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杜绝假发票,不仅是税务机关自身的责任,也是整个社会的共识,本文以此对虚假发票的存在进行了客观分析,并提出治理的建议。
[关键词]虚假发票;治理
[中图分类号]F239.4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5-6432(2010)39-0141-01
1 制作假发票成本低、获利高造成发票泛滥
造假者制造、出售非法制造的发票成本低、获利高。据媒体透露,一本100张的商业发票,造假者的成本仅有几元钱,出售给代开、销售的发票公司,就是10~30元一本不等。而等到这些公司再出售给终端客户,则是按照每份发票的票面金额按比例收费。为了逃避处罚,很多代开发票者口口声声地说发票是真的,但据调查了解,其中不少是虚假发票或者是克隆假发票,也有少数为牟利而虚开的真发票。
2 市场需求大双方互惠互利
首先,一些企业和个人为了攫取更多利益,偷逃税款,为此需要大量的假发票做假账,还有人为了多列虚假支出,以报销的名义从单位领取现金,也需要假发票。部分企业为了给企业员工争取更多“福利”,也通过各种手段收集、购买大量发票,用以增大费用,虚列支出,达到偷逃税款的目的。这也为倒卖发票的不法分子提供了有利可图的巨大市场。其次,造假者一旦被抓,处罚低,风险低。按照规定,发票无论真假,私自买卖都属于违法行为。按照我国《刑法》规定,非法出售发票的将被判处有期徒刑、拘役或者管制,并处罚金等。但因为刑罚偏低多数造假者出狱后继续重操旧业者多,而且方法越来越隐蔽,比如为逃避处罚,关键字变形等手段层出不穷。最后,企业财会制度不健全,一些财务、审计部门审查不严,也给假发票提供了滋生和蔓延的温床。
3 造假方式不断创新
虽然发票制造技术在不断改进,但防伪技术仍过于简单,造假技术在同步提高,不法分子只要购置较为简单的印制设备就可以开机印刷假发票。媒体曾报道吴忠市公安局刑侦支队在某区捣毁了一个以湖南涟源人为主的家族式制贩假发票团伙,不法分子用于制造假发票的工具只有3台电脑,销售假发票的工具只有1台群发器。
近几年,制售假发票违法犯罪活动呈现出一些新特点。一些制假者一改过去大规模活动方式,采取居住分散、人货分离、人财分离、暗地集会销赃、联系方法时时更换等方式逃避查处,难以人赃俱获。制假组织把制假人员组成若干个“家庭”,实行“家长制”管理,外人很难渗透。他们从假发票的生产、运输到批发都有严密组织和专业化分工。
現在,制售假发票违法犯罪活动正在疯狂地向经济落后地区发展。有的地方打击力度虽然很大、战果有目共睹,但在利益的驱动下,越来越多的不法分子正在铤而走险。假发票泛滥如果长期得不到根治,或治标不治本,损失的不仅仅是几千几百万元税金 。
4 处罚力度不大
对制造、开具和使用假发票的行为处罚标准过低、弹性幅度过大,对贩卖假发票的定罪也存在“软肋”,这是制售假发票泛滥的根本原因。记者查阅了相关法律法规,我国 《税收征管法》及《发票管理办法》,对贩卖假发票者,仅处以1万元以上5万元以下罚款;对使用假发票者,仅处以1万元以下罚款。《刑法》对制售假发票定罪需要的条件:一是印制假发票;二是销售假发票50份以上,必须要有买、卖两种行为才能定罪,持有、运输假发票都不能定罪。许多假发票贩子便常常钻法律的空子,贩卖假发票时,身上携带的假发票都不超过50份。
5 发票种类繁多,审核人员业务素质有待提高
现在一个地域内就存在很多种发票,作为业务审核人员,对不同地域之间的各种各样的发票难以甄别。作为发票的审核业务,往往是领导审批签字在前,审核人员审核在后,对有疑问的发票,既然领导已经签字,加之本身业务素质不高,缺乏对发票专业知识的认知程度,不敢较真,造成把关不严,促使假发票得以流通和进一步蔓延。
对假发票进行治理,是深得民心的举措。整治假发票,规范和强化发票管理,一举多得。从国家而言,可以通过堵塞征管漏洞,大幅度增加税收、充盈国库;从社会而言,可以通过从源头上促进党风廉政建设,带动整个社会风气的好转;从经营者而言,可以通过规范发票管理,促进加强财务管理和经济核算,保护好生产经营单位的财产安全与完整;从消费者而言,可以通过索取正规发票,取得法定凭据,有效地保护好自身的合法权益。因此,开展假发票治理工作若拥有广泛的社会基础和群众基础,必将赢得社会各界和人民群众的理解和支持。
制售假发票犹如造假币,性质恶劣。如果不能双管齐下,很难彻底杜绝。笔者建议,为打击制售假发票,以儆效尤,应进一步加大犯罪刑罚,增加违法成本。造假者一经发现,应追究刑事责任,并记录到相关信息系统,使用假发票的单位和个人一经发现,要追究刑事责任,按偷税漏税或者制造假币来追究刑事责任,如果单位工作人员购买假发票报销,应按照职务犯罪论处。同时加大监督检查管理机制,税务部门组织相关人员进行专门培训,并建立专门机构用于大额发票的查询鉴别和信息反馈工作,开设举报电话,彻底摧毁违法制售假发票行为。
推荐访问: 浅谈 发票 虚假 治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