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可实现急诊治疗效果的有效提升。循证护理在实施的过程中,护理人员通过准确且谨慎地获取相关研究结果、临床经验,并与临床技能相互结合,制定符合患者实际病情的护理方案,关注患者生理和心理的合理诉求,进而改善急诊治疗的效果,实现医疗和护理效率的有效提升[15]。研究表明,IABP的实施同时也会导致患者出现一系列的不良反应,其中血小板减少就是较为常见的一种并发症[16]。该并发症出现的原因就在于球囊的工作导致患者血小板受到机械性损伤[17]。由此,护理人员应对患者凝血状态及血小板的含量进行检测,并提供参照[18]。除此之外,医护人员需要每8小时完成一次ACT检测[19-20]。
本研究数据显示,护理前两组各临床指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研究组各临床指标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显著缓解患者临床症状,有利于各指标的恢复。护理后研究组和对照组运动功能改善率分别为90.0%和60.0%,研究组运动功能改善情况显著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促进核心运动功能恢复,有助于患者的康复。护理前两组心理状态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护理后两组心理状态均改善,且研究组改善情况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显著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升护理的依从度。研究组护理后各项生活质量评分均优于对照组(P<0.05),提示循证护理可促进患者生理和心理功能的恢复,提升整体的生活质量。
综上所述,对IABP患者实行循证护理效果显著,可显著提升患者的运动功能,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和生活质量,具有良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参考文献
[1]周娟娟,宋萍.个性化综合护理干预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患者中的应用[J].安徽医药,2018,22(8):1610-1613.
[2]王文启,李红.急性心梗患者合并心源性休克介入治疗的术前及术中护理[J].武警医学,2016,27(5):530-532.
[3]曾嵘.应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行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患者的护理[J].解放军护理杂志,2016,33(15):57-59.
[4]陈秀梅,李雪梅,彭辉,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同期行冠状动脉内膜剥脱术的围术期护理[J].心肺血管病杂志,2016,35(8):643-645.
[5] Bezerra C G,Adam E L,Baptista M L,et al.Aortic Counterpulsation Therapy in Patients with Advanced HeartFailure:Analysis of the TBRIDGE Registry[J].Arquivos Brasileiros De Cardiologia,2015,106(1):26.
[6]那竹恵,皮静虹,陈文敏,等.冠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应用IABP治疗患者的临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20):346.
[7]陈冬梅,熊剑秋,王哲芸.一例ECMO联合IABP救治冠状动脉搭桥术后心功能不全患者的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6,31(9):156-158.
[8]徐芬,左曙蓉,王襄莉,等l.边缘供心移植术后患者ECMO联合IABP治疗的护理[J].护理学杂志,2016,13(20):34-36.
[9]胡绍娟,曲雪芹.联合应用ECMO、IABP、CRRT成功救治危重心脏外科患者的临床护理[J].护士进修杂志,2017,34(18):237-238.
[10]许海雁,谢家湘.主动脉球囊反搏联合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在左主干及冠脉多支病变低心输出中的应用及护理[J].实用临床医药杂志,2018,46(8):31-34.
[11]任玉娇,朱丽萍,周焕芳,等.1例急性心肌梗死合并泵衰竭患者行主动脉内气囊反搏术的护理[J].现代临床护理,2016,12(2):34-36.
[12]朱文霞,薛素梅,姬晓艳.主动脉球囊反搏术治疗急性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循证护理应用[J].中国循证心血管医学杂志,2016,8(9):124-126.
[13]周宏艳,张永辉,杜雨,等.心脏外科围手术期用主动脉内球囊反搏辅助的相关并发症及危险因素:附12年单中心数据分析[J].中华危重病急救医学,2017,29(6):506.
[14]尚永志,冯雁,秦雷.IABP辅助直接PCI治疗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合并心源性休克的效果和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10):918-923.
[15]吴娜琼,高展,郑杨,等.中国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8,46(1):26.
[16]许晶晶,高展,宋莹,等.主动脉内球囊反搏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中的应用[J].中华心血管病杂志,2017,45(7):572.
[17]董然,郭瑞,华琨,等.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252例临床效果分析[J].中华医学杂志,2016,96(36):2903.
[18]张国栋,陈彧,范桄溥,等.75岁以上高龄患者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围术期事件对生存率的影响[J].中国循环杂志,2018,33(6):43-48.
[19]李旭,李旭,舒义竹,等.行非体外循环冠脉旁路移植术老年患者中转体外循环相关因素与生存状况[J].中国老年学杂志,2016,36(6):1337-1340.
[20]许哲通,冯志霞,吕玉红,等.围术期替罗非班及大剂量阿托伐他汀钙联合缺血后适应对急诊PCI患者预后的影响[J].中国急救医学,2016,36(3):245-247.
(收稿日期:2019-04-01) (本文编辑:马竹君)
推荐访问: 术后 护理 患者 恢复 情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