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文本图片集
摘 要:文章综述了我国主机厂对车内气味的管控标准及现状。管控标准主要为零部件及材料的气味检测方法和限值标准,零部件气味检测方法可分为袋子法和箱式法两种,材料气味检测方法可大致分为德系、美系、日系三大类。此外,从气味标准体系、气味评价员团队、管理制度等方面综合分析,将国内主机厂气味管控现状分为空白型企业、起步型企业、发展型企业和成熟型企业四类。通过分析,文章得出結论:目前,我国主机厂的车内气味管控标准方法各异、种类繁杂,急需统一;同时,不同主机厂在车内气味管控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关键词:车内气味;管控现状;主机厂中图分类号:U473.9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7988(2019)17-259-03
Overview of standards and status of odor control in vehicles in automobileenterprises in China
Hu Wei
( Ministry of Industry and Information Technology Equipment Industry Development Center, Beijing 100081 )
Abstract: This paper summarizes standards and status of odor control in vehicles in automobile enterprises in China. The standards include odor detection methods and limit standards for parts and materials. The odor detection methods of parts can be divided into bag method and box method, and the odor detection methods of materials can be roughly divided into three categories: German series, American series and Japanese series. In addition, through comprehensive analysis of odor standard system, odor evaluator team and management system, the current situation of odor control in domestic automobile enterprises is divided into four categories: blank enterprises, start-up enterprises, development enterprises and mature enterprises. Through analysis, this paper draws a conclusion: at present, thestandards of odorcontrol in vehicles in automobile enterprises in China are different, complex types, and need to be unified. At the same time, there are big differences in odor control in vehicles between different automobile enterprises.Keywords: odor in vehicles; the status of control; automobile enterprisesCLC NO.: U473.9 Document Code: A Article ID: 1671-7988(2019)17-259-03
前言
近年来,我国汽车工业发展迅速,汽车产品质量不断提高。伴随着汽车产品的消费升级,我国消费者对汽车产品性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车内气味因对驾乘舒适度具有直观而显著的影响,成为我国消费者关注的重要性能之一。然而,由于车内材料种类繁多,引起车内气味的物质有很多种,为了使得新车无异味,更好地满足消费者需求,我国汽车行业单独将车内气味作为一项整车技术指标进行管控,并逐年加大研发投入[1]。
