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总结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现状和清洗技术的发展,选择正确的清洗方式、清洗剂,严格按操作流程清洗并遵循清洗中的注意事项,以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
关键词: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进展
消毒供应中心是承担医院内所有重复使用的物品、器械、诊疗器具的清洗、消毒、灭菌以及无菌物品供应的部门,是控制医院感染的关键科室[1]。医疗器械清洗不彻底,导致有机物质残留在微生物表面形成保护膜,可致消毒、灭菌失败,最终引起院内感染暴发,因此医疗器械清洗质量是影响医院感染的一个重要因素,彻底清除器械上的污渍是保证灭菌成功的关键[2]。
1器械清洗现状
器械清洗的目的是有效去除器械上的无机物、有机物、微生物,可重复使用器械的清洁与维护能保障器械质量和灭菌质量[3]。医院内可重复使用、需消毒供应中心清洗处理的器械种类繁多,包含镊子、持针器、压舌板、刀柄、止血钳、线剪、组织剪、气管套等常规器械以及内镜、眼科、口腔科、神经科等各专科特殊器械。自卫生部2009年12月1日颁布《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后,要求各级各类医院必须严格实施医院内可重复使用器械集中消毒供应中心进行分类、清洗、消毒、灭菌,该规范得到各医院的严格执行并取得良好效果。郑祎升[4]研究将污染手术器械集中供应室,进行初步处理、分检及有针对性的处理后放入清洗消毒器清洗,用目测法配合5倍放大镜观察清洗效果,结果目测合格率达99.39%~100%。王宝清等[5]研究根据器械的不同用途采用分类、分开、综合的清洗能使器械达到100%的清洁。提高可重复使用器械清洗质量,需加强对器械清洗的管理,目前各医院均对清洗流程及管理严格管控,以提高器械清洗的质量。黎小梅等[6]研究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FMEA)在完善管腔类金属器械清洗流程中的作用,通过成立FMEA小组,运用FMEA对管腔类金属器械清洗流程进行分析,找出流程中潜在的失效模式,分析可能的失效原因,针对性进行改进,结果改进后的器械目测洁净率为100%。廖春华[7]自行设计一种组合式医疗清洗流程,并经2年的实践,结果该清洗流程设计和清洗质量不但完全符合《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管理规范》新标准的要求,同时有效利用了闲置的设备,降低了投资成本。
2器械清洗技术
2.1清洗方式消毒供应中心器械清洗方法包括手工清洗和机械清洗两种。手工清洗适用于有机污染物较多的器械、难以去除污渍的器械、不能采用机械清洗器械、精密复杂的器械,以及使用器械清洗方法前的预处理,通过冲洗、洗涤、漂洗和终末漂洗等手工程序去除器械上的污渍、锈渍、血渍、水垢及残留的化学药剂等[8]。手工清洗有需要人手多、消毒供应中心工作量大、工作人员职业暴露风险大、清洗效果差等缺点,随着《医院消毒供应室验收标准》的出台,各级医院加强了对消毒供应中心设备和基建的更新,采用器械清洗设备进行器械清洗,可避免手工清洗中人为因素的不稳定性。全自动清洗机能降低人力资源消耗,提高器械清洗质量和效率,但由于其不带有刷洗功能,主要通过喷淋冲洗,器械上干结的污染物很难得到彻底清洗[9]。超声波清洗法是利用超声波在水中振荡产生"空化效应"清除器械表面的污垢从而达到器物清洁净化的目的,特别适用于金属器械管腔内血液污垢的清洗[10]。不同的医疗器械应该采用不同的适宜的清洗方式,刘维等[11]对600支血液污染的针头随机采用立即手工清洗、30min后手工清洗、立即手工清洗+超声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30min后手工清洗+超声清洗+全自动清洗机清洗4种清洗方法进行清洗效果研究,结果手工清洗+超声清洗+清洗机清洗更能保证清洗质量。