即时共享,定期开展案情通报,定期召开案情分析联席会议,根据各个区域制售假烟网络活动的特点制定行动计划和行动方案,详细制定各项工作预案,使各省、区在跨地区专项治理和办案合作上形成共识、目标一致、步调一致、行动一致。
(2)要收集举报信息,拓宽情报网络。据统计,目前全国各地所办理的运输环节的制售假烟网络案件中,80%以上的是通过举报线索查获的。因此,举报人就是我们执法人员的眼睛和耳朵,是当前和今后时期专卖稽查工作中必不可少的力量。要充分发挥“12313”举报电话的作用,拓宽案件来源,建立情报信息库。只有拓宽了举报网络,才能为专卖人员有效地打击非法运输假冒伪劣烟草专卖品违法犯罪活动提供有力的信息保障,使打击和查处工作有的放矢,取得实效。
(3)要进一步加强卷烟零售市场监管,认真研究市场监管的新方法,改进市场检查方式。要定期开展市场清理整顿专项行动。通过市场整治,解决突出问题。加强对重点区域、重点对象的监管,努力做到市场监管不留死角,从终端遏制假烟销售活动,配合源头打假工作,实现市场秩序明显好转。要加强对卷烟市场日常监管的针对性。改变过去按月或周计划沿线路检查市场的习惯,要带着问题上市场,集中力量监管重点客户和违法经营户,以及车站码头、集贸市场、繁华街道等重点市场和重点区域。
(4)要加强打假司法协作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抓捕追刑工作力度。烟草部门要积极配合公安机关和司法机关做好抓捕判刑工作,及时向公安部门移送涉嫌犯罪的案件,使制售假烟违法犯罪分子得到应有的惩处。要加强案件情报信息工作,建立规范有序的案件信息交换处理机制,保证案件信息畅通,实现信息共享。要加强与法院、检察院的执法协作,加强适用法律问题研究,解决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难点问题,实现行政执法和刑事司法的紧密结合,为深入开展打假工作提供强有力的法律支撑和保障。
(5)要加强专卖执法队伍建设,提高专卖人员查办制售假烟网络的专业技能。打击制售假烟网络需要有高素质的队伍做后盾和支撑。这就需要不断强化专卖执法队伍建设,通过强化培训,严格筛选,配齐人员和设备,打造一支作风过硬,能力出众,敢打硬仗的专卖执法队伍。通过案件经营、证据固定、移交审理等有针对性和实用性的培训,提高专卖管理人员综合素质;不间断地组织理论学习和实战训练,通过横向交流和纵向传授方式,开展办案能手竞赛活动,促进专业执法水平能力提升。
(6)要加大卷烟打假投入,保障办案经费,奖励打假有功人员和部门。从2008年起,国家烟草专卖局取消了打假经费补贴,但各级烟草部门对打假工作的经费保障只能加强不能削弱。打假要不遗余力,不计成本,在符合财务审计制度的前提下,该安排的打假经费要给予安排,落实到位,切实保证卷烟打假工作的正常开展。对打假破网络取得重大成绩的办案单位和办案人员要及时进行表彰和奖励,充分调动各级公安、检察、法院、工商、质检和烟草等部门的打假积极性。
总之,卷烟打假工作任重道远,我们必须坚持与时俱进,适应环境与形势的变化,创新工作思路和工作方法,采取有效措施,以“打团伙、破网络、端窝点”为重点,认真开展好新形势下的卷烟打假破网工作。
推荐访问: 制售 新动向 假烟 对策研究 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