目前,国内主机厂通过管控零部件及材料气味的方式对车内气味进行管控,主要分为三种方法:
(1)只管控零部件气味:只要零部件总成气味满足限值要求即可,不对材料气味进行管控。
(2)只管控材料气味:只要材料气味满足限值要求即可,不对零部件总成气味进行管控。
(3)零部件和材料气味同时管控:零部件总成和材料均需满足气味限值要求。
由于材料是车内气味的来源,国内主机厂大部分采用第二种方法进行气味管控,也有部分主机厂采用第一种和第三种方法。
1 零部件及材料气味标准
1.1 零部件气味检测方法
为降低检测成本,零部件气味检测一般与VOC检测同时进行。由于零部件VOC检测主要分为袋子法和箱式法[2],零部件气味检测相应的也有两种方法。(1)袋子法气味检测:在采集完VOC样品后,将装有零部件的采样袋从采样舱中取出,置于室温环境中,气味评价员迅速打开袋口,对零部件气味进行评价,或将零部件冷却至室温,再由气味评价员进行评价。(2)箱式法气味检测:在采集完VOC样品后,气味评价员站在箱外通过与箱体相连的嗅口对零部件进行气味评价,或通过泵将箱内的气体抽出,然后由气味评价员进行评价。
1.2 材料气味检测方法
我国主机厂数量众多,技术水平参差不齐,且合资品牌的标准制定多由外方主导,导致我国主机厂的材料气味检测方法各异、种类繁杂。经过梳理,本文将国内主机厂的材料气味检测方法分为三类:
(1)德系方法:以德国汽车工业协会标准《Determination of the odor characteristics of trim materials in motor vehicles》(VDA 270)[3]为基础,使用该方法的主机厂有一汽大众、上汽大众等德系合资企业以及长城汽车、奇瑞汽车、一汽、广汽等绝大多数自主企业,是国内使用最多的材料气味检测方法,该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样品加热有三个温度梯度,分为干态和湿态,气味评价只有强度评价,分六个等级。
(2)美系方法:以通用汽车企业标准《In-Vehicle Odor Evaluation Method》(GMW 16818)[4]为代表,使用该方法的主机厂有通用汽车、吉利汽车等少数车企,该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气味强度分为十个等级。
(3)日系方法:以丰田汽车企业标准《非金属材料的气味质量》(TSM0505G)[5]为代表,使用该方法的主机厂主要有一汽丰田、广汽丰田等丰田系的企业,该方法的突出特点是材料气味评价包含初始气味评价和老化后气味评价,取样方法更为精细,气味评价包含了強度、愉悦度、类型等多个维度。
以上三种方法只是对国内主机厂使用的材料气味检测方法的大致归类,不同主机厂在样品前处理、取样量、评价方式等方面又各有不同,此外,北京现代、神龙汽车等企业的方法与上述三种方法也有一定差异。同时,随着检测技术的发展和实际应用过程中的不断改进,同一家主机厂的检测方法也在不断修订。总之,我国目前的材料气味检测方法尚不成熟,正处于蓬勃发展的阶段,形成统一的检测方法尚需时日。
1.3 零部件及材料气味限值
目前,国内主机厂会根据具体车型的气味目标在车型开发阶段与供应商签署相应技术协议,在协议中对零部件或材料气味限值做出规定。由于部分材料受现有加工工艺和原材料技术的制约,如橡胶、胶黏剂等材料,本身气味较大,故一般主机厂会对该类材料的气味限值做出适当放宽。
2 国内主机厂气味管控现状
我国政府法规未对整车气味进行管控,国内主机厂管控车内气味的主要目的是提高产品质量,提升消费者满意度,促进销量提升。因此,不同主机厂会根据自身技术水平、产品定位、销售策略对车内气味采取不同的管控策略,管控现状差别较大。本文从气味标准体系、气味评价员团队、管理制度等方面进行综合分析,将国内主机厂气味管控现状分为四类,具体见表1。
2.1 空白型企业
该类企业对车内气味完全不关注,在气味相关的企业标准、试验室、管理制度、技术研发、品牌宣传等方面均处于空白状态。
2.2 起步型企业
该类企业车内气味管控处于起步阶段,认为气味性能对整车综合性能影响较小,不被领导层重视,主要特点为:
(1)企业标准方面:建立了整车和材料的气味检测标准,但主要是模仿行业标准或其他主机厂标准建立,无基础数据支撑,与本企业实际情况不符,在标准执行时面临操作流程复杂、数据质量不高等各种各样的问题。
(2)试验室方面:建立了基本的气味试验室及气味评价员团队,但气味试验室通常为普通的房间,环境背景难以保证在稳定无味的水平,缺乏温湿度控制设施;气味评价员未经过专业培训,由其他部门人员兼职。
