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支气管镜检查术前护理流程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

支气管镜检查术前护理流程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

时间:2022-03-14 08:17:22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目的 本研究主要就支气管镜术前检查的护理流程改进后的应用情况进行探讨,以此来为此类患者的临床护理提供参考。方法 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16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成两组,对照组的患者在术前给予常规护理,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来进行护理,比较两组患者的血氧饱和度、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结果 两组患者的经皮氧饱和度、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通过对其护理流程进行改进,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在检查时的经皮氧饱和度,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因此,在对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可以对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关键词:护理流程;支气管镜检查;心率;经皮氧饱和度

在呼吸内科检查过程中,支气管镜检查是一项较为常用的技术,目前,它在各类呼吸疾病的诊断以及治疗过程中得到了十分广泛的应用[1]。由于支气管镜检查属于有创检查中的一种,因此患者在检查过程中可能会出现支气管痉挛、喉头水肿、感染、咯血、低氧、窒息感等一系列并发症,从而使得患者难以接受此项检查,最终导致患者因未能及时诊断而出现病情延误的情况[2]。为了对支气管镜检查过程中的护理情况进行深入了解,本研究将对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16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11年7月~2013年7月所收治的160例行支气管镜检查的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其中有42例女性,118例男性,患者的年龄为47~86岁,平均年龄为63.2岁。根据患者的入院先后顺序将其均分成两组,两组患者的一般资料存在一定差异,具有可比性,但不具备统计学意义,P>0.05。

1.2方法 对照组的患者在术前给予常规护理,即患者入院后由责任护士提前一天告知患者检查时的注意事项、禁食时间以及相关操作过程,避免患者出现焦虑、紧张的情绪。观察组患者给予改进后的护理流程来进行护理,其具体情况如下。

1.2.1检查前准备 查看患者的基本资料是否齐全,有无检查禁忌症。由主管医师告知患者检查的必要性以及目的,并对患者的肺功能、血氧饱和度、心电图、肺CT检查等结果进行查看。有冠心病史、高血压病史以及体质较弱的患者,一定要谨慎操作;而有凝血机制障碍以及麻醉药物过敏的情况,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对其检查方案进行制定,对于存在频发心绞痛、严重心律失常、哮喘严重发作、高热等情况的患者,不能对其行支气管镜检查。术前,将检查所需的医疗器械准备齐全,并将其调整到正常工作状态,同时还必须将急救药品与止血药品准备齐全。

1.2.2患者准备 监督患者在术前4~6 h禁水、禁食,并将义齿取下。术前30 min给予患者4 mg浓度为1%的利多卡因来进行麻醉处理,麻醉时间为10~15 min。待患者的咽喉部应激反应减弱或消失后,利用无菌棉签蘸取生理盐水来对鼻腔进行清洁,以此来避免支气管镜头被污染。术前利用麻黄素液滴鼻3次,促使鼻腔毛细血管充分收缩,降低患者在检查后出现粘膜水肿或充血等情况。在对患者进行检查前根据患者的实际情况对其给予吸氧处理,确保患者的血氧饱和量在>95%。

1.2.3心理护理 告知患者医院的相关情况,并对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有效的评估。告知患者支气管镜检查的方法、目的、检查安全性以及检查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然后根据患者的承受能力以及理解能力,对患者的焦虑、恐惧、紧张等负面情绪进行疏导,以便于让患者及其家属能够积极主动地配合治疗,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性,降低其在检查后出现不良反应的几率。

1.3观察指标 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分为4级,1级:患者不能配合检查、不愿接受下次检查、剧烈咳嗽以及明显的躁动不安;2级:不愿接受下次检查,阵发性咳嗽以及轻度躁动不安;3级:能接受下次检查,检查时有轻度咳嗽以及不适感;4级:能接受下次检查,检查时较为安静,偶尔出现咳嗽的情况,并未出现不适感。

1.4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15.0软件对本研究的数据进行统计学的分析,计数资料用%来进行表示,其对比用χ2来检验,计量资料用均数±标准差(x±s)来进行表示,并用t来对其对比结果进行检验。P<0.05说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差异具有可比性,但并不具备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不良反应 观察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7.5%;对照组患者的总不良反应发生率为56.25%。两组患者的不良反应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体情况。

2.2氧饱和度以及心率 两组患者的氧饱和度以及心率存在明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其具体情况。

3讨论

随着医疗技术的不断发展,在对呼吸系统疾病进行诊断时,电子支气管镜得到了广泛应用,但患者在检查过程中的不良反应也相对较多,特别是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介入治疗时,由于持续时间相对较长,患者在术中很容易出现心律失常以及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3-5]。因此,在对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时,为了提高患者的治疗效果就必须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同时还必须提高患者在治疗时的血氧饱和度。有研究资料显示[6],在对呼吸道疾病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治疗时,常规麻醉以及护理虽然可以取得一定的效果,但患者在治疗后的不良反应发生率较高,且患者在治疗时容易出现低氧的情况,从而使其在治疗时因缺氧而出现心率失常,如不及时对其进行处理就会对患者的检查或治疗造成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危及患者的生命。

本研究的结果显示,两组患者的经皮氧饱和度、心率以及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较大,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由此可见,在对呼吸道疾病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或治疗时,不仅要对患者进行常规护理,而且还必须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对护理流程进行适当的改进,并对患者进行吸氧处理,以此来提高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以及治疗效果。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治疗时,通常需要多次检查,但绝大部分患者由于害怕疼痛以及不良反应而不愿意接受再次检查,最终对患者的治疗以及预后造成严重的不良影响。基于此,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以及治疗时,必须对患者给予相应的护理以及适当的麻醉处理,以此来降低患者的不适感,提高其治疗依从性。

综上所述,在对患者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前,通过对其护理流程进行改进,不仅可以提高患者在检查时的经皮氧饱和度,而且还可以降低患者的不良反应程度。因此,在对患者行支气管镜检查时可以对本研究中观察组患者的护理方式进行大力推广并普及使用。

参考文献:

[1]乔红艳,贾闪闪.支气管镜检查术前护理流程改进的临床应用研究[J].护士进修杂志,2014,(4):381-382.

[2]殷秀,董建英,贺涛,等.护理流程图在儿科重症监护病房床边纤维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11,17(28):3423-3424.

[3]岳菊三,杭三华,符丽娜等.全程优质护理在支气管镜检查中的应用体会[J].中国医学创新 ,2014,(1):101-102,103.

[4]吴少银,宋梅,郑婵如,等.老年肺纤维化患者纤维支气管镜检查血氧饱和度减低易感染性探讨及护理对策[J].河北医学,2010,16(10):1258-1261.

[5]梁月新,覃梦琳,黄大勇,等.纤维支气管镜检查前不同禁食禁水时间的效果比较[J].中华护理杂志,2013,48(2):121-123.

[6]曹小燕,徐东兰.支气管镜检查严重并发症的预防和护理[J].现代医药卫生,2013,29(3):437-438.编辑/张燕

推荐访问: 临床应用 术前 护理 改进 流程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