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和反思,帮助学生形成自己的项目经验。
教学相长的快乐分享型教师
STEM项目讲求的是明确的结果、发散的过程。教师提出明確的项目结果,学生在达成这个目标时会有不同的技术路径和实现方法。也恰是在这个环节中体现出学生的创造性解决问题的能力。在传统的课堂中,教师在进入课堂之前就能够预期学生的学习成果,但是在STEM课堂中教师却无法在上课之前预期学生能够用什么样的方法解决问题,最终取得怎样的结果。这样一来,教师在指导学生的过程中也能够教学相长。不难发现,学生正在成为教学资源的创造者和生产者。
我曾经在一节课上给学生讲直流电机的控制方式,通过程序控制电机的运动状态。这个内容讲解完成以后我提出了相应的项目要求:用直流电机制作1个项目,解决生活中的1个问题;在项目中最多可以使用2个直流电机;项目完成后,产品的尺寸不能超过50厘米×50厘米。
开始制作后,我发现每组学生的设计各有特色。在高中的教学中,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同理心和换位思考的意识。因此,在项目设计时我开始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和身边的问题,引导他们形成正确的价值观。在上述项目设计中,有的学生觉得夏天天气炎热,希望能够制作手持式风扇;有的学生认为每天在学校擦黑板是一件非常麻烦的事情,制作的是双电机擦黑板机器人;还有的学生关注到弱势群体,认为老年人或者行动不便的人在家里换灯泡是个需要解决的问题,于是就设计了帮助人们换灯泡的机械手臂……学生的设计让教师眼前一亮,从许多设计中我们都看到了学生的爱心和正能量,也帮助教师拓展了思路。在此之前,我也没有想到依托直流电机可以设计出如此多的模型,可以提出如此多的问题解决方案。
STEM课程往往能够给学生带来快乐,让学生增加自信。在制作过程中的苦与乐也只有指导教师最为清楚,当学生完成项目制作获得成功的时候,教师要及时与学生进行分享,与他们一起欢呼、击掌、拥抱。让学生体会到他们不是一个人在奋斗,背后还有教师的支持与鼓励。
综上所述,学生无疑是STEM教育中的主体,教师的角色则是内容的策划者、技术的支持者和快乐的分享者。在STEM课程中,师生关系非常和谐,经常可以看到在STEM课程中师生一起平等地讨论问题,一起进行工程设计。通过STEM课程的实施,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而这种激发我认为是内在的,可以让学生能够真正理解知识学习的意义。
推荐访问: 几种 浅谈 高中 教师 角色定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