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小学习作教学应有的突破

小学习作教学应有的突破

时间:2022-04-09 10:13:40 来源:网友投稿

在小学语文教学领域,作文教学一向是公认的难题。之所以如此,原因是多方面的。但小学作文究竟应该从哪儿起步呢?当是关键之中的关键。

其实,关于作文原点的问题,古代早有“言为心声”“情动而辞发”的说法。很显然,这里所说的“心声”与“情动”当是作文的发端。但令人遗憾的是这些见解或说法并没有得到弘扬,更没有得到足够的重视和深入的研究,特别是我们的语文教育由于受到了“政教合一”科举制度的干扰,作文应有的起点发生了很大的偏移,使它成了“代人立言”的差事,而且此风蔓延至今,并没有根本的改观。

现在,就让我们来看看作文教学的实际做法吧。上课伊始,老师首先出示命题。小学生面对老师的命题,不管他愿意不愿意写,有没有东西可写都必须写,都必须按照一定的要求去写。而命题呢,绝大多数是命题者出于某种目的、一厢情愿的设想、规定、要求。学生接题后,先是要对命题的意思进行一番猜测与揣摩,以求对命题的意图有一个准确的理解与把握;随后便是在命题限定的范围、时态、数量、重点、中心的圈子里苦苦思索——尽力在自己的头脑中搜寻那些符合命题要求、规定的写作素材;并最终在规定的时间之内,用规范的书面语言,按照规范的文章样式写出思想健康、中心突出、段落分明、用词准确、首尾呼应、说话得体的文章来,去实现命题者的假设,去适应批阅者的口味。正是因为限制和规定如此之多,如此苛刻,常常使他们动辄得咎,很难得到命题者与批阅者的首肯。对一位年纪尚小、生活经验不足、写作能力有限、写作素材和书面语言积淀尚不丰厚的小学生来说,不编不抄,不去说那些一百年都不落后的假话、空话、套话来应付,还能有什么别的好办法呢?难怪他们惊呼:作文难、作文难,难于上青天!

形成如此尴尬局面的原因可能有许多,但作文的起点不是地方,指令和限制过多,当是最为致命的。哪儿是一个人说话、作文最初的基点呢?一句话便可回答:个体生存和发展的需要。这既然是说话、作文的缘起,也是说话和作文的内在动力。当自己没有需要,或者是需要和要求并不那么强烈时却硬叫你去做,原本有益、有趣的事也会变成一种惩罚或灾难。比如吃饭,假如你当时并不想吃,却硬要你吃,再自然不过的吃饭也会变成名副其实的负担和无奈。与此同理,当一个人不想说、不想写的时候,你却偏偏硬逼着他说、他写,除了无可奈何应付 与敷衍塞责之外还能有什么良策呢?

为了自身的生存和发展而说、而写,是再自然也不过的事情了。语言从哪里来?文字因何而生?不都是因我们的祖先生存和发展的需要吗?现代科学已经证明:人体在生理学方面有许多地方与其他动物、甚至与“植物”系统的活动是相同的,只不过,人是居于其他一切动物之上的“能言动物”。所以我们说:人类生活在天地之间,生活在社会之中,他的一切行为,包括言语,都是为了生存和发展的需要。正如恩格斯所说:“就个别人说,他的行动的一切动力,都一定要通过他的头脑,一定要转变为他的愿望、动机,才能使他行动起来。”因此,一个人说话或写文章必然要有一定言语表述动机的支持。

特别需要注意的是:我们这里所说的言语表述动机,即是指推动一个人进行言语表述从而满足一定需要,达到某种目标的意图、愿望、想法。就一个人的言语表述动机而言,它的主要来源有二:一是个体的内在需要;另一个外部的诱因。内在需要是产生言语表述动机的“推力”。当某一个体缺乏“什么”信号反映到大脑后,便会促使该个体产生满足这种需要的动机。比如婴儿有了饥饿感,他就会产生觅食的想法,就会在这种言语表述动机的驱使下发出“哇哇”的哭喊声。这哭喊声,其实就是婴儿的言语。当然,这哭喊声是初级的本能言语。在这一过程中,需要、动机、行为的联系是直接的、贯通的。

归纳如今在小学作文教学中一些成功和有效做法,把内需转变成表述动机的教学 应注意以下两点:

第一,课堂上所创设的交际情景一定要贴近学生的生活,让置身其间的学生们能够十分便捷地调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将课堂上虚拟的生活场景变成心目中的真实;让他们觉得:作文已不是“要我写”,而是“我要写”,提笔写话已不再是可有可无,而是非写不可。

第二,要把学生的注意力不断聚焦,明确交际的对象与所要收到的交际效果,从而加大目标的吸引力。实践证明:交际的对象越是明晰,交际的目的性越强,个体所能认识到的交际价值就越大,由此而诱发出来的动机就越强烈,下笔作文的时候就越有激情和信心。

接下来,简单说说减少限制,大力提高自主写作、乐于表达的问题。所谓自主写作,乐于表达,就是要让学生在宽松和谐的氛围中,尽情地释放生命的活力,尽情倾吐自己的所见、所闻、所感。我们知道:“落在猫脚爪下的夜莺是唱不出歌来的”。限制过多,要求过于苛刻,带着镣铐跳舞总是跳不好的。因此,在作文教学中,我们要大力提倡自由表达。

首先是选材的自由。课内作文的选材要求不可过严、过细。可以有限度地放宽。假如在规定的范围内学生无写作素材可选,那就可以放宽至相似的题材,如要求学生围绕一张家庭照片选材,可以放宽至家庭成员之间发生的事件中去选材。课外练笔,可以更加宽松,学生想写什么就写什么,想怎么写就怎么写,写人记事,写景状物,抒发感想,发表议论,或写突发异想都可以。童言无忌嘛!只要是学生真情实感的流露,内心世界的表白,我们首先要毫不吝啬的给予鼓励。即便是有了这样或那样的毛病,我们也要在保护积极性的前提下,给予细致耐心地疏导。

其次是感想表达上的自由。学生作文,更喜欢发表自己的感想。他们心里有话藏不住,总想说出来。要鼓励学生无拘无束地毫无保留说出来,不要总以“思想健康”为由去压制他们,学生真的在作文中流露出不健康的思想比压抑在心里而口是心非好,真的有不健康的流露出来,老师更便于引导。从某种意义上说,学生的差距和不足是教育资源的财富。

再者是语言个性表达的自由。由于个性不同,知识背景不同、经历也不同,小学生的作文在语言表达上也必然会有不同的个性。比如,有的同学表现出喜欢叙述的倾向,有的则更多地带有情绪化的色彩,有的不大喜欢用修饰语,有的则喜欢用词华丽,……“万紫千红总是春”,各具个性的语言才是自由表达之果,因此,老师不要以自己好恶来影。向学生,更不能限制学生个性语言的表达。

明代的李贽曾经说过:“童心者,绝假纯真,最初一念之本心也。若失却童心,便失去真心,失却真心,便失却真人。天下之至文,未有不出于童心焉者也。”我们的作文教学是不是该从创设情境,拉动内需,多一点实践,少一点限制入手,让我们的学生童心焕发、自鸣天籁呢?

推荐访问: 习作 突破 小学 教学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