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2006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大纲(理综)》对试题难度的规定是:“以中等难度题为主”。所谓中等难度题,对于生物选择题来说,指的是不能凭借掌握的知识,应用直接决断就能较容易选出答案的试题。解答中等难度选择题的最好的解题方法是排除法。
排除法是从排除谬误人手,逐步缩小范围,去伪存真,最后确定正确答案的解题方法。生物选择题采用排除法,一般经一、二级排除(个别的需三级)就能选出正确答案。
1 一级排除——排“错项”
排“错项”,即排除有知识性错误、观点性错误的备选项。这是采用排除法应首先考虑。
【例1】在临床治疗上已证实,将受SARS病毒感染后治愈患者(甲)的血清,注射到另一SARS患者(乙)体内能够提高治疗效果。甲的血清中具有治疗作用的物质是( )
A.疫苗
B.外毒素
C.抗原
D.抗体
解析:疫苗、外毒素、抗原都是引起免疫反应的物质,不可能起到治疗作用,所以经“一级排除”,正确答案为D抗体。
答案:D。
【例2】 基因型RrSs与rrSs的个体杂交后,子代的表现型之比是( )
A.1:2:1
B.3:1:3:1
C.1:1:1:1 D.9:3:3:1
解析:A项是三种表现型比例,直接淘汰;C项是测交后代表现型比例,D项是双杂合个体自交后代表现型比例,均与题中条件不符,经“一级排除”一一淘汰,所以答案只能选B项。为求准确,也可单独分析每一个性状,第一个性状分离比为1:1,第二个性状分离比为3:1,两个性状结合则为3:1:3:1。
答案:B。
命题者在设置“错项”时,常采用“以偏概全”、“因果倒置”、“偷梁换柱”的迷惑手法(如例2题中的分析),这也给了排除“错项”的突破点。
以上2题经一级排即选出了正确答案,可不少试题在排除了“错项”后仍不能确定正确选项,还需要继续排除。
2 二级排除——排“异项”
排“异项”,即排除本身表述无错误,但与题干规定不符的备选项。
【例3】 图1是研究植物向性运动的实验示意图,实验结果不能说明( )
A.根具有向重力性,茎具有负向重力性
B.生长素对植物生长的作用具有两重性
C.根和茎的向性运动都是一种适应
D.产生生长素的部位是根尖和茎尖
解析:该实验说明了植物激素生长素具有两重性,低浓度促进生长,高浓度抑制生长,故植物表现出根的向重力性,茎的负向重力性,经一级排除A、B是正确的,不选。进行二级排除,虽然D项说法正确无误码,但明显D项根本与题目无关,即“异项”,所以选D,C项经分析也可以得出是正确的。
答案:D。
进行二级排除时需注意,一般题干的规定性往往有多个限制条件,备选项不符合其中任一条件即是“异项”,即应排除。
以上3题经两级排除选出了正确答案,可部分试题经2级排除后仍不能确定正确选项,仍需继续排除。
3 三级排除——排“次项”
需三级排除的多属于最佳选择题,排“次项”,即排除虽符合题意,但非最佳的次要选项。
【例4】 2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这2对基因按自由组合定律遗传,要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最简捷的方法是( )
A.单倍体育种
B.杂交育种
C.人工诱变育种
D.细胞工程育种
解析:首选一级排除C,人工诱变育种不可能达到目的。其次二级排除D,细胞工程主要用于远缘杂交不亲和的2个物种问的育种。剩下A、B 2项。A项单倍体育种,能培育出基因型为aabb的新品种,并且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一般需2年。B项杂交育种,利用2个亲本的基因型分别为AAbb和aaBB杂交后再自交,遵循自由组合定律遗传,可在子二代中直接筛选出基因型是aabb的双隐性类型,因此也只需2年就可选育出。2种育种方法都能达到目的,年限也一样,那么如何排除其一呢?注意题目限定为最简捷的方法是哪种,因为单倍体育种虽能明显缩短育种年限,但技术复杂。在相同的时间内,杂交育种用材及技术更简单。虽然A项也能达到目的,但不是最简单的育种方法是“次项”,排除A,选B。
答案:B。
【例5】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病因是血红蛋白基因的碱基序列发生了改变。检测这种碱基序列改变必须使用的酶是( )
A.解旋酶
B.DNA连接酶
C.限制性内切酶
D.RNA聚合酶
解析:很显然能排除B、D,剩下A、C,那么A、C哪一项是必须的呢?
对于选A可能理解为:既然是检测突变的部位,那么很自然想到用该基因的探针,进行碱基互补配对杂交而检测之,但是分子杂交的前提必须是单链DNA。于是很自然想到用解旋酶处理被检测基因。但是,解开DNA双链结构不一定要用解旋酶,在高温或者用强碱溶液处理也可以得到单链DNA,而且题于上也有“必须使用的酶”的叙述,所以可以排除A选项。
对于C选项的理解:限制酶只是把原DNA切成很多片段,其中某个片段可能包含突变的目的基因,然后再用化学方法处理成单链,最后再和探针杂交,根据放射性(或荧光)出现部位而检测出突变部位,这种技术其实就是所谓的基因诊断。如不用限制酶把DNA切割成若干片段,通过其他方法把DNA处理成单链,然后与DNA探针杂交,但是,已经变性成单链的DNA很有可能常温下复性,可能回折重新形成许多双链区,如果恰恰突变部位及其临近区域和该单链其他区域结合成双链,那么必然影响探针与相应部位的结合,也就无法准确检测到突变部位。
显然A项是“次项”,所以排除。
答案:C。
制约性、包容性原则是在三级排除中应掌握、运用的主要原则(被制约者、被包容者是应被排除的“次项”)。
推荐访问: 排除法 选择题 利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