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张亚密关于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乳腺癌的经验总结

张亚密关于中医益气活血法治疗乳腺癌的经验总结

时间:2022-04-02 11:28:17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Gvvvvvvvvvvvvvvvvv	۲۲۲۲۲۲۲۲۲۲۲۲۲۲۲۲#]7+,]4_ym5O4_]4_ym5O4׮4i--ǫ'z騲(j'bvۦaQ>I98Ш}>&"http://www.gzzcxlzx.com/t/fangan/" target="_blank" class="keylink">方案化疗第一个疗程,乏力,恶心、呕吐,食纳差,夜休可,小便正常,大便少。舌质暗,苔白,脉弦细,舌下瘀絡。西医诊断:乳腺癌术后。中医辨证:气虚血瘀证。张亚密治以补气健脾、活血化瘀、温胃止呕为法。自拟方药:党参30 g、黄芪30、茯苓15 g、牡丹皮10 g、生山栀10 g、煅牡蛎30 g、山慈姑15 g、半夏10 g、高良姜10 g、土贝母12 g、当归10 g、炒鸡内金15 g、焦山楂15 g、醋三棱10 g、醋莪术10 g,3剂,日一剂,水煎250 ml,分早晚温服。患者服用3剂后气虚乏力、恶心呕吐等症状明显改善,原方基础上去半夏、高良姜后,继续服用7剂。患者后续化疗中,长期以此方为基础方加减,一般状况良好,未见明显异常。

患者就诊时脾气亏虚症状明显,考虑术后患者本身正气亏虚,化疗药物为有毒之邪,侵犯人体,损伤脾胃,致运化失常,气血生化无源,此为正气亏虚,故患者有气虚乏力的症状;气行不畅,有碍中焦气机变化,脾胃升降失常,为胃气不和,上逆致呕,故患者纳差,恶心呕吐;气能行血,气机郁滞会导致血行不畅,而瘀血形成,故患者舌质暗、舌下瘀络。患者脉象弦细,结合临床表现分析,应补气活血、健脾补胃。考虑患者就诊时气虚乏力、恶心呕吐明显,急则治其标,因此治疗时以补气健脾、温胃止呕为主,兼活血化瘀。后续患者症状明显缓解,仍继续进行后续化疗,结合四诊,考虑为脾虚失健,瘀血内结之像,予以补气健脾,活血化瘀为主,随主方加减,既可以提升正气,巩固治疗疗效,也可以预防化疗副反应。张亚密根据兼证不同,予以辩证,灵活调整方药,临证采用此法十之有八。

益气活血法论治肿瘤在临床也有相关研究。王笑民[7]研究结果表明肿瘤患者普遍存在气虚血瘀,化疗后气虚血瘀出现的机会高于化疗前(72% vs 38%)。徐咏梅等[10]用自拟的扶正活血方药证实对肿瘤患者症状的改善、化疗疗效的提高有明显作用,也可以防治肿瘤转移、预防化疗毒副反应、减少气虚血瘀证出现机会。由此可见,此法已适用于临床,不仅对于乳腺癌,尤其是肿瘤在预防和治疗都有多重功效。在实际工作中应抓住乳腺癌正气亏虚、淤血阻滞的基本病机,结合四诊,辨证论治的使用益气活血法治疗乳腺癌患者。

参考文献:

[1]石远凯,孙燕.临床肿瘤内科手册[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5:423.

[2]陈万青,郑荣寿.中国女性乳腺癌发病死亡和生存状况[J].中国肿瘤临床,2015(13):668-674.

[3]傅晓璇,甄宏德,张爱琴,等.中医药治疗乳腺癌研究进展[J].新中医,2018,50(12):46-48.

[4]陈良良,许红霞,谢小红,等.中药辨证论治对乳腺癌患者术后生活质量的影响[J].浙江中医药大学学报,2014,38(2):159-162.

[5]戚益铭,沈敏鹤,阮善明,等.乳腺癌病因病机及中医证治的研究进展[J].黑龙江中医药,2014,43(5):81-83.

[6]郝炜,刘胜.桔梗防治乳腺癌术后蒽环类药物所致心脏毒性的探讨[J].河南中医,2017(6):1116-1118.

[7]王笑民.论益气活血法治疗肿瘤[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1998(10):11-12.

[8]梁欣娜,张兴燊,滕红丽.中药及其有效成分抗肿瘤作用研究[J].时珍国医国药,2013(1):119-122.

[9]王甜甜,韩倩倩,周新强,等.中药抗肿瘤作用的研究进展[J].中国医疗前沿,2013(13):21-22.

[10]徐咏梅,郁仁存.益气活血法治疗肿瘤经验[J].中医杂志,2010,51(S1):110-111.

收稿日期:2019-3-6;修回日期:2019-3-18

编辑/杜帆

作者简介:吕依然(1992.3-),女,湖北十堰人,硕士研究生,规培住院医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肿瘤内科疾病的基础与临床研究

通讯作者:张亚密(1969.6-),女,陕西咸阳人,本科,主任医师,硕士研究生导师,主要从事中西医结合治疗恶性肿瘤的研究

推荐访问: 活血 乳腺癌 法治 益气 中医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