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路径研究

“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路径研究

时间:2022-04-04 08:48:57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互联网给大学生法治教育带来了一定挑战,但也带来了机遇。大学生在互联网上出现的道德失范或者是违法行为,揭示了大学生法治意识薄弱的现实状况,依托现有的法治教育情况,可考虑走互联网+教育的道路,在本文的研究当中对此进行了分析,仅供参考。

关键词:大学生;法治意识;互联网+教育

互联网+是一种新的经济形态,代表了互联网信息技术与传统产业的融合创新。在互联网+背景下,互联网正在深刻地影响当代大学生,尤其是法治意识。网络是一把双刃剑,运用得当积极作用显著,运用不当负面影响将非常突出,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互联网的运行必须要在法治轨道上,在虚拟的网络上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必须要提高,才能正确地对待互联网。

一、法治下的网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的一个鲜明特点是坚持依法治国和以德治国相结合,中国特色法治,必须要一手抓法治,一手抓德治。互联网是一个虚拟的社会,在这个虚拟的社会上,也必须要进行法治与德治。高校是各种思潮和思想观点的交汇点,当然也是推进经济社会发展的智力支撑和人才基地。新理念、新思想、新经验经常最早出现在高校校园内,而当代大学生是互联网的原住民,其获取信息的渠道多元化,很容易在新思想、新思潮的冲击下变得思想不稳定、理想信念不坚定。互联网的健康离不开道德自律,网络生活中的道德要求,是大学生在网络生活中为维护正常网络秩序,需要共同遵守的基本道德准则,这是网络空间自由开放的一个基本准则之一,另一个就是必须要遵守互联网法律,网络的法治化就是要在自由和安全之间找一个最佳的平衡点,打造网络安全和网络文明的法治基石。大学生在互联网上行使言论自由的权利,不得危害国家安全、社会公共利益或者是他人的合法权益。这是法治的必然要求。

二、互联网+背景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路径思考

(一)加强教师的引导

需要教师在日常工作中做良性引导,强化大学生对网络的认识和了解,特别要让学生认识到互联网不是法外之地,要培育学生的辩证思维,引领学生辩证地看待网络上的信息,同时利用网络上的不良信息来引导学生自觉抵制这些信息的入侵,并且要杜绝学生传播这些信息。因此需要在教育教学当中将增强学生媒介素养和思政教育、法治教育联系起来,用先进的思想武装学生头脑,用法律来约束学生,让学生能分辨网络上信息的真伪与良善,形成独立的媒介判断意识。

互联网为针对大学生的法治教育带来了挑战,但也带来了新的机遇,即互联网+教育,结合上文分析走互联网+教育的道路是一种理想的形式。因为互联网本身是不具有好坏之分的,关键在于如何用它,用好了就是好的,用不好就会有负面影响,因此需要充分重视并且科学有效地运用互联网,合理利用互联网的特点来有针对性地展开法治教育。

比如说微信,微信本身是一个社交平台,即时通信是微信的最大优势,当然随着微信的不断更新,目前也是一个视讯工具。利用微信可以重新打造大学生法治教育的途径。在基于微信的法治教育中,利用微信的群聊功能将学生集中在一个微信群中,方便管理的同时,也方便利用微信公众号来展开法治教育,一般可以利用朋友圈,根据学生的专业、政治面貌、规划目标和个性需求等,来针对性地发布一些消息,包括法治教育方面的微课、MOOC等,让学生利用碎片时间进行在线学习

再比如抖音,抖音平台上有很多做法治宣传的官方账号,可以参考微信的运用方式,直接利用现成的抖音平台上的内容来做法治教育的资源,并将这些资源融入到相关的课程教学当中,一定程度上可以打造趣味性的法治教学课堂。有趣而且有用,学生就会产生兴趣,进而自覺地去研究法治相关内容,也才能够提升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二)拓展互联网法律实践教学平台

互联网法律实践教学平台是高校人才培养模式的关键,是培育大学生实践能力和法治意识的关键,国内很多知名高校都在法律实践教学平台上做出了探索,根据这些经验,其他高校可建设互联网法律实践平台来构建一个综合、开放、创新的资源平台,依托该平台实现做中学、学即用、用则善。同时可以在校内依托学生会、社团等组织来打造校内法律实践服务机构,并由校方组织开展法律知识大赛等活动,提供给学生更多的实践与学习机会。校外则可以多校联合,举办更大规模的普法大赛,或者是与企业合作,让学生参与到校外的法治事务当中。尤其现在是互联网时代,依托互联网可以打造在线实践教学平台,依托创新创业教育,引导学生在互联网上进行法律知识的学习,也是一种理想的实践方式,这能够显著提高大学生的法治意识。

(三)强化法律师资队伍建设

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需要一支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指导教师队伍,为此要建立指导教师培训机制,开展专业培训,鼓励教师到相关行业、企业当中挂职锻炼,定期对辅导员、专业课教师进行集中法律轮训,全面提高政策水平和工作能力。为此可以组建培训专项领导小组,将培训作为常规教学管理的重要内容来抓,培育专业化、职业化、专家化的教师队伍。同时通过制度创新,建立名师引进制度,打破地域限制,优化教师选拔程序,引进名师,构建名师工作室,培育后备名师,为大学生法治意识的培育奠定坚实基础。

三、结束语

针对大学生的法治意识培育,应当依托互联网技术,重新构筑法治教育平台,积极地利用互联网的优势来帮助学生提升法治意识,帮助学生树立媒介判断意识,这样才能保证学生不会受到网络上的不良信息的影响,树立更高尚的品德。

参考文献:

[1]赵曼.公民意识养成视阈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实施路径初探[J].教育界,2017(6):37-38.

[2]张显栋.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研究——以依法治国为视角[J].科技视界,2016(23):386-387.

[3]杨迎春.西藏大学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的现状与对策研究[J].湖北函授大学学报,2018,31(13):22-23,28.

[4]郭勤英.大学生法治意识培育探析[J].河南农业,2015(22):44-45.

推荐访问: 互联网 法治 培育 路径 意识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