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今我国的教育事业已经从升学教育转向素质教育,因此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不仅仅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智力和能力,还要注重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这样不仅有助于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还有利于提高学生的自身素养。那么,在数学教学中应该如何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呢?笔者结合自己多年的数学教学经验谈谈自己的体会。
一、激发学习兴趣,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在应试教育的前提下,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都是由“考试”来指挥的,使得部分学生学习数学知识就是为考高分、上好学校。因此,学生对学习根本谈不上兴趣,只是一种被动的意识倾向。在学习过程中,学生为了应考升学产生了学习动机,但是这样的动机也不会长久。假如学生的考试成绩落后了,升学希望不大,就会从心理上厌烦学习数学。也就是说,在学习中,只有拥有高尚健康的学习动机才能够真正形成学生学习的内在力量,而兴趣就是修改动机的主要原因。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要能够培养学生持久稳定的兴趣,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求知欲望,使学生乐于学习数学知识。
作为一名数学教师,要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从以下两点来做:(1)学习数学的重要性。在日常的数学教学中,教师可以经常介绍数学对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旺产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明白学习数学的重要性。这样就能够激发学生内心的求知欲望,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内在动机。教师应改变这一现状:学生明白了数学知识的重要性,但是学生自身了解掌握的知识却很少。(2)创设情境模式。在教学实践中,教师要能够抓住教材资料与人们生活有关的数学知识,创设数学情境模式,拉近数学知识与生活的距离,使学生感悟到数学知识来源于生活,从而对数学产生兴趣而主动去学习。
二、培养情感,使学生热爱数学学习
学生的学习过程就是一个认知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保持舒畅的心情、乐观的精神有助于促进认知过程的发展,反之,会阻碍认知过程的发展,学生就会变得被动消极。因此,在数学教学中,教师不仅仅要能够准确抓住学生的情感变化,创设积极健康的情感境界,激发学生的数学学习需求,还要能够挖掘出教材中蕴含的情感教学素材,介绍数学在建国史上的成就,如造长江大桥、楼房、国道等工程都需要周密计算,这样能不断强化学生激情,使学生带着满腔激情去学习。培养学生的情感,还要处处关心和爱护学生,教师对学生要树立可敬可亲的形象,表现出慈母的爱心,对一些“差生”,不要歧视,要善于发现他们的成绩和进步,多给他们表扬和鼓励,使他们鼓起学习的勇气,清除自卑感,尽快迎头赶上。同时,教师在学生面前要表现出一个热爱科学、热爱工作的形象,使学生以愉快的情感投入到学习中去。
三、锤炼意志,鼓励学生刻苦学习
意志力是心理学中的一个概念,是指一个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来支配、调节自己的行动,克服各种困难,从而实现目的的品质。意志力的强弱直接影响学生学习的效率,所以在数学教学中要锤炼学生坚强的意志。因此,教学的首要任务就是让学生明确自己的学习目的,了解数学对于社会发展和民族兴旺产生的积极作用,使学生明白数学学习的重要性,从而调动学生的自觉主动性,使学生树立坚定的学习信念,培养良好的意志品质。坚持性,就是在明确目的的基础上,且能够为了实现目标而不畏艰难,勇往直前,克服一切困难的意志品质。作为一名合格的数学教师,要在学生遇到困难时,引导学生分析产生困难的原因,运用数学家成长的英雄事迹来鼓舞学生,增强学生克服困难的自信心,培养学生迎难直上、刻苦学习的精神。
锤炼意识不仅仅需要培养学生不畏艰苦、刻苦学习的精神,还需要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初中学生的年龄阶段,是形成意志品质的阶段,这一阶段学生容易受到情绪的影响,往往不能控制自己的行为,这些都会影响学生的智力因素和非智力因素的发展。因此,在数学教学中,不仅仅要引导学生树立正确恰当的学习目的,还要加强课堂纪律的约束。这样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自我控制能力和排除外界因素的干扰能力,提高学生的数学学习效率。
综上所述,非智力因素对学生的智力活动有着至关重要的补偿作用,其不仅能够补偿人在智力上的不足之处,还能够最大限度地发挥智力的潜在能力。因此,在数学教学实践中,我们要摒弃传统的教学理念,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全面培养学生的非智力因素,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从而提高教师的课堂教学质量,更好地实施素质教育。
(作者单位 江苏省如皋市郭园初中)
推荐访问: 浅析 中学生 数学教学 培养 智力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