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随着人们对森林保护力度的不断加大,我国的人工林数量呈逐年上升的趋势,同时森林覆盖率也在不断的扩大。植树造林的不断进行,使我国绿化面积在不断的加大,人工林一般树种较为单一,难以达到生态系统的平衡发展,病虫害种类繁多,同时树木的免疫能力还较弱,从而导致病虫害发生时控制难度加大。文中对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和防治进行了具体的分析,同时对其他病虫害发生时的具体防治措施进行了进一步的阐述。
关键词:病虫害;感染原因;防治
1 引言
虽然我国的植树造林工作取得了较大的成效,但却在林木成活后疏于管理,近年来我国树种的病虫害发生呈上升趋势,为林业的可持续性发展带来了严重的阻碍,病虫害的发生导致幼林的保存率下降,给林业造成了较严重的损失,因此,针对当前病虫害发展的趋势,我们应依靠先进的科学技术和长期的实践经验,采取积极的应对措施,从而保证林业的健康发展。
2 树木感染病虫害的原因
树木病虫害的发生是由于多种原因引起的。首先,人工林的不断扩大,栽种的树种单一,林木的结构分布不合理,影响了森林中生物链的形成,从而导致病虫害的发生。其次,自从我国加入WTO以来,与各国之间的经济贸易联系广泛,在经济贸易的相互交易过程中,新型病虫通过运输的介质入侵,同时对这种新型病虫我们又缺乏了解,从而导致病虫害猖獗,再次,近年来全球气候的变暖,适宜的温度利于害虫的生长和繁殖,从而使病虫害的发生更加频繁。最后,我国的检疫制度还不完善,林农对病虫害的预防和防治知识了解的也不多,这都是造成病虫害频繁发生的原因。
3 常见病虫害的发病规律及防治
病虫害的种类多种多样,对树木造成的伤害也不见相同。下面分析了常见树种易发生的病虫害及其表现症状。
3.1 根腐病
根腐病顾名思义就是发生在树木的根部,在病害的侵蚀下导致树木的根部腐烂,树木枯萎死亡。这种病通常发生在过于潮湿的地带,如果在栽种时伤到树木的根尖或是根部掩埋太深等都是导致根腐病发病的原因。发病初期根部呈浅褐色,随着发病时间的增长,根部的颜色不断的加深,树木的皮层组织逐渐的坏死。比较大的树木患上此类病害后,患病部位依然直挺,树干底部以上会流出一些树脂类的物质。小树患病后,皮层组织会慢慢变软,然后腐烂,树木还可能出现枯萎现象。对于根腐病的预防一般采用改善移栽技术水平的方法。发病后也及时对植物根部浇灌瑞毒霉之类的治病药物。
3.2 蚜虫
在每年的春季三、四月份时要注意蚜虫病的发生,此季节时蚜虫病的高发期。蚜虫多把卵留在树木的稍部、新芽处,发生后会导致树木枯黄,尽管蚜虫不会对树木的生命造成威胁,但其会严重影响到树木的正常生长。对于此病的预防可以在冬季把带卵的枝条剪掉,或是在产卵前可是在孵化期喷施一定量的吡虫啉类的药剂进行防治。
3.3 叶斑病
叶斑病多发生在气温较高的环境下,病菌多寄居在树木身年过冬,同时在第二年的雨季时病情会加重。发病初始会有褐色斑点,逐渐扩展成红褐色外圈灰白色内圆的圆形癍,植物色斑周围会逐渐褪去绿色,发病严重后会导致植物身上产生黑色颗粒状的物质,植物逐渐枯萎。对于叶斑病的防治,应当采取积极去除带病的植株或枝条的方式,并要定期喷洒防治此类病害的杀菌剂。
3.4 介壳虫
