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2种杀菌剂不同配比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2种杀菌剂不同配比对稻瘟病的防治效果研究

时间:2022-03-29 10:02:41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馝׮yiR~u^>
tӾ{ݴם5^:o춶׫Z+z^yrv'zhޡp'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材料

供试水稻品种为空育131。供试药剂:稻瘟酰胺、咪鲜胺、拿敌稳[75%肟脂·戊唑醇水分散剂(德国拜耳作物科学有限公司)]。供试肥料:46%尿素、64%磷酸二铵、50%硫酸钾。

1.2 试验设计

试验共设5个处理,分别为处理1:稻瘟酰胺和咪鲜胺质量比为5∶1,复合药剂含量20.6%;处理2:稻瘟酰胺和咪鲜胺质量比为1∶1,复合药剂含量22.2%;处理3:稻瘟酰胺和咪鲜胺质量比为1∶5,复合药剂含量24.0%;处理4:拿敌稳;以喷施清水作为对照(CK)。以叶龄诊断为依据,分别在水稻9.1~9.5叶、孕穗末期和齐穗期喷施20%稻瘟酰胺与25%咪鲜胺不同比例的混配液进行水稻稻瘟病的预防,以拿敌稳作为对照药剂。大区对比试验,每个处理为一个小区,每个处理区两侧设有0.5 m2保护行,试验大区面积0.13 hm2。

1.3 试验方法

株行距为30 cm×10 cm,每穴插8株,为加大田间发病程度,加大氮肥施用量,施46%尿素270 kg/hm2、64%磷酸二铵105 kg/hm2、50%硫酸钾150 kg/hm2。氮肥施用比例按基肥∶蘖肥∶穗肥=4∶3∶3分期施入,基肥在插秧前施入,分蘖肥在4叶后半叶施入,穗肥在倒2叶前半叶施入。磷肥全部基施;钾肥50%基施,50%穗施。7月1—4日连续4 d 3:00喷施稻瘟病菌进行人工接菌。

1.4 调查内容与方法

每个处理随机取3点,每点调查5穴,计算取样点内病情指数和防治效果。3次用药后7 d调查叶瘟,14 d后调查穗颈瘟。水稻成熟后,9月30日每个处理取5点,每点3 m2,用小区脱粒机脱粒,扬净,晒至标准含水量,11月4日称重。

叶瘟(以叶片为单位)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叶片病斑少于5个,病斑长度小于1 cm;3级:叶片病斑6~10个,部分病斑长度大于1 cm;5级:叶片病斑11~25个,部分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10%~25%;7级:叶片病斑26个以上,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26%~50%;9级:病斑连成片,占叶面积50%以上或全叶枯死。

穗瘟(以穗为单位)分级标准为0级:无病;1级:每穗损失5%以下(个别枝梗发病);3级:每穗损失6%~21%(1/3左右枝梗发病);5级:每穗损失21%~51%(穗颈或主轴发病,谷粒半瘪);7级:每穗损失51%~70%(穗颈发病,大部瘪谷);9级:每穗损失71%~100%(穗颈发病,造成白穗)。

药效[5]计算方法如下:

发病率(%)=发病株数/调查总株数×100 (1)

病情指数=■×100 (2)

防治效果(%)=■×100 (3)

式(3)中:CK1为空白对照区施药后病情指数;PT1为药剂处理区施药后病情指数。

1.5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2014年的天气条件适合水稻生长(表1)(气象数据来源于建三江气象站),活动积温达到2 807.4 ℃,从4月开始平均温度、日照数都高于2013年,为水稻培育壮苗提供了条件。5月温度低于2013年,水稻返青速度慢。6月、7月平均气温与2013年比相差不大,7月降水较2013年少8.5 mm,不利于水稻发病。同时2014年8月降水量较2013年少144.6 mm,而且几乎没有大风天气没有造成水稻大面积倒伏,水稻长势较好。

1.6 数据处理方法

应用DPS[5]数据处理系统软件统计,以Duncan′s新复极差法对试验数据进行差异显著性分析。

2 结果与分析

2.1 不同药剂对稻瘟病的防效及安全性考察

施药后及水稻生长期间观察,均未见到药害症状,表明各参试药剂对水稻均具有良好的安全性。由于2014年气候条件不适于发病,尽管采取了增施氮肥、加大插秧密度和人工稻瘟病菌接种,但病情指数依旧低于稻瘟病流行年份。由表2可知,对叶瘟的防效最好的是处理4,防效为66.9%,其次是处理1,防效为66.7%,最差的是处理2,防效仅为38.7%。对穗颈瘟防效最好的处理3、4,防效都是85.3%,防病效果最差的是处理2,防效为48.9%,由于该组合对叶瘟和穗颈瘟防效都差,因此不建议实际生产中按此比例混配使用。

2.2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农艺性状的影响

各小区的农艺性状及产量性状见表3。由表3可知,施用药剂后,结实率较CK有一定的提高,产量均有所增加,结实率最高的是处理1,为95.0%,同时处理4和处理1能够提高有效穗数,分别增加97万、87万穗/hm2。产量表现最好的是处理4,为11 359.5 kg/hm2,增产率为8.9%,其次是处理1,产量为11 133.0 kg/hm2,增产率为6.7%,处理3、4增产效果不明显,分别为3.0%、3.5%。

3 结论

2014年试验结果表明,咪鲜胺和稻瘟酰胺混配能起到很好的防病和增产效果,防治叶瘟较好的药剂组合是稻瘟酰胺和咪鲜胺质量比为5∶1,防治穗颈瘟较好的药剂组合是稻瘟酰胺和咪鲜胺质量比为1∶5,都能对水稻有增产效果。在实际生产中,农户使用时应现配现用,不能长时间储藏,以免影响药效。目前,国内防治水稻稻瘟病主要药剂分别为:防治叶瘟是75%三环唑,穗颈瘟普遍采用的是25%咪鲜胺。随着水稻种植年限的增加和大气变暖,水稻病害尤其是稻瘟病也有逐渐加重的趋势,目前我国部分稻区三环唑防效出现了下降,湖南省稻区出现稻瘟病菌对稻瘟灵已产生一定抗性,抗药性风险逐渐增大[6-7]。因此,进行单剂的混配可以有效解决抗药性风险,同时还可降低水稻生产上的成本,达到提高经济效益的目的[8]。

4 参考文献

[1] 熊振民,闽绍楷.2000年稻作展望[M].杭州:浙江科学技术出版社,1991.

[2] 张传清,周明国,朱国念.稻瘟病化学防治药剂的历史沿革与研究现状[J].农药学学报,2009,11(1):72-80.

[3] 河海永,杨学辉,吴石平,等.两种杀菌剂不同配比对水稻稻瘟病菌的联合作用[J].贵州农业科学,2008,36(5):91.

[4] 黄星,周明国,张传清,等.三环唑与咪鲜胺混剂抑制稻瘟病菌增效作用研究[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农业科学版,2005,23(3):294-297.

[5] 唐启义,冯明光.实用统计分析及其DPS数据处理系统[M].北京:科学出版社,2002:188-200.

[6] 张传清,周明国,薛娜.稻瘟病菌对三环唑的敏感性检测技术与抗药性风险评估[J].中国水稻科学,2005,19(1):79-84.

[7] 吴志华,李萍,柏连阳,等.湖南省水稻稻瘟病菌对稻瘟灵抗性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11,39(28):17279-17280.

[8] 黄炳超.水稻病虫害实用防控技术[M].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1992.

推荐访问: 稻瘟病 杀菌剂 配比 防治 效果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