李冬凤等[12]采用以手工清洗为主、机械清洗为辅和以机械清洗为主、手工清洗为辅的两种方法对可用全自动清洗机清洗的常规器械进行清洗效果研究,结果以手工清洗为主、机械清洗为辅的器械清洗不合格率显著低于以机械清洗为主、手工清洗为辅的清洗方法。因此消毒供应中心应根据器械污染物性质和器械结构特点,结合机械清洗特点选择适宜的清洗方式,以有效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
2.2清洗剂随着清洗技术的不断进展,清洗剂亦由过去清洗质量较低下的传统清洗剂不断发展而由酶类清洗剂、酸性清洗剂和碱性清洗剂等替代。多酶清洗剂对器械有酶解和清洗双重作用,能彻底清洗医疗器械上污染的各种有机物,不仅适用于手工刷洗,亦适用于自动清洗机,具有溶解速度快、抗化学和物理吸附、抗静电、可视性好、配制后无沉淀、不影响化学分辨率等优点,且其自身的物质分解容易脱落,不会再附回器械上,对器械无损害易于冲洗[13]。李良芳等[14]研究将稀释浓度为1:125的多酶清洗液按照常温(10℃~20℃)、30℃和50℃分成三组,将同等大小的X光胶片置入其中,观察1h、2h、5h时胶片表面有机物脱落情况,结果显示多酶清洗剂对X线胶片的清洗效果随温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加,尤其在50℃的多酶清洗液放置5h清洗效果最好,说明多酶清洗剂效果受水温、清洗物的浸泡时间影响。车凤莲等[15]研究采用浓度1:400、1:450、1:500的多酶清洗剂对染有鲜血的有齿血管钳进行清洗,结果经主观目测洁净率为100%、100%、92%,试纸检测洁净率为100%、100%、60%,说明多酶清洗剂清洗效果受其浓度的影响,适宜的浓度既能保证清洗质量,又使清洗剂的使用成本降至最低。目前常用的酸性清洗剂是除锈剂,其主要成分是难以挥发的无机弱酸-磷酸,通过氧化还原的原理除锈,但其不能彻底地解决器械生锈问题,只能治标,不能治本,使用不当甚至加快器械生锈的速度[16]。除锈是临床实践中的一个棘手的问题,除锈可受水温、除锈液浓度、除锈液使用时间等因素影响,除锈不彻底可影响灭菌效果。苏爱莲等[17]研究挑选同等锈渍的生锈器械600件,随机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浸泡于水温50℃~80℃、1:7比例配置的鲁沃夫除锈剂溶液中2~7min后涮洗,对照组浸泡于常温、1:7比例配置的鲁沃夫除锈剂溶液中2~7min后刷洗,结果实验组器械除锈合格率为99.33%,对照组为76.33%。王星[18]研究加用鲁沃夫速洁汰除锈剂和润滑防锈液的改进清洗方法,可进一步提高重复使用手术器械的去除微小锈渍和斑点的效果,也提高了器械的使用寿命。碱性清洗剂PH约为10.5,含有表面活性剂、活性酶和氢氧化钾,碱可以与油脂或脂肪发生皂化反应生成脂肪酸和甘油,反应产物都是水溶性,易被清洗;在加热条件下,碱会促进大分子蛋白质水解,转变成较小的氨基酸而被溶解;利用碱的作用使干涸有机物膨胀、松软、进而清除[19]。王耀芝等[20]研究在使用酶清洗剂的基础上进一步使用碱性清洗剂清洗器械可以更有效的去除蛋白质、油脂类其他污染物,使器械清洗效果更好。
3清洗注意事项
3.1清洗前准备器械清洗前操作人员应戴好帽子、口罩,着专用鞋、抗湿围裙或罩袍,带防刺穿乳胶手套、防护面罩或护目镜;备齐润滑剂、清洗剂、各式清洗刷、清洗篮、标识牌、水枪、推车、器械柜等。清洗前对污染器械根据精密程度、器械材质、清除污染的难易程度进行分类,将器械关节打开,分别摆放于清洁篮、清洗架,需拆分的器械设标识牌或单独放置,贵重器械单独放置。
