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船舶改装的类型和技术要点应根据船东的具体要求进行研究。市场的变化对船舶质量提出了新的要求。船舶改装是造船工业的一个重要分支,对保证船舶安全航行,发挥更大的经济价值具有重要作用。船体改装过程中的变形往往对船体产生不利影响,甚至造成潜在的安全隐患。本文主要论述了船舶修理过程中出现的一些常见的问题,并针对性地提出了一些优化方案,希望对我国船舶的改造与设计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船舶;修理;改装设计;问题;方法
1导言
舵系是影响船舶运行性能和正常航行的重要设备之一。如果操纵船舶的舵系出现各种问题,后果将是灾难性的。实施船舶改装工程,提高船体设备的整体维修效果和更新频率。这可以满足运输的要求。能够在不同条件下进行船舶改装类型和技术分析。继续推进航运业整体质量和经济增长。
2船舶修理改装设计的具体内涵
为了适应社会发展的相关需求,船舶必须提升自己的相关性能,以保持良好的工作状态,为社会做出更多的贡献。因此,就相应的对船舶修理以及改装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利用现今的高科技技术,对传统模式下的船舶、船体进行一定程度的修整改良。需要进行改良的船舶种类主要有使用时间比较长久的运货船以及全回转拖船等。以往的船舶进行修整的时候比较注重的是船舶整体的功能,而当下人们正致力于对船舶的综合性改造,使其不仅具备必要的功能,还要适宜人们居住,具备高能的舒适性。
3船舶修理改装具体内容
3.1船体涂装工程
包括有船壳干舷、水线下、舱室甲板打砂油漆工程,涉及到油舱的清油,钢板测厚以后,会有一些超标的钢板需要换新或一些焊缝的修补。部分船舶涉及到船体结构改装换新以及一些晒装件的换新。钢板或晒装件焊接完毕后,需要油漆作业。
3.2轮机工程
主要包括主辅机修理工程、机舱泵浦、阀门、空压机、造水机、锅炉、甲板锚缆机、舷梯、救生艇架修理,以及电机马达自动化系统的修理改装。
3.3电气工程
电气工程一般分为两项:常规工程如电机保养、照明灯等更换,以及自动化工程。自动化系统随着船舶技术升级改造越来越先进,自动化程度也越来越高,船厂自动化故障检修技术通常代表着船厂的实力。
3.4坞修工程
主要包括船舶进出坞,船舶拖带移泊、船舶尾轴下沉量或间隙测量、尾轴封换新、螺旋桨修补和抛光探伤、舵销间隙舵承修理等工程。
3.5服务工程
有船舶进出厂的解缆系缆以及移泊,压载水饮用水的供应,消防、垃圾清理,岸电供应。
4船舶形成结构缺陷的原因
4.1结构蚀耗
船体结构缺陷中,结构腐蚀是一种常见的腐蚀现象,其危害性相对较大。结构腐蚀是由两个因素引起的,一般是环境条件,一些涂层接触面,当它接触酸性物品或海水时,这是一个外部因素。环境因素,包括湿度和温度,也是外部因素,而内部因素与钢的性能和船体的内应力有关。腐蚀行为主要有电化学腐蚀、应力腐蚀、气蚀腐蚀、海洋生物腐蚀和疲劳腐蚀。
4.2船体与电缆交叉
出现船体与电缆交叉的问题,是因为这个船舶并不具备良好的性能,功能也并不完善,不具备舒适的居住条件。船身狭小,船梁又相对不高,就会使得在进行有关设备布置时,出现该构件与电缆相互交叉局面。这是旧船体的不完善,有必要对它进行相应的修理改良工作。
4.3连续工艺孔而引起的变形
连续开孔是船体改装和维修中常用的技术,尤其适用于双层底、双层板和甲板的位置。这种系列化的开孔方法会引起船体的连续变化,容易对船体应力结构造成大面积损伤,造成大面积变形。这种变形控制在实际维修和改装中很难控制和避免,如变形过大。但是,它可能会引起船体结构尺寸和安全问题,给船体的质量和以后的检验和验收带来巨大的隐患。
