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苏州“贫困”调查

苏州“贫困”调查

时间:2022-03-30 08:19:08 来源:网友投稿

古诗里的苏州,是文化的沧桑与历史的厚重。城里的繁荣与寒山寺的孤寂,经济的发达和思想的空灵,夜色之静跟耳畔钟声,全部融进如画的美景。很多看似矛盾的东西和谐地交织在一起,构成人们心中抹不去的印象。

如今的苏州,同样有多张面孔,同样有多种声音的交锋。一边是GDP增长跟外资的趋之若鹜,另一边是“只长骨头不长肉”和民族名牌的淡出;一边是优惠政策与科技园区建设,另一边是资源代价和“飞来经济”;一边是政绩工程与政府主导经济的苏州模式;另一边则是普通市民的贫困和干群之间新的“二元结构”。

支持者认为,苏州取得的成绩有目共睹,“城市面貌日新月异,基础设施和各项社会事业日益完善,百姓生活水平提高迅速,取得这些成就,外资功不可没”。再说,存在即合理,苏州模式更符合国情,靠引资突围并实现经济腾飞,更易于操作,更具推广价值。

质疑者则提出,在苏州经济繁荣的背后,是普通市民的贫困,“世界工厂”的无奈以及土地、环境方面的代价。“苏州模式其实就是当地老百姓的悲剧”。

透过各种各样的观点和看法,摘下生旦净末各色面具,繁荣与贫困,哪一个才是苏州最真实的面孔?

这些年来,苏州经济的增长世所瞩目。据2005年的统计数据,苏州在全国大中城市GDP排行榜上居第四位,名列上海、广州和北京之后。苏州的实际吸引外资规模超过上海、深圳,居全国各城市之首。

但伴随着这样一个城市经济“神话”的诞生,质疑之声却从来不绝于耳。不少专家、学者、新闻媒体,都加入到这个行列中来。

其中,最具代表性的是重庆市常务副市长黄奇帆在中欧国际工商学院的一次演讲中公开发表的观点。他认为:“苏州人均GDP超过5000美元,但城市居民人均收入才1万多元人民币;而同等的人均GDP规模,上海人均收入2万多元人民币;即使在人均GDP只有1000美元的重庆,城市人均收入也达到了8000元人民币。这是典型的‘只长骨头不长肉’。”

这些观点归纳在一起,主要有这样几个方面:一是GDP增长与人均收入不对称;二是普通市民与地方政府公务员之间的收入差距;三是土地资源与环境方面的代价;四是外资对本土品牌的挤出效应;五是“世界工厂”的身份。这样得出的最终论点是,在经济高增长的背后是一个“贫困”的苏州。

事实真是这样的吗?苏州当地的市民对此又怎么看?果有其事,还是那些质疑者只是站在外围发表主观的评论?

《财经文摘》为此展开了一次关于苏州的调查。

GDP增长不关我们的事

今年51岁的孙宝庆4年前下岗,现供职于苏州市某街道居委会。谈到自己的生活时,他认为还算比较幸运:原来企业给交了养老保险,60岁以后每月能拿到一笔退休金。

“我还是比较幸运的,6年前买的房子,贷款也还清了。买的时候还比较便宜,现在房价已涨了好几倍了。”孙宝庆接着说,“那些下岗后找不到工作,家里又有重病号的要比我们艰苦得多,还有遇到旧城改造强行拆迁的。很多人住的老房子面积不大,政府安置补贴根本不够买新房子,城郊接合部的也买不起,我实在想象不出他们的日子怎么过。”

提到苏州发展很快这一话题时,孙宝庆说,从城市建筑上看得出,苏州发展了,国际品牌也纷纷登陆了,但受益的应该是那些政府官员和外资企业的管理人员吧,“与我们这些普通老百姓关系不是很大”。孙宝庆这样总结