3.2清洗过程中注意事项手工清洗时应使用温度15℃~30℃的流动水,初步去除污染物后,应用酶清洗剂或其它清洗剂浸泡刷洗、擦洗,刷洗或擦洗操作要在水下进行,防止产生气溶胶,根据精密贵重器械需要选择使用软化水、纯化水或蒸馏水进行终末漂洗,管腔类器械应用压力水枪冲洗,可拆卸部分应拆开后清洗,不应使用钢丝球类用具和去污粉等用品,应选用相匹配的刷洗用具、用品,避免器械磨损,干涸的血渍可用酶清洗剂浸泡后清洗,清洗用具、清洗池等应每天清洗与消毒。超声波清洗前应初步去除污染物再超声洗涤,清洗时应盖好超声清洗机盖子,防止产生气溶胶,应将器械放入清洗篮或筐中,浸泡在水面下,超声清洗时间宜3~5min,不宜超过10min,应根据机械的不同材质选择相匹配的超声频率,塑料类等软材质的器械不宜使用超声波清洗。机械清洗注意根据清洗物品选择运行程序和参数,做好运行记录,以确保程序的有效性;精细器械和锐利器械应固定放置,器械轴节充分打开,管腔类器械使用专门清洗架,冲洗、洗涤、漂洗时使用软水,终末漂洗、消毒时使用纯化水,水温不超过45℃;金属类器械在终末漂洗程序中应使用润滑剂,塑胶类和软质金属材料器械,不应使用酸性清洁剂和润滑剂;设备舱内、旋臂注意清洁处理[21]。
4检测方法
对器械的彻底清洗能够使器械表面的微生物降低到103~104cfu,因此对器械进行高质量的清洗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采取一些行之有效的检测方法对清洗效果进行评判是必须的[22]。在医疗器械的清洗消毒中,由于评价医疗器械的清洗效果缺乏统一、简单、广泛接受的标准测试物,实际操作中缺乏科学、客观、可行的器械清洗质量检测设备和标准,"彻底清洗干净"到目前为止国际上尚无统一的评价方法及统一的标准,我国也尚未出台相关法规性文件[23]。目前临床上使用的检测方法有目测或借助带光源放大镜下检测,细菌培养计数法检测微生物含量,潜血检测法、蛋白质检测法、细菌内毒素检测法检测有机物含量,高倍显微镜观察有机物和无机物,ATP生物荧光检测技术综合评价标准物、清洗消毒器的模拟测试卡、清洗效果检测卡,超声清洗机能量检测剂等,上述各种检测方法各有其优缺点。王亚娟等[24]研究对手术器械清洗效果采用校正视力法(10倍带光源放大镜观察)、ATP生物荧光法、残留蛋白测试棒和隐血试纸法进行检测,结果阳性率分别为31.3%、0、0、96.9%,校正视力法和隐血试纸法敏感性高于ATP生物荧光法和残留蛋白测试棒;但校正视力法由于受视力所限,对肉眼无法看到的部位无法检测,且无明确的客观标准,对结果的判断受检测者主观影响较大;隐血试纸法只能检测出血源性污染物,对非血源性污染物无法检测,因此在器械清洗效果检测时应从多方面考虑。张艳芳等[25]研究采用目测、镜测、试纸法检测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结果检测合格率分别为99.7%、88.1%、79.1%,显示镜测、试纸法检测清洗效果更佳,两种方法配合使用更为准确。
5小结
综上所述,随着医学技术发展,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已经引起医院感染管理专家的普遍高度重视,提高重复使用医疗器械的清洗质量是达到要求、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保证医疗物品供应的必要条件[26]。器械清洗与清洗技术、清洗剂的选择密切相关外,还与操作人员的清洗技术有关,操作人员严格执行器械清洗操作规范,做好清洗前的准备工作、注意清洗时的各环节和注意事项等均能有效提高器械的清洗质量。此外,器械使用的处理方法不当、对清洗不够重视、清洗流程不规范、操作人员不能正确使用清洗机和手工清洗工具、水质不达标等因素亦可影响清洗质量[27]。本文笔者仅就器械清洗的方法、清洗剂、注意事项和检测方法进行综述,以期得到广大从业者对器械清洁工作的重视,充分认识"清洁可以不灭菌,但是灭菌绝对不能不清洁"[28]。
参考文献:
[1]钱云娟,刘经纬,朱玉华,等.消毒供应中心设置总质检班对物品清洗消毒灭菌质量的影响[J].护理学杂志,2013,28(13):33-34.
