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岗位.任务.生产”三位一体“车间训练”教学模式

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岗位.任务.生产”三位一体“车间训练”教学模式

时间:2022-03-29 09:47:55 来源:网友投稿

东莞市长安职业高级中学与本地企业建立了紧密的校企合作关系,甚至把企业车间搬到了学校,探索了“岗位·任务·生产”三位一体的“车间训练”教学模式(以下简称“车间训练”教学模式),实现了校企资源共享,解决了学生与就业岗位的对接问题。

一、 “车间训练”教学模式的内涵

“车间训练”教学模式,是指学校在校内为企业提供场地,引进企业生产车间,生产车间依据学校的培养目标及指定专业设置岗位,对外承接工作任务,学生在教师或车间师傅的指导下进行生产,通过岗位—任务—生产这一工作链条,学习技能操作,提升实践能力,完成单元学习任务。

学校当初探索该模式的初衷旨在解决职业教育存在的两个问题。一是专业建设跟当地产业脱节;二是学生学非所用,不能满足企业需求,毕业后到企业去还须重新培训。对于学校来讲,吸引企业参与教学,可以使用企业的资源、企业的管理理念,更好地贯彻“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理念,培养企业需要的人才。为此,学校借鉴了德国“双元制”教学模式,在其基础上创造性地提出了“车间训练”教学模式。

二、 “车间训练”教学模式的实施过程

(一)结合专业教学需要,寻找合适的企业岗位。

依据学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及专业设置,选择合作企业合适的岗位。如学校模具制作专业引进了汇丰精密模具车间。这是一家涵盖了从接单到提交整套产品所有环节的模具设计生产企业,涵盖了车间主任、设计师、机床操作员等多层次、多工种的工作岗位。根据模具制作专业的培养目标,学校选择了模具制造工、线切割操作工(中级)、磨床操作工(中级)、质量检查员、模具装配工等工作岗位。

(二)分析岗位需求,确定岗位培养目标。

企业提出岗位需求,并与学校对岗位的职责、工作任务进行深入分析,在此基础上确定岗位培养目标。如牧野公司东莞分公司主要负责销售精密机床及推广精密加工技术应用,岗位需求主要是牧野设备操作员和牧野机床加工工艺员。牧野公司将以上的岗位需求告知学校,并和学校一起分析岗位能力,在此基础上制订了授课计划,共同开发了课程。

(三)设计课程体系,明确工作任务。

根据岗位培养目标设计课程体系,融入专业知识的理论基础、技能实训以及职业安全知识,教会学生用企业的实际工作流程和方法完成岗位工作任务,并统一设定考核标准。如牧野课堂课程主要包括牧野精密加工技术、牧野设备加工操作、设备维护保养、牧野伙伴企业相关设备的操作理念,如牧野加工中心、牧野电火花机、牧野线切割机操作及维护保养;牧野伙伴企业瑞士EROWA标准化课程,包括柔性制造理念、快速定位装夹系统、一体化工作管理软件;日本MST刀柄课程;UNION刀具课程;美国POCO石墨课程;壳牌金属加工油课程等等。

如2009年上半年,07级模具专业班学生在校内完成专业基础课程学习后,进入校园内的汇丰精密模具厂车间进行三个星期专业基本技能实训。在实训初期,学生进入工厂马上围到机床边看工厂师傅操作。好奇地看着,还不停议论着“一根丝怎么能将铁切断” “加工时怎么有火花产生” “零件加工出来好亮” “操作难不难” “容不容易学”等问题。学生从初中走进职中,极少或从未接触过工程知识,其工艺知识、操作技能几近空白。学校首先组织学生在车间主管带领下,参观生产线;主管对每个工种的工作程序、工艺流程,生产设备方面都做了详细讲解,使学生熟悉了生产设备,体验了现实生产,感受了企业文化,明确了学习目的。接下来,所有的学生都进入生产一线作业实训,分配到各个工作岗位后,大家在车间师傅手把手的指导下实训。学生初步掌握加工过程后,再自己设计图形,写加工工艺,利用工厂边角余料自己加工出来,每名学生都加工出作品,很有成就感。

