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寒地冻,自然人人都会感到寒冷,但是有一些人却不到隆冬时节,就开始缩手缩脚了,更有甚者,连夏季都叫冷,电风扇也不敢吹,这些又该如何解释呢?原来怕冷的原因是多种多样的,不光与气候有关。
1.冷感症:多见于更年期(45—55岁)的妇女。原因是由于体内雌激素水平的降低,导致神经血管功能的不稳定所致。最终患者会因全身或局部血液循环不良引起腰、背、小腹、手、或全身发冷。据调查许多更年期妇女都容易出现此症,只不过病情有轻有重而已。
2.缺铁:科学家指出,人们如果常常感到寒冷,可能是由于体内铁质不足引起的。美国农业部的生理学家和宾夕法尼亚州立大学的营养学家曾对50名身着泳装的妇女进行耐寒测试,结果发现,那些最怕冷的妇女大多数体内铁质不足。一旦给他们补充铁质,症状就会大大改善。由于铁在人体内参与含铁血红素的合成,后者能提高血液携氧能力,故缺铁者外周组织的氧供就会减少,缺氧则组织的能量代谢发生障碍,自然会因产热不足,而感到寒冷。
3.甲状腺素分泌不足:甲状腺素属内分泌激素,它参与机体的物质代谢,有加速糖、蛋白质以及脂肪燃烧释放能量的作用,同时它还会使得心跳增快,血压升高,皮肤等外周器官的血液循环加快,增加热量。因而甲状腺素分泌不足时,产热就会减少,所以怕冷。
4,低血压:它容易引起患者的末稍血液循环不良,手足等部位的血供不足,组织得不到能量代谢所需的氧和能源物质,所以容易使人经常产生寒冷的感觉,当然也容易发生冻疮。
针对上述病因,要消除寒冷的感觉,除了用一些适当药物之外,最重要的是,进行饮食调节和耐寒锻炼。在饮食上应多吃富含铁和碘的食物。由于体内缺铁,各种营养成分不能充分氧化而产生热量,是怕冷的重要原因。所以要注意补充含铁丰富的食物,如瘦肉、鱼、动物肝脏、家禽、蛋黄、豆类、芹菜、菠菜、香菇、黑木耳等。同时要重视饮食的科学搭配,多吃些富含维生素C的新鲜蔬菜和水果,以促进机体对铁的吸收,提高身体的抗寒能力。碘参与体内甲状腺素的合成,多摄人海带、鱼虾、牡蛎等含碘丰富的食物,可提高御寒能力。中医认为,怕冷是阳气不足造成的,应该有意识地多吃些温热御寒的食物,以利体内阳气的补充。比如牛肉、羊肉、狗肉、虾米、核桃、辣椒等都有这方面的功能。另外,生命在于运动,动则阳气生。体育锻炼也很重要,不过应根据自己的身体情况,量力而行,贵在坚持。其中耐寒锻炼最为有益,可从秋季开始便积极从事耐寒锻炼。多到室外运动,如散步、跳舞、打羽毛球等。每天早晨用冷水洗脸、擦身,也可逐步进行冷水浴,这样,就会使机体抵御寒冷的能力增强。
推荐访问: 怕冷 未必 天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