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针对当前初中化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中存在的障碍,本文探讨了如何结合教学实际,深入开展有效的素质教育。
关键词:化学教学 素质教育 障碍 突破口
中图分类号:G633.8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3-1875(2007)04-064-01
初中化学实施素质教育就是要“通过各种教学手段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在传授知识技能的同时,培养学生的科学态度、意志品质和创新精神,指导他们逐步掌握科学的学习方法,为使他们养成可持续发展的化学学习能力打好基础”。
一、当前影响实施初中化学素质教育的主要障碍
1、观念转变问题。目前,从事义务教育的教师以及培养义务教育师资的师范院校对传统的学科教育是轻车熟路,实际教学普遍是驾轻就熟,而对素质教育的认识才刚刚起步,对暴露出来的很多问题尚有待于深入研究,因此,实施化学素质教育,努力实践化学教育大众化、生活化、现代化,首先就得转变观念,树立正确的教育观、质量观,实事求是、锐意改革、不断创新,同时,政府也要继续深入宣传、加强培训,引入刚性管理机制。
2、考试评价问题。考试原本是教学手段之一,但考试的内容和方法对实际教学起着极强的导向作用。当前的考试在一定程度上已经成为实施素质教育的阻力,其原因就在于考试内容仍然严重脱离实际,和素质教育相脱节,学校片面追求考试成绩,由此导致很多老师不自觉地步入“应试教育”的老路。因此,走出当前应试教育的怪圈已经成为摆在我们面前的一个急需解决的难题。
3、重知识、轻实践问题。长期“应试教育”中形成的过分注重学生对知识的理解、掌握的传统方式,使得部分教师只重视对化学知识的传授,而忽视了化学学科的特点,忽视了对化学实验的落实。社会实践活动开展不够,使学生所学知识与社会实际生活联系不到位。在每年中考前对学生的化学实验技能考核中常常发现学生化学实验基本操作不规范,动手能力较差,掌握了一定的化学知识,却不会用来解释社会生活实际中的一些简单问题等现象。
二、化学教学实施素质教育的突破口
1、树立正确的化学教育观念。实施素质教育,转变观念是关键。正确的化学教育观是结合化学学科特点,在理论与实践相统一,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作用相统一,传授知识与发展智能相统一,面向全体学生与因材施教相统一,教书与育人相统一,课内与课外相统一的原则下,开发学生的潜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用正确的化学教育观念指导自己的教学,既重视教师的主导作用,更重视学生的主体作用,既重视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更重视化学实验的功能,培养通过实验探究获取知识能力,观察、分析、动手能力和创新精神;既重视教法的改进,使自己会教,更重视学法的研究,让学生会学,使自己的教育观念逐步得以转变,为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奠定基础。
2、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实施素质教育,建立和谐、平等的师生关系,营造良好的氛围是重要基础。良好的教学氛围有利于教师教育教学目标的顺利实现,有利于发挥学生的潜能,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有利于师生心灵沟通和情感共鸣。
首先注重减轻学生的畏难情绪和心理压力。积极向学生推销自己,推销化学。其次,充分尊重学生的人格和个性。特别是关爱后进生。第三,经常深入到班级,找学生交心谈心,了解学生学习中的困难,征求学生对教学的意见、建议和要求,取得学生的信任和配合,为顺利实现化学教学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3、加强和改进实验教学。爱因斯坦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实践证明,学生没有浓厚的兴趣,就会厌学。初中生对化学实验都有强烈的好奇心,他们喜爱演示实验,喜欢亲手做实验。因此,初中化学教学中首先注意充分利用化学学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优势和学生喜欢实验的心理,用化学实验教学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其次,将部分演示实验改为边讲边实验或直接由学生进行演示。第三,将演示实验改为家庭小实验,由学生事先在家中做,每天记录实验现象,上课时带来评比,让学生体验到实验求知的成功喜悦。
素质教育的实施是一项任重道远的“希望工程”,通过对初中化学教学素质教育实施障碍的分析,找到素质教育实施困难的症结所在,对我们研究素质教育实施的突破口是十分有益的,初中化学教学素质教育的实施,要有实质性的突破,有待广大初中化学老师不懈的探索、实践、创新。
推荐访问: 我见 素质教育 初中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