观赏鱼是深受大众喜爱的宠物之一,与猫、狗相比,具有不会传染疾病,不会伤人:无噪声、无异臭排泄物:遇主人出差、旅游外出,即使数天不喂食也不会饿死等优点。但不足之处是观赏鱼比猫、狗较难饲养,容易生病或死亡,致使一些观赏鱼爱好者望畏而止步。引起观赏鱼生病或死亡的原因有不少,其中由病原生物引起的传染性疾病是主要原因之一。
一、引起观赏鱼传染性疾病的种类
由病原生物引起的观赏鱼传染性疾病可分为微生物疾病和寄生虫疾病两大类。前者又可分为病毒病、细菌病和真菌病三类;后者又可分为原虫病、蠕虫病和甲壳病三类。
二、鱼病诊断方法
(一)肉眼检查法
即用眼睛根据病鱼的身体外观症状或直接看清病原生物虫体来进行诊断。病毒和细菌都极其微小,无法用肉眼和显微镜看清。只能根据各种病毒病、细菌病的各自发病症状,凭经验或在行家指导下进行诊断。
真菌病中常见的是水霉病。水霉菌好象小草,小草所称的草籽(种子)和植物株,水霉菌分别称之为“动孢子”和“菌丝体”。“动孢子”很小,肉眼看不见,一旦萌发成“菌丝体”时,许多“菌丝体”交织在一起呈棉絮状“白毛”,酷似黄梅天剩饭馊菜上长的霉菌,肉眼可见。
原虫中的小瓜虫成体大小达800um,肉眼可见比菜籽小的白点,俗称“白点病”(一般肉眼可见200um大小的颗粒)。孢子虫大小只有几微米到十几微米,肉眼看不见。孢子虫有许多种类,大多数种类的孢子虫会成千上万地聚集在一起,形成一个个肉眼可见的白色“胞囊”,如寄生于金鱼鳃上的白色孢子虫胞囊,大小如菜籽或绿豆。
蠕虫中的绦虫虽然是大型寄生虫,但由于其寄生在体腔和肠道内,肉眼无法看到,只能根据其病症进行诊断。偶尔在水体中也会看到排出体外呈“面条”状的虫体。
甲壳类中的锚头蚤、鱼虱等属于大型寄生虫,肉眼可见。
(二)显微镜检查法
肉眼看不清的小型寄生虫如原虫中的车轮虫,其大小只有50um左右,小瓜虫幼体最小只有80um,需要用显微镜放大100倍~400倍才能看清。
蠕虫中的指环虫、三代虫虽然有400um左右,肉眼也能勉强看到像“苍蝇蛆”的白点,但虫体往往隐藏于粘液组织中不易看清,因此也需要用显微镜放大100倍才能真正看清。
上述小型寄生虫病往往也具有一些不太显著的症状,观赏鱼爱好者一般没有显微镜,只能根据自己所饲养的观赏鱼品种常见哪些鱼病,再凭经验或在内行指导下进行判断。
三、鱼病防治方法
(一)外用法
1 短期浸浴法,也就是高浓度短时间浸浴法。在两种情况下宜采用此法。(1)水族缸安置水循环设备,此系统的滤枓上(塑枓球、陶瓷环、生化棉等)已长有一层生物膜,膜上附着硝化细菌等有益生物,可以去除水体中氨氮、亚硝酸盐等有毒物质, 因此水族缸可以长期不用换水。新购的观赏鱼此时不宜直接放入这种水族缸中进行药物处理,只好放在其它容器中采用短期浸浴法。
(2)所使用药物的残留时间较长,长期浸浴会对观赏鱼产生慢性毒害,如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等只能采用短期浸浴法。
采用短期浸浴法时,一定要注意药物浓度、浸浴时间和水温三者之间的关系。如果需要药物处理的观赏鱼数量较多时,待药液配好后,先放入2~3尾鱼浸浴30~60分钟后再放入大批观赏鱼,一旦先浸浴的2~3尾鱼出现异常时,可以及时抢救。
有一些毒性较强的药物如高锰酸钾、福尔马林、硝酸亚汞不宜对幼小观赏鱼采用此法。
2 长期浸浴法,也就是低浓度长时间浸浴法,此法比短期浸浴法安全、有效,是防治观赏鱼疾病最常用的一种方法。药物充分溶解后(不溶于水的药物如丙硫咪唑,可用高浓度白酒或白醋溶解,亦可把药粉包在手帕等密布中浸入水中用手搓涅制成悬浮液)泼入水体,一般不用换水。预防鱼病时,使用一次;治疗鱼病时,根据病情轻重程度可以每天一次或间隔一天,连用2~3次。
3 涂抹法
对于皮肤、肌肉腐烂较严重的金鱼,也可以采用涂抹法,因为金鱼不太活泼,此法容易操作。最好先用医用双氧水清除患处的污物,再涂上红霉素、金霉素、莫匹罗星(百多邦)等抗菌药物软膏。
(二)内服法
用于预防肠炎病、绦虫病等疾病。把药物按比例均匀拌入饵枓中,药量的计算有两种方法;(1)按饵枓的比例;(2)按鱼体重量的比例。后法比前法正确。
如果使用的是人工配合饵料(又称颗粒饵料),饵料的制作方法有两种;(1)水溶性药物,先用少量水(水与饵枓比例1:1左右,宁少勿多),把药物溶解后再与饵料拌匀,放在通风处晾干半小时至数小时,放在低温冰箱中可保存数天。(2)不溶于水的药物,先用蛋清或熟面粉糊与药物拌匀,再与饵枓拌匀晾置半小时左右后投喂。预防细菌性疾病时,每天投喂2次,连喂3天为一个疗程;治疗细菌性疾病时,每天投喂2次,连喂5~7天为一个疗程;病情较严重时,可以连续使用2个疗程,投喂药饵前需停食1天;防治绦虫病可按说明书要求使用1~2次。
(三)注射法
对于病情较严重或已丧失食欲的中、大型名贵观赏鱼,可采用注射法。注射液可选用医用注射液(也称生理盐水),注射液用量按体重计算,每公斤鱼注射1ml,小鱼不超过0.2ml。药物使用剂量按体重计算后,粉剂药物用注射液溶解,液剂药物用注射液稀释至每公斤鱼1ml。注射针头选用5号针,注射部位选择背部肌肉较为安全。
推荐访问: 观赏鱼 浅谈 饲养 性疾病 传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