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利用课件教学能从各方面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想象能力、抽象思维能力,通过课件的使用,使学生对许多内容一目了然,拓展了学生的知识面,节省了教师大量的课堂授课时间,在相同时间内增加了信息量,使学生获得了更多的知识,提高了教学效率。
关键词:课件;教学;教师
“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利用课件辅助教学是传统教学方法上的一次革命。但是,它仅仅是教学手段上的一次革命,并不能抹煞学生是学习的主体,是学习的主人的本质。课件是通向知识的一座桥梁,在教学中应起到锦上添花,甚至雪中送炭的作用,却不能本末倒置、画蛇添足、喧宾夺主。如何利用化学课件让化学课堂更高效呢?在运用课件进行化学教学中,我做了以下几方面的探索与实践。
一、创设情境,引人入胜
利用课件辅助教学,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用生动、具体的化学现象揭示物质结构、化学反应,变主观为客观,变枯燥为生动,激发起学生对化学的兴趣,引起探索化学世界的好奇心,为积极主动地学好化学打下良好的基础。
例如,在第一节化学课上,通过播放四大发明图片及其解说、工业炼铁的影片片段、各种性能优异的建筑材料并配以简单说明、五彩缤纷的焰火,这样大容量的信息传递,对学生化学的学习已经具有潜在的吸引力。再如,讲到稀释浓硫酸的操作时,播放了错误操作所引起后果的动画,加深了学生对该实验正确操作的认识。化学课还有许多微观知识,都可以通过课件,加深对知识的理解,这在以前依靠“一支粉笔,一张嘴”是不可能实现的。因此,利用课件教学在创设生动活泼的学习情境方面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
二、使教学内容贴近学生生活
中学化学教材之所以有别于其他学科体系,就在于它更贴近社会、贴近生活、贴近实际。利用课件由近及远、由浅入深地使学生了解化学在社会生产和生活中的作用,能够更好、更全面地认识世界,正确认识人与自然的关系。只有这样,我们的新课教学才能做到有声有色,对学生才会有很强的吸引力,通过每一节课,去发现、挖掘化学知识与生产、生活的广泛联系,强化学生从化学的视角去分析、解决工农业生产、生活和社会中的实际问题。
如在教学“燃烧与灭火”的内容时,播放课件,当学生看见原青岛国棉二厂失火的爆炸场景中:楼房坍塌,浓烟滚滚,消防队员强力灭火,医院内受伤人员血肉模糊,惨不忍睹时,学生自然会联想到爆炸带来的危害和安全生产的重要性,对燃烧的条件也就有了了解的欲望。而当看到在经济建设中城市危旧建筑的拆除、修建铁路、隧道、开矿等重大工程中,也用到爆炸时,学生对爆炸的认识就不再是恐惧,而是想急于了解燃烧的条件,如何来有效地控制燃烧,怎样来促进燃烧,用什么方法来灭火。这样,学生就能以积极的学习状态通过阅读等学习方法理解知识,增强安全意识,掌握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学会自救、互救。
三、结合实验,化抽象为直观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说明化学中的一些现象、变化,当然必须充分通过课堂化学试验来说明。课件与化学实验两者必须相辅相成,相互补充,同时为化学课堂教学服务。也就是说,课件中的模拟实验是不能代替课堂演示实验的。例如:教师在讲“氢气的性质”时,首先在课堂上做了不纯氢气爆炸的实验,巨大的爆炸声引起学生的兴趣,都想知道为什么纯净的氢气可以安静的燃烧,而不纯的氢气却发生了爆炸。接着老师展示课件,从微观方面以动画的形式展示爆炸发生的原因。学生心中的谜团终于解开了,同时也接受了新的知识。在这里,化学实验教学和课件就结合得非常好。
四、用于复习课,增加教学容量
利用课件可以做到高密度的传授知识,大信息量的优化处理,大大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在初三的化学知识分块复习阶段,教师要在课堂进行全面的知识总结与大量的巩固训练活动,此时教师若能使用事先制作好的课件来辅助复习,则可以减轻教师的负担,开拓学生的视野,大大地提高了化学课的复习效率。复习阶段往往涉及的内容比较多,学生很难把这些内容条理化,教师串讲起来也感到费时费力。这时应将这些知识制成课件,教师利用这些课件进行串讲,学生很容易弄清知识的脉络,便于系统理解和掌握。
有了好的课件,如何在课堂教学中正确地使用,是决定教学效果的重要问题。基于以上示例,尽管采用新颖的课件,能最大限度地调动起学生的积极性,也可以在课堂上吸引学生的注意力,但课件还是有缺陷的,学生面对机器,缺乏人与人之间直接的、生动的感情交流,久而久之使学生感到厌倦。因此,在使用课件进行课堂教学的过程中,只有把握“适时”与“适度”的原则,才能使课件发挥更大的作用服务于课堂教学。
参考文献:
[1]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2]中学化学.
[3]实验教学与仪器.
(作者单位 新疆农五师八十三团二中)
推荐访问: 高效 课件 课堂 化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