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为学而教,构建生态课堂

为学而教,构建生态课堂

时间:2022-04-01 08:31:56 来源:网友投稿

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育是农业,不是工业。”教育不能像工业生产,用固定的模式和流程,按照制造者的意志批量生产成批的产品或机械零件,而要像农民栽培庄稼那样,准备好土壤肥料,充分利用阳光和水分,顺其内在的生长规律,让庄稼自然生长。课堂教学是教师、学生、教材媒体交互作用的动态过程,这就决定了构建生态课堂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在数学教学中,我们要选择合适的教学方式,组织有效的教学活动,才能促进学生的充分发展。

一、解读教材,把握学习方向

“教材为学生的学习活动提供基本线索,是实现课程目标、实施教学的重要资源。”小学生学习数学的过程是自主探索、对知识的再建构的过程。这就决定了数学教学设计实质就是把教材转化成可供学生探索的数学活动组合。深度、全面、系统地解读教材,才能给孩子“好吃”又有“营养”的数学。徐斌老师曾提出三点:学习与尊重教材、领悟与理解教材、处理与创生教材。张丹老师提出:带着思考去研读教材,“读你千遍不厌倦”——第一遍以成人的角度去读;第二遍以作者的角度去读;第三遍以孩子的角度去读。

二、分析学情,找准学习起点

不针对学情的教学策略往往是教师一厢情愿的自我表演,因为没有学生的知识经验基础,任何讲解、操作、练习、合作都很可能难以落实。分析学情要从学生的“已知”、“未知”、“能知”、“想知”和“怎么知”等方面全面分析。从新旧知识的联系和学生的知识基础出发,明确新知的生长点;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和学习能力出发,找准学习的障碍点;从学生的学习方式和个性差异出发,把握教学的着力点。根据学生理解掌握新知识的能力,设计教学任务的深度、难度和广度。

三、组织活动,搭建学习平台

荷兰数学教育家弗赖登塔尔说:“数学学习是一种活动,这种活动与游泳、骑自行车一样,不经过亲身体验,仅仅从看书本、听讲解、观察他人的演示是学不会的。”在数学学习的过程中,要让学生经历知识与技能形成与巩固的过程,经历数学思维的发展过程,经历应用数学能力解决问题的过程,从而形成积极的数学情感与态度,数学教学的重点应该由“给予知识”转向“引起活动”。在数学教学活动中,教师应创设良好的氛围、恰当的情境,向学生提供充分经历数学活动的机会,帮助他们在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获得广泛的数学活动经验。

四、深度对话,促进智慧生成

数学大师华罗庚先生说过:“数学是一个原则,无数内容,一种方法,到处可用。”就是说数学教学的本质是教会学生思考。数学课堂上,教师的智慧在于为学生创设深入思考的情境,提供互相交流发展思维的舞台,通过师生平等和谐的智慧对话,让学生的思维从感性走向理性,从盲目走向有序,从浅显走向深刻,使学生的思维更加充满智慧。在数学课堂教学中一定要关注学生思维过程的每个细节,多留给学生一点独立思考的空间,让学生在静静的思考中消化、构建和创新,使我们的数学课堂更加精彩。

五、优化练习,形成学习技能

俗话说:“曲不离口,拳不离手”。课堂练习是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学生理解知识、形成技能、掌握方法、发展思维的重要过程。教师精心设计每堂课的练习,是减轻学生负担,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手段。练习要有梯度、层次,适应绝大部分学生,对学困生要有针对性的措施和方法,要夯实基本练习,围绕教学重点进行集中练习,抓住学习的难点分散突破。设置拓展练习,让学生综合地运用已学的知识,解决带有一定思考力度的题目,满足学有余力的学生,激发探索精神。

六、反馈评价,发挥激励功能

反馈评价是贯穿于课堂全过程的师生双向信息的传递和交流。古人云:“教然后知困,知困然后能自强也。”通过反馈,让学生暴露错误,师生共同分析出错误的原因,学生就能从反面吸取经验教训。老师只有对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做到心中有数,才能对症下药。评价的目的就是为了促进学生的发展。基础好、进步快的学生,自信心比较强,对他们的评价要严格,不但要求他们能够正确解答,完成教师布置的任务,还要求他们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学习有困难的学生基础差,进步慢,自卑感较强,应尽量地寻找他们的闪光点,用激励的语言评价,帮助他们树立信心,提高学习的兴趣,使他们时常得到成功的喜悦。

(责编钟岚)

推荐访问: 构建 课堂 学而 生态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