(3)管理制度方面:建立了比较简单的内部气味管理制度,对研发、生产、采购、质保等部门的气味管理职责进行了初步分工;对供应商有要求,因缺乏专业技术人员,无法对供应商进行有效管理,一旦整车出现气味问题,无法迅速确定责任并制定有效的整改措施。
(4)技术研发方面:缺乏气味正向开发技术,只有在量产车型出现气味问题后才采取临时补救措施。
(5)品牌宣传:几乎不对车内气味性能做任何品牌宣传。
2.3 发展型企业
该类企业车内气味管控处于发展阶段,认为气味性能对整车综合性能影响越来越大,逐渐受到领导层的重视,主要特点为:
(1)企业标准方面:建立了整车、零部件或材料的气味检测标准,部分企业甚至建立了限值标准。标准主要由本企业技术人员制定,经过了大量调研及摸底检测,全面掌握了本企业产品的气味性能,标准松紧适度、可操作性强,在实际应用过程中效果良好。
(2)试验室方面:建立了较为完善的气味试验室及气味评价员团队,气味试验室为专门用于气味评价的独立空间,环境背景气味、温湿度控制较好;气味评价员经过专业培训且定期会进行嗅觉校准,团队人员稳定,经验丰富,可保证气味评价的准确性和科学性。
(3)管理制度方面:建立了完善的内部气味管理制度,研发、生产、采购、质保等各部门分工明确、职责清晰,可有效保证量产整车达到设定的气味目标。对供应商有明确的要求,定期会对供应商进行抽查,对偶尔出现气味问题的供应商有明确且操作性强的处理措施。
(4)技术研发方面:建立了初步的气味正向开发能力,可在新车研发环节规避部分容易导致整车气味超标的材料及工艺,同时在整车气味后处理技术方面具有一定积累。
(5)品牌宣传:几乎不对车内气味性能做任何品牌宣传。
2.4 成熟型企业
该类企业车内气味管控已非常成熟,将气味性能作为整车重要的性能指标,投入大量精力进行管控,技术水平处于行业领先位置,主要特点为:
(1)企业标准方面:建立了整车、零部件或材料的气味检测标准及限值标准。标准建立过程中,大量吸收了国内外已有标准的成功经验,通过大量摸底检测,紧密结合生产实际,标准技术水平行业领先,成为行业内主机厂争先借鉴的模范。
(2)试验室方面:建立了完善的气味试验室及气味评价员团队,气味试验室空间独立,环境背景气味、温湿度控制良好,除气味检测必备的设备外,还具有动态嗅觉稀释仪、GC/O等先进的气味检测仪器;气味评价员经过专业培训并获得国内认可的资质证书,且定期与国外各大汽车巨头技术人员进行交流,团队人员非常稳定,大部分成员都具备三年以上气味评价的经验。
(3)管理制度方面:建立了非常完善的内部气味管理制度,在企业总部设有专门的车内空气质量管理小组,统一协调企業内部研发、生产、采购、质保等各个部门,具有高效的管理效率,能迅速对出现的气味问题作出响应。对供应商能进行有效管理,形成了一整套管理机制,涵盖产品开发阶段的技术协议、量产阶段的一致性抽查、整改阶段的超标零部件溯源等等,产品基本不会出现气味问题。
(4)技术研发方面:建立了成熟的气味正向开发技术,技术水平行业领先,除了在研发阶段保证整车气味达标外,在车内气味前瞻技术,如香氛系统开发、车内空气净化技术、电子鼻技术等方面均开展了大量研究工作,并获得了行业领先的研究成果。
(5)品牌宣传:将车内气味性能作为卖点大力宣传,树立了环保健康的品牌形象,大大提高了消费者的驾乘舒适度,有力促进了产品销量的提高。
3 结论
通过上文分析可以看出,目前,我国主机厂的车内气味管控标准方法各异、种类繁杂,同一种材料,供应商需按照不同企业标准重复进行检测,给供应商带来极大困扰,因此,行业急需制定统一的气味标准以促进车内气味管控水平的提升。同时,我国不同主机厂在车内气味管控技术方面存在较大差异,领先企业已建立了明显的技术优势,对我国汽车行业气味管控技术进步起到了积极的引领作用。
参考文献
[1] 朱振宇,刘雪峰,刘伟.关于车内气味问题治理途径探讨[J].环境与可持续发展,2017,42(06):88-90.
[2] 钟广亮,曹慧林.某车型内饰零部件及材料的VOC特性研究[J].汽车材料与涂装,2017(23):7-11.
[3] VDA 270《Determination of the odor characteristics of trim materials in motor vehicles》[S].
[4] GMW 16818《In-Vehicle Odor Evaluation Method》[S].
[5] TSM0505G《非金属材料的气味质量》[S].
推荐访问: 车内 气味 综述 现状 主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