三、 “车间训练”教学模式的教学组织

学校探索了四种形式的教学组织方法。

(一)完全由车间组织教学。

这种教学模式是学校与车间合作的主要教学模式。学校根据教学计划,结合进校车间的师资和设备情况,直接向企业下达教学任务,包括学生人数、教学内容、教学时间、教学目标、考核方式等。进校车间作为学校的一个教学单位,直接对学生进行教育。例如牧野公司(MAKINO)每年从学校模具设计与制造专业高二年级的学生中选拔一个班的学生,按员工要求,对学生独立开展为期20周(一学期)的技能教学;又如汇丰车间有快走丝有9台,慢走丝有3台,有熟练的师傅,在线切割加工教学中,每批安排约10名学生进入汇丰车间学习线切割,由汇丰车间根据教学任务书实施教学。

(二)学校教师与车间师傅共同完成教学。

这类课堂主要是数控课。结合生产任务,根据教学项目,学校教师负责数控设备编程教学,企业师傅负责设备操作教学。学生学习完成数控编程后,在数控设备先编写程序,由企业师傅审核后导入数控设备运行,师傅负责讲解与设备相关的知识和技能。

(三)利用车间设备,学校教师独自完成教学,企业负责安排学生就业或顶岗实习。

深圳通发激光设备公司为学校提供了激光焊接设备,并培训了学校的教师,企业提供设备,负责设备维护保养,教学任务由学校完成。学校培养的合格人才由企业推荐就业或安排顶岗实习。

(四)车间技术人员直接上课。

企业除了有丰富的硬件资源,还有丰富的人才资源,进校车间为学校引入企业人才走进课堂提供了便捷的条件。企业人员不仅上好技术课,还开展了“企业家走进校园” “我与新莞人共成长”等讲座和活动。

四、 “车间训练”教学模式的改革创新点

“车间训练”教学模式可实现学校与企业、课堂与车间、教师与师傅、学生与员工、理论与实践、课时与工时、作业与任务、管理与经营的“八统一”,实现了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的新突破。

在培养目标设定上,企业认识到学校培养人才质量对自身的重要性,积极参与制定培养目标。

在课程体系设计上,学校邀请企业技术和管理专家到校,选派专业教师深入企业,共同分析岗位职业能力要求,研究制订专业培养基本方案和适应企业特殊要求的专门化培养方案,企业与学校共同参与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课程体系。

在实训教学改革上,企业不仅提供一定的场地设备,且派技术专家、能工巧匠师徒帮带,与学校共同进行实训教学条件基本建设和教学方法改革,构建以职业能力培养为导向的教学方法体系。

在师资队伍建设上,学校将专业教师派到企业锻炼,还可以实行校企轮岗工作制度,丰富了教师的实践经历,有力地提高了教师的专业素质和实践动手能力。

五、 “车间训练”教学模式的成效及推广价值

(一)实现了校企义务与权利的统一。

对学校来说,共享了企业的设备、材料、人才、管理和文化资源,一方面可以为学生提供固定可靠的、真实的实习实训场所,高水平的实习指导“师傅”;另一方面让企业直接参与教学过程,为学生提供一个与企业零距离接触的平台,能使教学内容紧密贴近企业实际,使学生与就业岗位实现了“无缝对接”。对企业来说,可以降低经营成本,优先获得技术和人才的支持。同时,学校为企业培训职业人才,企业为学校培训“双师型”教师,教师能下车间,能出产品,成为了教学、生产双面手。

(二)实现校企深度合作。

在该模式中,学校专业建设直接与企业需求挂钩,学校与企业共建专业,实现企业需求与学校专业设置同步,用人标准与课程标准统一,教学内容与生产过程一致。

(三)实现了以学生为主体的教学。

传统模具专业教学分成专业理论、专业制图、专业实训三个模块。 “车间训练”教学模式中,理论课采用“一体化教学法”,采取了融理论与实践为一体,循环往复,滚动式前进和螺旋式提高的教学步骤。

实践证明, “车间训练”教学模式,提升了学校教学质量,增强了职业教育吸引力。在劳动局举办钳工、车工、铣工和线切割资格考试中,学校学生通过率达100%,在劳动局组织的全社会参与的2007年东莞市第二届钳工技能竞赛中,学校学生赖志毅获得中级组实操第一名。

(本专题根据各有关学校提供的材料整理而成。下期继续推出)

责任编辑郑蔼娴

推荐访问: 东莞市 长安 高级中学 教学模式 车间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