要森林中通风较差和不透光的区域内极易发生介壳虫,介壳虫每年大概发生两三代左右,发病时通常表现在树木的枝叶上,导致树木生长状态严重不良,长势较慢,严重的则会导致树木死亡。对介壳虫的防治多采取人工的方法,能过修剪枝叶增强林木之间的通风和透光度,或在发病初期喷洒相对应的药物来进行防治。
3.5 叶枯病
叶枯病也是一类已发生在树木叶片的病害,此类病菌躲在土壤或寄主身上过冬,通过风或者雨来传播给树木的苍老的叶子或者颓弱的树枝。发病初始,叶面会产生黄绿色的小斑点,发病严重后,斑点逐渐增大,连成一片,斑点的边缘多呈紫色状,继续发展会出现一些黑色的小点,患病叶片的边缘部分看上去类似火烧过的样貌,危害树木的生长。对叶枯病的防治,首先要从树种的选择开始,选择抗病性强的树种,科学栽培,在发病前喷施杀菌药剂来进行一系列预防,刚刚发病后要及时喷药防治叶枯病的进一步的发展,严重后要尽早剪掉带病叶片。
4 其他病虫害的防治措施
4.1 预先调查
在树木的种植区域内,首先要对即将栽种的环境进行调查,查明周边的种植区域内的病虫害情况,同时查清以外病虫害发生的频率及种类,根据调查的结果对栽种的树木进行提前预防,制度防治计划,或是对发现病情的植株采取提前隔离的措施,避免正常的植株被感染。
4.2 树苗选择
通常情况下健壮的树木对病虫害有较强的免疫能力,因此在选择树苗时要进行检测,挑选植株健壮的树苗,同时在运输和保存过程中要对树木做好保护,避免形成交叉感染,同时在树木栽植后要及时进行相关药剂的喷洒,以预防病虫害的发生。
4.3 严格监测
加强对树木病虫害的监测。定期、随机的对树木进行病害监测,密切关注树木生长地区的环境气候变化情况,积极采取预防措施。对于感染病虫害的植株要及时进行防治,必要要及时进行隔离或清除,避免交叉感染的发生。及时跟踪树木患病情况,及时查明患病原因,抓住病虫害防治的最佳时期,积极进行防治,控制病虫害的进一步扩展。
4.4 建立档案
对各个地区树木的病虫害发生及防治情况要建立档案,这样可以通过档案了解该地区病虫害的发生规律,从而制订出具体的防治方案,同时,病虫害档案的建立,还有利于下一年的对病虫害发生状态的预测,及时采取相对应的预防措施,使病虫害在发生之初就得到及时的控制。
4.5 改善管理技术
在栽种树木的时候,可以增加树木的种类,这样树种丰富了,对病虫害的抵抗能力也会有所提高,同时植株之间进行良好的搭配,可以增强植株的抗病能力,改善树木的生长情况,同时也能有效的提高工作人员的积极性,采取切实有效的防治措施。
5 结束语
树木病虫害的防治是一项长期、系统的工作,并且涉及树木生命周期中种植、生长、开花、结果的各个时期。加强病虫害的防治,不仅可以降低成本,提高树木的生长状况,还是响应科学发展的重要一步。我们应当把树种的病虫害防治列为当前工作的重中之重来对待。采取积极的防护措施,减少病虫害带来的损失。
参考文献
[1]邝先松,陈松,曾赣林.园林树木常见病虫害防治[J].江西林业科技,2005年03期.
[2]吕文彦,余昊,秦雪峰.河南省新乡市园林植物蚜虫种类调查研究[J].安徽农业科学,2007年02期.
[3]许田芬,范春浩,蔡平,刘春红,王佳.南洋杉叶枯病害的生物学特性和杀菌剂筛选[A].中国观赏园艺研究进展.2009[C].2009年.
[4]李淑珍,孙桂涧.黑龙江省西部城市园林树木虫害的调查与防治方法的研究[J].中国林副特产,2008年03期.
推荐访问: 树种 病虫害防治 常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