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疆库尔勒巴州卫生学校检验组,新疆 库尔勒 841000
【摘要】 在生物化学教学中,通过加强生物化学与其它课程的联系,优化知识结构与内容,合理应用多媒体技术,加强课后辅导等多种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关键词】 生物化学;教学方法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3.579 文章编号:1004-7484(2014)-03-1647-01
生物化学是一门理论性很强,内容比较抽象和概念比较多的重要医学基础课,不少学生感到难学,有些内容不易理解较难记忆。如果教师在教学时不讲究方法和技巧,学生就要更会感到枯草乏味,这势必影响教学效果。我在三十来的教学过程中,积累了一些经验,现就如何搞好生物化学的教学,谈谈我的体会。
1 充分备课是上好一堂课的前提与关键
要提高课堂教学质量和效果,首先要抓好备课这一环。教学实践表明,教师在备课上所花功夫的多少直接影响授课的质量。这对教学中一些重点的把握、难点的理解是十分必要的。我们教研室每一学期都有几次固定的集体备课,这对年青教师尤为重要。备课是教师在熟悉教材、理解大纲,根据培养目标、授课层次及学生实际情况等对教材的综合处理,涉及到讲授内容、讲授技巧等多方面。显然,备课需要教师投入大量的时间和精力。
2 课堂教学中注重方法
教学方法和手段是实现教学目标的关键,灵活的教学方法则对学生正确理解教学内容起到保证作用。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基本上只是作为知识的被动接受者,很少去进行积极而主动的创造性思维;加之现行考核方法亦多以知识的再现为主,结果在不同程度上助长了部分学生思维的惰性,甚至导致思维的僵化枯竭。
医学生一般对临床知识较兴趣,故在讲授中应多联系临床,比如讲糖代谢时,调节糖分解代谢的激素胰岛素分泌不足,就会发生以血糖高为特征的疾病——糖尿病,先给学生介绍一个典型糖尿病人的一系列临床表现,然后提出问题:糖尿病人为什么会出现这些临床表现(三多一少)?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学生积极思考,在此基础上讲解血糖升高,这样,学生对所学知识掌握的很牢固,形成教师与学生之间的思维互动,引导学生主动学习,收到良好的教学效果。另外要注意运用表情艺术、语言艺术、表演艺术,使知识性和趣味性达到完美统一,把学生的积极主动性充分调动起来。
在糖代谢和脂类代谢时,结合生活实际,讨论适当运动能使糖、脂肪代谢加速,从而可以达到,降血糖、降血脂的作用,同时,也可做到血糖、血脂升高导致的一些疾病的预防等。
通过讨论使学生们体会到了将书本知识运用于实践的乐趣,树立了学生科学养生的理念,使学生懂得只有健康地生活和健康地工作,才能提高生活质量,并积极投身到预防各种疾病的发生,同时也激发学生们学习生物化学其它知识的兴趣,极大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自觉性。
3 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方式有机结合,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如今,运用多媒体教学已是一种普遍的教学手段。传统教学可以促进学生的知识与技能的掌握,可以让教师灵活运用多种教学方法,比如讲述、讨论法、活动法等等。因此在生物化学教学中,多媒体教学与传统教学应取长补短、完美结合。首先,在形式上恰当运用多媒体教学手段而在内容上适当运用传统教学手段,这样避免了形式上的完美掩盖了内容的贫乏。例如:在讲解影响酶促反应速度的因素时,需要老师用传统的教学方法把知识内容讲解清楚,然后配合多媒体手段加深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和记忆。其次,教师应根据教材内容的需要及学生实际来决定使用何种教学手段。我认为,对于一些需要用感官去认识的教材内容,最好用多媒体教学手段。例如:在教学中还可为学生提供糖有氧氧化时三羧酸循环、脂肪酸的β-氧化、尿素生成过程(鸟氨酸循环)的背景材料,巩固和拓宽了学生对代谢的理解和认识深度,丰富了教学内容。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明确了生物化学在医学学科中的重要地位,多媒体教学信息量大,教学中减少了板书占用的较多时间,能提供丰富的教学内容,扩大了知识面。这样在教学内容多、课程时间紧的情况下,提高生物化学的教学效率。这一部分,过程非常复杂,参与反应的生物因子也比较多,学生如果单凭自身想象来理解问题,会非常困难。而用多媒体动画来反映整个过程,学生的注意力和兴奋感大大增加,就给学生以直观的生动的印象,大大降低了学习的难度。
4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主动交流,耐心指导
在实验教学过程中,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双向交流十分重要。通过交流,教师可以及时了解和掌握学生学习的综合情况,获得大量教学信息。如学生对实验教学内容的理解程度、掌握情况及学习态度等,从而及时采取有效的教学措施,加强引导,帮助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学生则可以更加深刻地了解教学目标,理解教学内容,巩固己获得的实验理论知识和实验技术技能。同时,交流可以促进教师和学生之间的情感沟通,相互了解,相互依赖,活跃和优化教学气氛。
5 互动性教学唤起新的思想,促成新的意义
建立在互动性沟通基础上的教学当然会超越传递信息的功能。因为互动性沟通超越了单纯意义的传递,具有重新建构意义、生成意义的功能。来自他人的信息为自己所吸收;自己的既有知识被他人的视点唤起,这样就可能产生新的思想。在同他人的互动中,正是出现了同自己完全不同的见解,才会促成新意义的创造,在某种程度上揭示了互动教学的独到之处。在互动精神作用下,教师与学生、学生与学生,就教学内容进行平等交流、真诚沟通,互相借鉴,取长补短,在合作的氛围中,各自生成或建构了自己的认识和知识,与传统的教学相比较,整个教学过程是充满创造色彩的。互动教学借助创造性、生成性的过程,使学生不在仅仅是知识的接受器,还是知识的发生器,对于学生创造性心理素质的形成也是大有裨益的。
互动教学使教师和学生成为可同的主人,知识则是退居到“谈资”的位置。贯彻互动精神的教学,并不排斥学生对知识的认识,也不会影响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成为教学的一种副产品,教学的最终产品是产生具有互动理性的,具有社会交往、沟通的,具有创造精神、能力的人。这样的人不仅会有健康的理性,还会有健康的人生,将成为民主社会、互动时代最合格的创新人才。
推荐访问: 生物化学 教学方法 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