方案。该方案能与换流器保护形成配合,保证直流断路器动作具有选择性,快速有效地切除故障线路。第二,微分欠压保护。微分欠压保护包括微分保护与低电压保护。微分欠压保护是依靠监测电压微分绝对值du/dt和电压幅值U实现的,在高压直流输电(HVDC)中作主保护,同时也作为行波保护的后备保护。微分保护主要是基于线路电压在采样时间间隔内差分方程的计算,但整定值会受到过渡电阻、故障位置和运行工况的影响。低压保护原理是当检测到直流线路上电压幅值低于设定的电压跌落值时保护动作,其电压跌落速度取决于电容放电的速率。低压保护的原理简单,但快速性较差,无法区分区内外故障,通常作为后备保护[1]。
2. 低压交流配电系统故障保护
2.1低压交流配电系统及其保护
低压交流配电系统的网络结构一般为多层级结构,其负载类型和故障类型多样。当系统中某一支路发生短路故障时,需要临近故障点的上级断路器自动跳闸,准确切断该故障支路的供电,且不影响上级和相邻支路的正常供电,这就依赖于各级保护设备之间的相互配合。由此可见,选择性保护对于低压配电系统的重要意义,其必须具有相当高的可靠性,保证在配电系统发生短路故障时,能够准确有效且迅速地切除故障,最大限度地控制停电范围。
2.2选择性保护技术分类
根据保护作用效果的不同,低压交流配电系统的选择性保护主要分为两类:第一类是在发生故障时,只有故障支路的保护装置动作,其他支路正常供电,选择性保护的动作特性曲线如图1所示,当i 图1.选择性保护的动作特性曲线: 结论: 简而言之,基于低压交流配电网的多层级结构对故障保护的选择性要求,本文对现有的选择性保护方法进行了分析与比较。传统的基于时间-电流选择性的方法无法适用于所有场合,难以实现可靠的选择性保护;新型保护方法具有更好的协调保护能力,其对算法及硬件的要求较高,但现阶段边缘计算在配用电系统泛在物联技术的应用,为全范围选择性协同保护技术提供了应用前景。 参考文献: [1]蔡传庆,缪希仁,吴晓梅,等.选择性低压短路保护技术[J].电器与能效管理技术,2015(14):1-6. [2]巫锡华.短路电流预测的低压多层级选择性保护及分断技术[D].福州:福州大学,20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