[2]刘启华,冷萍.吸引头类管腔器械机械清洗架的研制与使用[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9):853-854.
[3]李玉平,王贞,倪青云,等.不同清洗器械方法对鲁沃夫润滑油污染情况的影响[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0,16(19):2305-2306.
[4]郑祎升.供应室集中清洗手术器械的效果观察[J].中国消毒学杂志,2011,28(5):649-650.
[5]王宝清,陈珍梅.医疗器械清洗方法效果探讨[J].中国护理管理,2011,11(5):69-70.
[6]黎小梅,幸敏.失效模式与效应分析法在管腔类金属器械清洗中的应用[J].中国临床护理,2012,4(1):6-8.
[7]廖春华.组合式医疗器械清洗流程的设计与应用[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11,27(21):78-78.
[8]WS310.2-2009医院消毒供应中心第2部分:清洗消毒剂灭菌技术操作规范[S].2009:1.
[9]曹国芳,毛雅琴,邵小君,等.全自动清洗机2种清洗器械方法的效果比较及分析[J].护理与康复,2010,9(2):154-155.
[10]吕永杰,韩平平,张兰香,等.不同频率超声清洗机清洗脑科吸引器头的效果比较[J].护理学杂志,2010,25(24):1-3.
[11]刘维,褚延魁.不同清洗方法对器械清洗质量影响的实验分析[J].中国医药导报,2012,9(13):161-162.
[12]李冬凤,纪馥芳,袁璇,等.两种医疗器械清洗方法的质量控制效果比较[J].广东医学院学报,2011,29(2):188-189.
[13]乐碧莲.浅谈多酶清洗剂在医疗器械清洗中的应用[J].当代护士,2011,2(专科版):134-134.
[14]李良芳,刘婉薇,陈琼.多酶清洗剂温度及清洗时间对清洗效果的影响[J].护理研究,2012,26(3):611-612.
[15]车凤莲,王雪晖,金敏智,等.清洗剂浓度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与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11,11(7):520-521.
[16]曾艳,喻船丽.酶清洗联合除锈液浸泡用于再生医疗器械除锈[J].护理学杂志,2012,27(1):42-43.
[17]苏爱莲,袁小玲.不同水温鲁沃夫除锈剂溶液对生锈器械除锈效果的观察[J].现代临床护理,2010,9(5):17-18.
[18]王星.重复使用的手术器械清洗方法改进与效果评价[J].护理实践与研究,2012,9(21):59-60.
[19]华国莲,来文萍,夏锦芳.不同清洗剂清洗手术器械的质量检测[J].护理与康复,2013,12(4):367-368.
[20]王耀芝,汝俊颖,段继红,等.碱性清洗剂对器械清洗效果的影响[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8):4466-4468.
[21]李革红,李玉红,福华东,等.酶清洗剂在医疗器械清洗消毒过程中的合理应用[J].中国消毒学杂志,2008,25(5):552-553.
[22]钟伟娥,谢碧娴,徐月娥.手术器械清洗质量与检测方法的关系[J].齐鲁护理杂志,2012,18(15):118-119.
[23]张勤,张亿琴,沈常霞.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影响因素和检测方法[J].解放军护理杂志,2007,24(12B):42-43.
[24]王亚娟,陆烨,陈秀萍,等.手术器械清洗效果检测4种方法的对比研究[J].护理与康复,2012,11(8):763-764.
[25]张艳芳,王霞,周红哲,等.3种方法检测手术器械清洗效果的比较[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3,23(16):4016-4020.
[26]朱琳.规范医疗复用器械清洗制度防止医院感染[J].中国肿瘤外科杂志,2012,4(4):253-255.
[27]梁萍.影响医疗器械清洗质量的因素[J].现代医院,2012,12(3):98-99.
[28]钟秀玲.医院供应室的管理与技术[M].北京:中国协和医科大学出版社,2002:36.
编辑/哈涛
推荐访问: 消毒 器械 清洗 进展 供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