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可控核聚变研究进展的调查

可控核聚变研究进展的调查

时间:2022-04-15 08:27: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本文主要通过分析数据来普及可控核聚变的相关知识,如原理,实现方式等。从中国的能源使用状况出发,得出研究可控核聚变的必要性,并简要阐述ITER计划以及各成员国的研究现状,并着重调查分析美国和中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进展。大胆猜测其未来商用价值并预计实现时间。

关键词:可控核聚变;磁约束(或激光约束);ITER计划;美国NIF

一、引言

核聚变是指质量小的原子在一定条件下(如高温或高压)发生原子核相互聚合作用,生成新的质量较重的原子核,并伴随着强大的能量释放的过程。而可控核聚变就是实现对核聚的控制,能够做到合理的控制核聚变的速度和规模,实现持续、平稳的能量输出。

二、调查内容和目的

1.中国能源使用情况

如下表1所示,我们可以分析出当前中国能源总消费逐年递增,以煤炭和石油发电为主。而核能虽然占的比例较小,但呈上升趋势。从中国的能源消耗量及构成中可推出世界的能源消耗情况。地球上一切活动都离不开能源,能源是人类赖以生存的东西。随着能源危机的到来,我们经济与社会的发展不断受到影响。目前,我们面临着能源,环境污染以及可持续发展问题。因此,研究和开发新型清洁能源势在必行。

表1 中国近十年能源使用情况图

2.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两项主流技术比较

实现可控核聚变的主要技术有磁约束,激光约束和超声波核聚变。在本文,我们主要比较前两项。

(1)磁约束核聚变(MCF)

从数据中分析得出磁约束核聚变是利用强磁场约束带电粒子,构造反应腔,建好聚变反应堆,将聚变材料加热至数亿度高温,然后实现聚变反应。所以等离子体被强磁场约束与装置空间的大小,磁场强度有很大的关系。

(2)激光约束数据(ICF)

3.国内外研究进展

(1)国外的研究现状(以美国NIF装置为例)

美国的国家点火设施(National Ignition Facility Project,简称NIF)是世界上最大的激光器,主要用于模拟同太阳和其他恒星内部相似的条件,为ITER计划的实现提供了很规范的场地。NIF的中心设施是一个十英尺宽的金属球,核变即发生于金属球中。点火瞬间产生激光短脉冲,从而使原子合并。

2013年10月7日,美国的可控核聚变研究取得了里程碑的突破。利用192束高能激光聚焦到氢燃料球上,创造高温高压以点燃聚变反应。在试验中,首次实现了大规模的输出能量超过输入能量。

(2)国内的研究现状(以中国EAST装置为例)

我国在加入ITER计划后,目前在该领域的研究处于世界前列。EAST装置是中国独立建造的首个全超导核聚变实验装置。2007年完成建造,近年来取得了一些成果。

2006年EAST实现了第一次“点火”——激发等离子态与核聚变。

2012年,装置首次点火超过1000秒。

2013年EAST再次进行了实验,成功验证了系统的长脉冲运行能力。

目前,EAST仍在进行全面升级。其升级前实现400秒、电子温度超过摄氏2000万度的等离子体放电,升级后有望达到1000秒摄氏1亿度目标,性能提升100倍左右。据调查结果显示,中国研究可控核聚变的潜力较大。

三、结论

世界各国通力合作研究可控核聚变是相当有必要的。核聚变一旦研究成功,将会对全球产生巨大的影响。目前各国分别掌握的可控核聚变技术不仅能够有效防止核武器,维护世界和平,也同样为将来解决世界能源危机做铺垫。核聚变产生的能源的利用率高,清洁度强,符合全球可持续发展,在研究成功后商用的可能性相当高,目前呼声最大的就是用于航空航天领域,设置一个核能推进装置,可大幅度减少发射所需燃料。通过数据粗略预计2050年可控核聚变将正式投入商用。

参考文献:

[1] 郭笑天 陈文静.激光约束与磁约束核聚变方案对比[J]. 产业与科技论坛,2013,12:22

[2] 刘斯斯. 可控核聚变-夸父逐日[J],2011,11

作者简介:卢智颖, 性别:男, 出生年月:1992年05月,籍贯:浙江温州,民族:汉,学历:本科,职称:无,研究方向:通信工程。

推荐访问: 研究进展 可控 调查 核聚变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