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模块3,调节与控制

模块3,调节与控制

时间:2022-03-30 09:53:03 来源:网友投稿

必修三第1章 人体的内环境与稳态

华中师大一附中 魏 威

【主干知识】

1. 理解内环境的成分;

2. 判断各种细胞生存的环境及内环境组成之间的关系;

3. 理解内环境和稳态的相对稳定;

4. 理解内环境稳态是机体进行正常生命活动的必要条件;

5. 内环境稳态与组织液pH稳态调节机制。

【扩展梳理】

1. 哪些液体属于内环境?

内环境包括组织液、血浆和淋巴等,此外如突触间隙的液体也属于内环境。但体内的另一些液体如尿液、消化液、泪液等不是细胞外液。凡存在于细胞内的物质,也不属于内环境的成分。

2. 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主要有哪些?

(1)过敏反应;(2)毛细淋巴管受阻;(3)因代谢产物增加引起组织液浓度升高;(4)营养不良等。

3. 如何理解内环境与细胞外液中的“内”和“外”?

    内环境的“内”与细胞外液的“外”都是相对的,从细胞的角度看,内环境就是细胞外液;从人体的角度看,相对于人体的外界环境而言,细胞外液就是内环境。

4. 为什么肾功能衰竭,会出现尿毒症?

正常情况下,成年人每天排出的尿量为1000~2000mL。如果由于某种原因使肾功能产生障碍,则尿液不足,代谢产物不能排出体外,致使大量含氮废物及其他毒性物质在体内堆积,水、电解质代谢及酸碱平衡紊乱,机体内环境稳态遭到破坏,由此所引起的自身中毒和产生的综合病症称为尿毒症。

【实战赏析】

例1 某种寄生虫寄生在人体淋巴管内,会造成下肢肿胀,这是由于肿胀处( )

A. 细胞间隙积聚液体

B. 细胞不能接受氨基酸

C. 细胞不能对脂肪进行分解

D. 细胞外液Na+浓度是内液的12倍

解析 本题考查引起组织水肿的原因。正确理解内环境不同成分间的转化关系是解题的关键。寄生虫寄生在淋巴管内,会造成淋巴回流受阻,从而使细胞间隙的组织液单向渗入淋巴管内受阻,而在细胞间隙积聚引起组织水肿。

答案 A

例2 下图是内环境稳态与各系统的功能联系示意图,请回答相关问题。

学习·高三理综版2012-6\生物\ImgF52.jpg>[外界环境][循环系统][血浆

淋巴][组织液][组织细胞][细胞外液][CO2][O2、养料][O2][CO2][养料

废物][a][b][c]

(1)a表示 系统,b表示 系统,c表示 系统,参与内环境维持的还有图中的 系统。

(2)CO2不从组织液进入组织细胞的原因是。

(3)病人因呼吸受阻,肌细胞会因无氧呼吸产生大量乳酸,乳酸进入血液后,会使血液pH ,但乳酸可以与血液中的 发生反应,使血液的pH维持相对稳定。

(4)外界中的O2进入红细胞内共穿过 层生物膜。

解析 本题根据必修三第5页“内环境是如何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呢?”的问题以及思考与讨论而设计。内环境是组织细胞与外界环境进行物质交换的媒介,同时借助多个器官、系统的参与,如呼吸系统吸入氧气排出二氧化碳,消化系统消化吸收食物从而为机体提供营养物质,泌尿系统排出细胞代谢废物。

答案 (1)呼吸 消化 排泄 循环 (2)组织细胞内的CO2浓度高于组织液 (3)降低 NaHCO3 (4)5

必修三第2章 动物和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华中师大一附中 魏 威

【主干知识】

1. 反射弧的结构、功能及完整性;

2. 兴奋的传导;

3. 突触传递兴奋的特点;

4. 激素分泌的调节;

5. 激素的作用;

6. 糖代谢调节及异常;

7. 神经调节与体液调节的区别及联系;

8. 体液调节及其意义;

9. 与水平衡有关的几个问题;

10. 无机盐的平衡及调节;

11. 过敏反应与体液免疫;

12. 体液免疫与细胞免疫的比较判断。

【扩展梳理】

1. 如何判断反射过程中兴奋的传导方向?

(1)传入神经与脊髓后角相连,传出神经与脊髓前角相连;(2)兴奋在突触的传导方向是单一的;(3)有神经节的属于传入神经;(4)用实验的方法进行探究。

2. 神经递质释放是什么方式?与哪些结构和物质有关?

胞吐,与此相关的细胞器有高尔基体、线粒体等,识别它的有突触后膜上的受体。

3. 动物实验分组有哪些基本要求?

选取性别、年龄、体重、生理状况相似的平均分组,不能每组一只;对于植物应选长势相同的同种植物。

4. 地震中被救出的人,其细胞外液渗透压、抗利尿激素与正常人有何不同?

细胞外液渗透压升高、抗利尿激素分泌增多。

5. 二次免疫有什么特点?

比初次反应快,也比初次反应强烈,能在抗原侵入但尚未患病之前将它们消灭。

【实战赏析】

例1 为了研究胰腺的分泌活动的调节机制,研究人员对实验动物做了下列实验。

[实验\&处理方法\&胰液分泌量\&①\&用适宜的电流刺激通向胰腺的神经\&增加\&②\&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食物经胃进入十二指肠中\&增加\&③\&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从另一些动物的胃中取出少量部分被消化了的食物,导入十二指肠中\&大量增加\&④\&切断通向胰腺的所有神经,把一些相同成分的食物不经过胃而直接引入十二指肠中\&不增加\&]

根据以上实验,下列推断最合理的是( )

A. 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支配又受体液调节

B. 胃内消化的食物直接刺激胰腺分泌胰液

C. 引起胰液分泌量增加的物质是盐酸

D. 胃酸刺激神经,使胰腺分泌量增加

解析 本题模仿必修三32页的资料分析来命制题目的情景。由实验①和④对比可得出胰腺的分泌活动受神经支配的结论。通过实验②、③与实验④对比可知食物经过胃以后,刺激胃分泌一种物质,通过体液调节的方式引起胰液的大量分泌。所以,胰液的分泌既受神经调节的控制,又受体液调节的控制[①][②][③][大脑皮层

下丘脑][垂体][甲状腺]。

答案 A

例2 图中①、②、③分别代表某种激素。有关恒温动物体温调节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

A. 在寒冷的环境中,③的分泌增加

B. 动物迅速奔跑时产热增加,体温就维持在较正常值高的水平

C. 寒冷环境下动物运动时通过神经—体液调节实现体温恒定

D. 给动物注射③,反馈调节使①和②的分泌量减少

解析 本题根据必修三28页的甲状腺激素分泌的分级调节示意图的情景设置。寒冷环境中甲状腺激素分泌增加,使机体产热量增加,维持了体温恒定;对于恒温动物而言,快速奔跑时机体产热量增加,同时机体散热量也会增加,使体温维持在一个相对恒定范围内,不会较正常值高;寒冷环境中,恒温动物通过神经调节使机体散热量减少,同时通过相关激素的作用使机体产热量增加。

答案 B

必修三第3章 植物的激素调节

华中师大一附中 魏 威

【主干知识】

1. 探究胚芽鞘尖端的生理作用及生长素的极性运输;

2. 生长素生理作用的两重性及其实践应用;

3. 探究生长素对生物器官作用的最适浓度;

4. 辨析植物的向光性和顶端优势;

推荐访问: 模块 调节 控制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