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物组成 川芎200g,栀子(炒)200g,香附(醋制)200g,苍术(炒)200g,六神曲(炒)200g。
功能主治 理气解郁,宽中除满。用于胸脘痞闷,腹中胀满,饮食停滞,嗳气吞酸。
用法用量 口服。6~9 g/次,2次/日。
临床应用
郁证证属肝气郁结。症见精神抑郁,情绪不宁,胸胁疼痛,脘闷嗳气,腹胀纳呆,或有呕恶,女子月事不行或痛经,脉弦。
胁痛证属气滞血瘀。症见一侧或两侧胁痛,或胀痛或刺痛,疼痛每因情志变动而增减,胸膈痞闷,呕恶嗳气,嘈杂吞酸。
应用鉴别
功能类同药物鉴别 ①与开胸顺气丸的鉴别:两药同属理气剂中疏肝理气之剂,均有行气消食之功,均可治疗气郁及食积之证。但越鞠丸专为郁证所设,行气解郁,方中香附、川芎、山栀子、苍术、神曲分治气、血、火、湿、食五郁,诸郁得解,痰郁即可消除,故六郁皆开。而开胸顺气丸虽亦可解气郁、食郁,但其消积导滞之力与开郁顺气之力并重,并不似前者以解气郁为重,故其适应证为食滞胃痛、食滞呕吐等病证。 ②与七制香附丸的鉴别:两药均为疏肝理气之剂,有开郁顺气之功,对于胸闷气郁都有一定治疗作用。但七制香附丸中除了有开郁顺气之品外,还有大量的调经养血之品,故而用治气滞经闭,胸闷气郁,两胁胀痛,饮食减少,四肢无力,腹内作痛,寒湿白带等病证。而越鞠丸则不同,其无调经养血之力,全方以行气、解气郁以及解血、火、湿、食、痰等六郁为宗旨。③与越鞠保和丸的鉴别:两药同属理气剂,均有行气解郁,消食化滞之功,主治气机郁滞,饮食内停所致诸证。但越鞠丸其中有香附、川芎、山栀、苍术、神曲、治疗饮食不节,寒温不适,喜怒无常,忧思过度致使气机失常而致郁证,虽有神曲消食作用,但终归以行气解郁为主,用于无形之气滞所致的郁证。但越鞠保和丸为越鞠丸加木香,槟榔行脾胃之气而化滞,健脾消食与行气解郁并重,用治无形之气机阻滞及由此而致的脾失健运的有形之积滞不化之证。④与舒肝丸的鉴别:两药均为理气疏肝之剂,有行气解郁之功,对于胁痛等气机郁结之证两者都有一定防治作用。但越鞠丸行气解郁,为治疗各种郁证的首选方,不仅用于气郁,而且用于血、火、痰、湿、食等五郁。而舒肝丸则用于肝气犯胃之证,并无活血、清热、燥湿、消食之力,故其适应证局限于气郁,以及横逆犯胃所致的胃脘痛等证。
主治类同药物鉴别
胁痛 与元胡止痛片(理血剂)的鉴别:二者均为治疗胁痛的常用方剂。但胁痛当首辨气血,越鞠丸属于理气疏肝之剂,故其所治之胁痛,虽有血瘀的因素,但仍在气分为主,故而其胁痛有胀满,走窜不定,且随情志变动而增减的特点。但元胡止痛片属活血化瘀之剂,所治之胁痛,血瘀的程度较重,而气滞的程度轻,故其疼痛以刺痛、固定不移为特征。
现代研究
临床新用 近年来通过临床验证,该药还可用于治疗溃疡病、传染性肝炎、偏头痛、癫痫、乳疬、脑血栓、慢性胆囊炎、梅核气、喉蛾、克山病、冠心病、低血钾、神经衰弱、癔病、更年期综合征等疾病中医辨证属于气、血、痰、火、食、湿六郁之证者。
推荐访问: 临床应用 解析 越鞠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