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目的:探讨手足口的临床诊断与治疗措施。方法:对50例手足口病患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 :50例患儿全部治愈,无死亡病例。结论:对手足口患儿早期确诊、综合性治疗可以有效控制病情,确保患儿生命安全。
【关键词】手足口病;诊断;治疗
【中图分类号】R3 【文献标识码】B 【文章编号】1671-8801(2014)02-0062-62
手足口病是近几年临床较常见的一种丙类传染性疾病,多发生于5岁以下婴幼儿,因可引起手、足、口腔等部位的疱疹而得名,个别患者可引起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等致命性并发症[1]。我科2011年6月~2013年10月收治手足口病患儿50例,现将其临床资料分析如下。
1 临床资料
1.1 一般资料 本组50例患儿均符合《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诊断标准[2],其中男29例,女21例;年龄6个月~5岁,其中<3岁48例,占80%;病程 8~118天,平均12天;流行季节主要集中在6~8月份,7月份为高峰期。
1.2临床表现及诊断 本病主要诊断依据(1) 流行病学资料:好发于夏秋季节,以儿童为主要发病对象,常在婴幼儿集聚的场所发生,呈流行趋势。(2) 临床表现:发热, 多为中度或中度以上发热;疱疹, 以手足掌部疱疹为特征, 疱疹基底部围以红晕, 部分病例疱疹发生在肛门周围;口腔疱疹常与手足疱疹同时存在或先于手足部疱疹。(3) 实验室诊断:病毒分离:自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中分离到肠道病毒;血清学检验:病人血清中特异性IgM抗体阳性,或急性期与恢复期血清IgG抗体有4倍以上的升高;核酸检验:自病人血清、脑脊液、咽拭子或咽喉洗液、粪便或肛拭子、脑脊液或疱疹液以及脑、肺、脾、淋巴结等组织标本等标本中检测到病原核酸。 近年来,PCR 技术已成为诊断肠道病毒感染最常用的一种方法。PCR测序技术则可用于肠道病毒分型。本组50例患儿出现不同程度发热,体温最高达39.6℃。热程1-4天,所有患者均出现了手、足、口疱疹,其中2例合并心肌损害,1例合并病毒性脑炎和3例合并肺部感染。
1.3治疗 遵循《肠道病毒(EV71)感染诊疗指南(2008年版)》治疗方案[3],指导患儿注意休息、避免剧烈运动、加强营养以及进食易消化的食物。药物治疗:(1)严密观察病情变化、控制颅内高压:限制入量,给予甘露醇1.0g/(kg/次),每4-6小时1次,20-30min静脉注射,根据病情调整给药间隔时间及剂量。必要时加用呋塞米1mg/kg或甘油果糖5ml/kg,每12小时1次;应用甘露醇后即用甘油果糖。(2)抗炎抗病毒治疗:对白细胞增高,持续发热不退者,给予常规抗生素治疗。给予利巴韦林、莪术油抗病毒治疗。(3)静脉注射免疫球蛋白(丙种球蛋白)。(4)对心肌酶增高合并心肌损害者给予能量合剂,酌情应用糖皮质激素治疗,选用甲基泼尼松龙,重症应用5-10mg/kg,连用3天,病情稳定后,短时间内撤停。(5)对症治疗:降温(物理及药物)、止惊、镇静。口腔溃疡者予以西瓜霜喷雾剂、锡类散或冰硼散涂口腔溃疡处,手足部皮疹初期涂炉甘石洗剂,有疱疹形成或疱疹破溃时涂0.5%碘伏。(6)中医药治疗。
2.结果 所有患儿在2~3 天内热退,皮疹于l周左右基本消退痊愈,4例具有并发症的患儿无一例死亡。皮疹消退后未遗留任何痕迹,无其他不适,健康状况良好。
3. 讨论
手足口病是肠道病毒感染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大多数病情较轻,预后良好,少数病例(尤其是小于3岁者)病情进展迅速,并发心肌炎、肺水肿、无菌性脑膜脑炎,为该病的主要死亡原因。引发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以柯萨奇病毒A16型和肠道病毒71型最为常见。1969年首次在美国加利福尼亚患有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的婴儿粪便标本中分离出EV71型病毒后,世界很多国家和地区相继有EV71型病毒引起手足口病的报道,我国各地均有重症手足口病及死亡病例的报道,病原学分离均为EV71型病毒[4]。由于该病早期常误诊为上呼吸道感染、口腔炎而延误治疗,致使病情加重,如何早期确诊,及时给予规范治疗,是减少本病并发症、降低病死率的关键。
手足口病的治疗需要指出,重症病例早期临床表现不典型,首诊时容易忽略,而病情进展凶猛,一旦出现肺水肿、肺出血等呼吸、循环并发症,患儿可短时间内死亡,给治疗带来极大困难。因此,临时实践中如何及时识别出重症病例并作出相应的处理尤为重要。对3岁以下的患者,若具有以下几项特征,有可能在短期内发展为危重病例,①持续高烧不退; ②精神差、呕吐、易惊、肢体抖动、无力;③呼吸、心率增快;④出冷汗、末梢循环不良;⑤高血压、高血糖;⑥外周血白细胞计数明显增高。应密切观察病情变化,进行必要的辅助检查,有针对性地做好救治工作。本组研究表明,对手足口病需及早诊断,并进行全面治疗才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治愈患儿。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卫生部,肠道病毒感染诊疗指南[S],2008,1.
[2] 手足口病诊疗技术指南[J].疑难病杂志,2008,7(6):343.
[3]陆国平,危重症手足口病(EV71感染)诊治体会.中国小儿急救医学,2008,15(3):217-220.
[4]董宗祈.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的防治[J].国际儿科学杂志,2008,35(4):295.
推荐访问: 手足 诊疗 临床 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