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天梯神示

天梯神示

时间:2022-05-09 14:15:03 来源:网友投稿

计划的科研合作。然而,从“神一”到“神九”,中国航天人不畏艰难险阻,硬是凭着自强不息、独立自主的钻研与创新。成功开启了探索宇宙之路。“神九”飞船的三位航天员有怎样的成长轨迹?“中国玫瑰”刘洋有何过人之处?“太空穿针”的手控交会对接如何实现?本文以翔实的第一手材料,大量生动的细节,为我们揭开了“神九”发射的神秘内幕。

一、神九的前世今生

神九来了!

自2008年9月,中国实施了神七航天员出舱任务后,老百姓已很自然地按照数字序列称呼每一次航天任务:神五、神六,神七,神八、神九……神七任务结束,航天员翟志刚穿着中国人自己研制的“飞天”舱外航天服,在茫茫太空挥舞鲜艳的五星红旗的镜头,已牢牢定格在中国人的脑海中。

是的,秦皇汉武的后代不仅造访了太空,实现了多人多天飞行,华夏子孙还在浩渺太空中留下了自己的足迹。国人欣喜之余不禁要问,下一次航天员亮相在何时?下一次中国航天人给世界的惊叹又在哪里?

如今,随着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在2011年9月底升空,中国具有象征意义的“空间实验室”已在太空按照既定计划,顺利飞行了270多天。中国人以外界难以置信的速度,开始实施自己的空间站计划。

就在2011年11月3日凌晨。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犹如两位翩跹的舞蹈精灵,在太空这个大舞台上,漫漫追逐,如约牵手,深情拥吻,翩翩起舞。一幕曼妙的太空华尔兹在距离地球343公里的轨道精彩上演。

11月14日,两个精灵在经过短暂的分离后,成功进行了第二次交会对接,有了被媒体称颂的精准完美的“太空穿针”,实现了两个飞行器之间的自动交会对接。这一“穿”,这一“吻”,像一道闪电,照亮了中国未来空间站的蓝图。掌握交会对接技术,是中国载人航天“三步走”战略目标当中第二步的关键环节,掌握了这项技术,为今后中国建立空间站,开展更大规模的载人航天活动奠定了坚实基础。中国载人航天工程再一次完成了里程碑式的跨越。

之所以称为“里程碑式的跨越”,航天专家给了我们这样的解读:航天器交会对接技术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飞行器,在轨道上按预定位置和时间相会,相会后两个飞行器在结构上连成一个整体的技术。空间交会对接是实现空间站、空间平台和空间运输系统的空间装配,回收、补给、维修及营救等在轨服务的先决条件,是载人航天的三大基本技术之一。前两个分别是天地往返和出舱活动技术,这两项技术已在神五、神六;神七任务中得以验证和实施。

空间交会对接技术是国际公认的航天技术难点,是非常复杂的技术。有人形容它就像在太空中放了一根针,然后要在相距几百公里的地面控制一根线去穿过那个细小的针眼,绝对属于高难度动作。然而,神舟八号飞船和天宫一号目标飞行器的“太空初吻”精准完美。

为什么说是“精准完美”?因为工程技术人员考虑到太空复杂多样的环境因素,允许的范围是18厘米的偏差,结果只有两三厘米。精准完美甚至出乎科研人员的预料。从这一刻开始。中国正式成为继美国和俄罗斯之后,世界上第三个完全独立掌握交会对接技术的国家,也再一次印证了“中国是航天大国”的标志。

美国和前苏联从20世纪60年代初就开始研究交会对接技术。迄今为止,美俄已经进行了300多次交会对接。从国际航天发展趋势看,交,会对接正在成为一项自主而简便的例行空间操作技术。航天员在交会对接中的作用不可忽视。在交会对接过程中,经过充分交会对接训练的航天员,精准度可以超过自动模式的交会对接,甚至可以在危急关头挽救任务。

于是,神九来了

神九并不似之前的几次航天任务,更令人振奋。

民众更想知道,或者更为津津乐道的是,神九有没有女航天员上天?他们也有疑惑:都精准完美地进行了自动交会对接了,还有必要让航天员进行手控交会对接吗?似乎中国只有上了空间站,或者在月球上印上脚印,才是最大的看点。

但是,对航天界的人来说,首次载人交会对接是考验中国载人航天的关键之战,它直接影响着空间站的建设,或者后续的登月计划。它是一次关键之旅,风险之旅。

说它“关键”,中国载人航天工程飞船系统总设计师张柏楠这样介绍,整个交会对接任务至少需要两次,最关键的是与人相关的技术验证,包括人工手控交会对接和航天员对交会对接的影响,以及载人交会对接完成后,对天宫和飞船形成的组合体的控制。无人交会对接时,两个飞行器的门并没有打开,没有形成一个完整的大气环境,航天员是否能在天宫上工作生活,都需要载人航天飞行才能验证。

说它风险大,也是有例证的。在世界载人航天早期发展过程中,空间交会对接发生的故障和事故是比较多的。美国和俄罗斯第一次都没有对接成功。美国的“阿金纳”目标飞行器发射失败被损毁,无缘对接。前苏联第一次是使用全自动的两艘“联盟”号无人飞船进行对接,却以900米的距离错过,问题出在测量上。

手控交会对接的必要性也是显见的。在交会对接过程中,自控交会对接和手控交会对接是互为备份的。尤其在出现意外或故障情况时,自控无能为力,手控则显出优势。

前苏联曾多次出现航天员没有实施人工控制交会对接的思想准备,甚至未对航天员进行交会对接的训练,致使交会对接失败的情况。例如,联盟23号飞船的航天员没有经过手动控制交会对接的训练,造成空间交会对接过程中出现的故障无法排除。而航天员经过专门的交会对接训练后,其状况就大有改观。为了与发生严重故障的礼炮7号空间站对接,前苏联对联盟T-13号飞船的航天员进行了交会对接专门训练,在空间站失控并低速滚动的情况下,实现了飞船与空间站的对接,并挽救了空间站。1989年,在和平号空间站核心舱和晶体号舱对接故障中,在天地大系统的密切配合下,也是经航天员积极工作才排除异物的。所以,手控交会对接的作用不可小视,航天员在交会对接中的作用也足见重要。

推荐访问: 天梯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