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目的:探讨中西医结合对于小儿肺炎合并心衰在临床中的治疗情况;方法: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74例,根据随机数字表获得观察组和对照组,各37例,对照组实施西药治疗方案,观察组给予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比较两组患儿的各项指征和治疗效果;结果:治疗后,观察组在气喘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少于对照组,肺啰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从治疗有效率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9%、86.49%,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结论:在对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治疗时,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有利于消除肺部啰音,消除喘息,恢复体温,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关键词】中西医结合;小儿;肺炎合并心衰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是当前儿童生命受到严重危害的病症之一,此类疾病主要的临床表现是肺部明显的肺啰音,呼吸出现困难,咳喘显著,无食欲,精神不佳以及发热等。诱发此类疾病的主因是右心衰竭,出现右心衰竭会致使心脏等器脏组织的淤血,血液循环出现问题[1]。将丹参、葶苈子、紫菀和鱼腥草等和制而成的中成藥,配合西医如血管扩张剂、利尿剂和氢化可的松等,有利于改善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症状[2]。据此,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儿童肺炎合并心衰病患进行随机分组研究,中西医结合的方案效果明显,详细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本次研究选择2016年1月至2018年7月河北省唐山市迁西县妇幼保健院儿科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患儿74例,其中,男42例,女32例,年龄2个月3岁,平均1.3±0.2岁,病程0.5-9天,平均3.1±0.4天。所有患儿中有11例出现呼吸不畅,喘息特别明显5例,发热56例,合并营养不良21例,伴随出现腹痛9例,合并先天性心脏病23例,血象增高39例,血象正常35例。根据随机数字表法,对74例患儿分组获得观察组(中西医结合治疗)和对照组(西医治疗),各37例,所有患者的肺部均出现阴影情况,经过统计学软件分析发现患儿的基础资料比较不存在差异统计学意义(P>0.05),可比。
1.2 治疗方法
对照组:实施西医治疗方案,含抗感染、利尿、强心、扩张血管等措施,在治疗过程中,如病患发现具有喘息加重的情况,则配合按日给予氢化可的松8-10mg/kg、氨茶碱3-4mg/kg,待实现平喘后可停用[3]。
观察组:实施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依照对照组的西医治疗措施,再给予中药方案,如将1-2 ml/kg·d 参麦注射液溶于5%浓度的50ml的葡萄糖,ivgtt,2次/d,与此同时,口服中药制剂(止咳化痰),中药处方:丹参6-10克、葶苈子15-20克、百部 6-10克、紫菀 6-10克、鱼腥草 8-15克、连翘 3-5克、金银花 6-8克、杏仁 2-3克、麻黄 1-2克。在治疗过程中,发现病患出现热重或寒气重需要区别对症用药,前者口服处方:知母2-5克、石膏 10-3克;后者口服干姜 2-4克、五味子 3-5克、细辛 0.5-2克;若患者咳喘严重,则加用莱菔子 10-15克、白芥子10-15、蝉衣 2- 5克、地龙干10-15克,2次/天,1天1剂,14d为一个疗程,所有患者治疗1个疗程。
1.3 观察指标
根据治疗方案,对1个疗程后的两组病患的临床指标:气喘消失时间、退热时间、啰音消失时间、住院时间。
1.4 疗效评定标准
疗程评定分为治愈、好转和无效,其中:
(1)治愈是指肺部的肺啰音消除、喘息消失,少有咳嗽,呼吸通畅,食欲和精神状态恢复,退热;
(2)好转是指肺部罗音明显缓解,咳嗽较轻,食欲和精神有一定改善,体温恢复常温;
(3)无效是指肺部、发热、喘息等临床症状无改善,甚至出现加重的情形[4]。
1.5 统计学处理
统计数据以excel录入数据,分析处理以SPSS21.0进行,计量资料采用“”表示,予以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率(%)表示,予以X2检验,以P<0.05表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患儿的治疗后指标比较
治疗后,观察组在气喘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少于对照组,肺啰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1 。
2.2 两组患者治疗效果比较
从治疗有效率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9%、86.49%,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见表2。
3 结论
小儿肺炎合并心衰的危害性比较大的病症,肺部炎症和心衰威胁生命,低氧血症和间质性的炎症,肺部器官血液循环存在不畅通,右心泵的血液功能出现受损,肺动脉高压,心衰症状诱发的脏器淤血,血液流变性异常,组织功能不全,肺部喘息严重,呼吸困难,发热等问题。在以往的治疗中,给予扩张血管的药物,利尿剂等均有改善血液循环的效果,有研究显示,使用洋地黄药物,可能存在中毒的问题。而扩张血管的药物和利尿剂等可能出现低血压的问题,水电解质紊乱,不利于病情的改善。西药中加入参麦注射液,有利于调整患儿的肺部功能改善,肺动脉降低,改善微循环,心肌收缩力得到调整进而有利于心衰病情的好转。
西医治疗方案中可能出现的不良反应,中医的方案中,药理分析看,杏仁、麻黄配伍对平喘有积极效果,肺部淤血环节方面也有功效,百部、紫菀、鱼腥草、连翘和金银花这些重要的功效在消除喘息,止咳化痰,抑菌方面有积极作用,杀菌方面,如绿脓杆菌、肺炎球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在肺部定植的问题给予消除。葶苈子利水消肿,降低肺动脉压,心脏承载的负荷降低,改善心衰问题。患儿出现寒气重的问题,可以利用干姜、五味子、细辛,消除寒气,改善心肌收缩,增强心肌代谢,血液扩张得到实现。丹参在抗感染有积极效果,肺部炎症的消除可以利用丹参,调整机体微循环,血液流变性异常问题有利于调整,蝉衣的作用与莱菔子和白芥子配伍有止咳,化痰,利咽开音的作用。结果显示,治疗后,观察组在气喘消失时间短于对照组,退热时间少于对照组,肺啰音消失时间少于对照组,住院时间明显少于对照组,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从治疗有效率看,观察组和对照组的有效率分别为97.29%、86.49%,两组在治疗效果方面相比差异具有显著性。
综上,西医在扩张血管和利尿剂的作用下,可能出现的低血压或水电解质紊乱的问题,利用中药的改善效果,在小儿肺炎合并心衰治疗过程中,消除肺部啰音,消除喘息,恢复体温,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值得在临床上进行大范围推广使用。
参考文献
[1]国家药典委员会.中华人民共和国药典[M].北京:中国医药科学技术出版社,2014,5(3):259-265.
[2]胡亚美,江载芳.诸福棠实用儿科学[M].7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13,12(6):1185-1295.
[3]李秀珍.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干预[J].护士进修杂志,2014,5(2):56-57.
[4]程光磊.小儿肺炎合并心力衰竭的护理体会[J].中国社区医师医学专业,2014,45(23):23-24.
推荐访问: 心衰 肺炎 小儿 中西医结合 合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