4.4船舶缺陷造成的损害
一旦发生电化学腐蚀问题,会造成船舶结构的大量严重腐蚀,也会影响水密性和结构完整性,导致船舶局部结构不符合强度或构件损坏,最终这种破坏力会转移到船舶的全部力量,这将逐渐导致船舶的毁灭。如果船舶构件因内部材料超载而损坏,许多材料在如此大的应力作用下会产生变形,从而影响船舶的整体承载能力、局部构件的损坏和船舶的结构完整性。最终会导致船舶结构缺陷,最终导致船舶的破坏状态。因此,我们应该在日常生活中严格修船结。为了避免缺陷引起的有害结构变化,最终对船体造成损伤,应充分重视船舶的结构缺陷。
5船舶修理改装设计措施
5.1改装设计之前要制作科学合理的设计图纸
施工前的准备工作是确保整个修理改装设计工作顺利开展的必要前提。改装设计人员要结合具体的改良需求,现场考察需要改良设备的实际情况,综合各种现实因素,制定科学合理,具有可行性的设计方案,设计方案要包括基本的改装设计流程,以及需要改装的相关功能。根据设计方案,规划出船舶改造设计的图纸,为正式开展工作提供理论依据,也方便施工人员在正式工作前明确需要的技术设备,保证工作的有效进行。
5.2整体变形控制方案分析与说明
(一)船舶改装前,应当做好船体形状和尺寸的测量工作,为以后船体变形的评估和验证提供依据。因此,在测量过程中应设置专用的、高精度的仪器,尽可能使用自动化设备,减少传统手工工具的测绘。测量位置应高于主甲板,以保证测量精度。在切割船体前,应测量并记录船体的纵、横、纵状态;在施工过程中,应定期用规定的频率进行试验,发现问题及时处理,避免过多的变形积累,造成大量的重水。RK和危险。
(2)浮态和对接状态下的变形控制;基于船体结构,船舶处于静水状态时,主甲板上有一定的张力,大部分船舶改装都是在这种情况下进行的,容易引起中拱变形,降低了某些材料的塑性,改变了尺度。如果横舱壁与内地板之间的连接属于重装控制的接合点和力集中分散的枢纽,则可以保证力的有效传递。一旦结构失效,必然会導致传动中断,造成上部框架倒塌的危险,最终导致舱体尺寸的变化、舱盖的变形和舱盖的失配。
5.3漂浮方案的选择
根据工厂设备、起重能力、分段生产精度控制、码头调度等因素。根据划分能力改进新船体预制。先控制船坞,再反向对接船尾,然后开环切割尾段浮至码头,增加分段整体对接,与固定尾段对接,实现浮动定位。二级码头的焊接尾段和新段。三是船尾固定段与新段的浮动定位焊接。根据分割能力改进船体分割。在船坞前面,船尾和它停靠在一起。开环切割后,船尾部后,船首段浮动延伸位置为0.2-0.5m,码头位置降低。旋转新的小段安装和焊接位置。码头水的浮动、固定船尾、浮动定位和焊接的新时期。船坞内的浮动方案如图1所示。
5.4甲板结构
甲板结构面积大,结构多。为了防止裂纹、变形和沟槽腐蚀,应注意以下部件。在正常情况下,横向甲板条、舱口角、舱口盖和舱口盖应在本地更新。新构件的钢板厚度可适当考虑,焊接时钢筋可适当加强。如果有许多常见的裂纹,必须查明原因,并设法进行彻底的修理,以避免以后多次发生类似的情况。
结论:船舶修理和改装设计是一个比较复杂的过程,需要综合考虑诸多因素。因此,船体修理和改装行业发展迅速,船体改装过程中的变形控制对保证经验接收和航行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实际的改装过程应该得到很好的控制。
参考文献:
[1]林华.船舶改装类型分析及技术要点[J].中国修船,2015(2):15-17.
[2]孙海虹,吴秀恒,杨永谦.船舶结构维护问题的可靠性方法[J].武汉交通科技大学学报,2015,11(03):15-17.
推荐访问: 常见问题 改装 船舶 修理 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