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目的:分析胃肠外科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及护理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12年3 月-2014年3月我院胃肠外科收治的98例手术病人术后实施早期肠内营养,并配合相应的护理措施,观察干预的效果。结果: 全部病患的早期肠内营养治疗都顺利完成,且治疗后,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结论:在实施肠外科手术后,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治疗,且配合针对性的护理方案,能够有效改善病人的营养状况,减少并发症风险,较具临床意义。
【关键词】 :胃肠外科;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护理
【中图分类号】R473.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5-6851(2014)07
近年来,我国人口老龄化特征越来越明显,高龄老年人出现消化道肿瘤的概率不断上升[1] 。通常老年病人实施胃肠外科手术后,创伤较大,消化系统功能变差,而且在一定时间段内,需要禁食,所以,大部分胃肠外科手术病人较易在术后营养状况十分差。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支持,并配合相关护理,可改善体质,增强营养,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有利于身体康复。本组重点探讨在胃肠外科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及护理的效果,报道如下。
1 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本组98例病人,男39例,女59例,均实施了胃肠道外科手术,年龄34-75岁。手术原因:胃癌40例,结肠癌58例。术后全部病人均给予早期的肠内营肠治疗。经鼻胃管实施营养支持者68例,其余30例均是经空肠造瘘管。
1.2 方法
1.2.1 置管与肠内营养支持办法
置管方法:经鼻胃置管者,首先将需要插入的胃管长测量出来,术毕前经鼻腔插入胃管,调整好位置并固定胃管。经空肠造瘘置管者,术毕前在系膜缘穿孔,将肠管插入,然后在腹壁作孔引出,固定好之后缝合皮肤切口。
肠内营养办法:术后第1d,先往肠内注500mL温生理盐水,然后密切留意病人的变化,在无不良反应情况下,术后第2d加入1/2量的营养液,在病人适应后,术后第3d营养液增加到总量的2/3,术后第4d,加入全部营养液,术后5d,可加入一些鱼汤、鸡汤、骨头汤等营养汤。营养物质的种类根据病人的身体情况作调整。
1.2.2 护理方法
术前,进行充分的健康知识宣教,大部分病人对术后肠内置管了解不多,普遍存在怀疑或者害怕、恐惧心理,对手术不利。护士针对病人的问题,宣教时强调术后肠内营养治疗的重要作用,增加病人的治疗信心,减少不良心理。术后,对本组两种方式插入胃管的护理,其重点均是导管的护理。加强观察预防导管出现脱落、折叠、移位现象;同时,每天勤清理导管,在实施营养补给之后利用生理盐水冲洗,避免堵塞。术后开始早期肠内营养治疗时,营养液的量要从少到多,浓度从低到高,输入速度从慢到快,这样有利于病人肠道逐渐较好地适应,更充分地吸收营养[2] 。此外,对经鼻胃管给予营养者加强口腔护理,防止口腔感染[3] 。
2 结果
对98例胃肠外科手术病人术后实施早期的肠内营养治疗之后,无病例出现严重并发症,且病人的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显著优于治疗前。
3 讨论
病人实施胃肠手术后,需要较长一段时间的禁食,这对体质虚弱、营养状况较差的手术者而言,禁食十分不利于术后康复[4-5] 。因此,术后,应为病人制定适宜的营养补充方案。本组均拟给予早期的肠内营养支持,以改善病人不良的营养状况。结果显示,实施早期营养治疗后,全部病人的白蛋白等营养指标均比治疗前有显著的改善。但病人因对术后要肠内放置导管并没有很深的了解,容易产生怀疑、担忧、惧怕等不良心理,且不会配合管道护理,所以,术前,护士就要就相关肠内营养治疗相关知识进行详细的宣传教育,通过明确告知其肠内营养支持在改善体质和预后方面的积极作用,令其建立良好的心态。术后,仔细做好营养支持治疗相关的护理措施,例如营养液配制、营养液输入速度调控、管道清洁、管道固定、口腔护理等,确保营养物质能够充分、合理地输入到胃肠道内,增强病人营养补充,改善体质,加快康复进程。
总的来说,对胃肠外科手术病人术后给予早期肠内营养治疗,对其营养状态改善显著,而同时配合相应的护理方案,可显著减少胃管并发症的出现,减轻病人痛苦,促进病体更好、更快地康复。
参考文献
[1] 计小丽.胃肠术后的肠内营养护理[J] .中国临床保健杂志,2012,15(1):97-98.
[2] 王敏.胃肠外科术后场内营养的早期应用及护理分析[J] .中国保健营养, 2013,23(03)864.
[3] 向双琼.肠内营养在胃肠外科术后的早期应用及护理[J] .护士进修杂志,2010,25(21):1979-1980.
[4] 戴维红,叶京英.肠内营养泵在食管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应用[J] .当代医学,2012(17):113 -115.
[5] 齐向秀,王微,范玲.全胃切除术后肠内营养治疗发生腹泻的原因分析及护理对策[J] .护士进修杂志,2012(21) :1986-1987.
推荐访问: 术后 胃肠 外科 护理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