“GDP与我无关,GDP涨有什么用,也没见我的工资同步增长。”一位在苏州打工的朋友无奈地感叹。

人均GDP和人均可支配收入之间存在的巨大差距,突出反映了目前苏州以工业生产拉动GDP增长的粗放式经济增长模式,使得经济快速增长难以转化为居民的实际收入增长。

从某种意义上说,苏州的外向型经济是“房东经济”,即提供良好的投资环境,让外商来发展。劳动者以打工为主,拿到的只是“辛苦钱”,苏州不仅拿不到“优势利润”,而且政府税收还得几免几减。

李应国在苏州工作快十年了,老家是黑龙江的,在北京上的大学。李应国说:苏州普通老百姓收入与其GDP相比确实不算高。 他写了一篇文章叫“外地人看苏州”。文章记述了苏州人的收入一览表:

老城区(平江、沧浪、虎丘)的本地人收入不高,大多就1000-3000之间吧,自己当老板的也不多,虽然在老城区的小商贩收入要比这高一到二倍,但基本都是外地人。苏州人一般是不肯做的。

新区、园区、吴中区的收入蓝领在1000元左右,白领通常在2500元以上,4000元左右的占大多数,高的也有上万的,但蓝、白领都以外地人居多。

苏州收入最低的一批人是在新区和吴中区的台资企业,如新区某大型台资企业(几万人),很多一线工人只有16岁,每月工资600元,加班工资也很低,每天工作12小时,一个月也只有1000元左右。相城区在苏州铁道北,联系较少,估计收入也不会高。

对年轻人来说,苏州又意味着什么呢?

赵然和费亚军都是从外地来苏州的大学毕业生,在苏州工作三四年了。来苏州发展的原因都是:苏州是一个花园式的建筑城市,环境优美,空气清新,绿地覆盖面积较大。不过,他们都认为这里没有更多的发展空间,提供的工作岗位种类不丰富。

赵然说:“苏州城市节奏太慢,容易滋生惰性。年轻人在这里生活时间长了,进取心会被消磨。”

当我们问到苏州对年轻人提供了什么机会时,费亚军告诉我们:“外资企业比较多,尤其是台资企业更多,而台资企业提供大陆人的岗位大多是一些低层次的,没有多少技术含量和发展空间的职位,这一方面限制了年轻人丰富的创造力,另一方面,年轻人由于不能到高层次的管理岗位学习发挥,因此也限制了年轻人进一步学习国际化的管理理念和管理经验。”

年轻人没有上升空间,工资又不是很高,生活过得有点压抑,但本地的房地产商人和企业的高级管理层却是苏州生活优裕的人群。费亚军说:“对于这几年房价涨得快,苏州房价几年前只有1500元/平方米左右,最近普遍涨到4500元/平方米以上,高的6000-7000元/平方米,有几套房子的人,他们可以通过租房赚钱。还有就是台湾人,他们一般居于公司高层,有着丰厚的薪水,生活比较优越。外地人和苏州的普通打工者则生活比较辛苦。”

不同视角看公务员

在经济迅猛发展过程中,公务员是受益很大的一个群体。据统计,苏州平均每位公职人员的年薪为6万-8万元,基本做到了收入水平与GDP增长的同步;而同期一般企业员工的年收入则为1.5万-1.8万元左右,充其量只相当于一般公职人员的年终奖,两者的差距达到了4-5倍。

涉及到具体收入,很多人都不便透露。苏州某机关工作的林先生这样跟我们说,“具体挣多少钱我不说,但公务员的福利比较好是公认的。就拿去年执行的公务员强制带薪休假来说,我的工龄是8年,所以每年可以休7天的假,休假时每天补贴150元。”目前,强制带薪休假制度已被叫停。

我们从某网站论坛里,看到一位苏州网友发的帖子。他去年大学毕业进一家外贸公司工作,每月工资是1300元,住房公积金200元,没有奖金。他的父亲是一位公务员,每月工资是5464元(包括交通补贴1000元和预发奖金1000元),公积金1146元,季度奖金全年25000元,年终奖30000元,全年过节费5000元。

推荐访问: 苏州 贫困 调查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