总结,并提出针对性的护理方法,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我院2015年12月~2016年5月收治的冠心病患者42例作为研究对象,将其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各21例。其中实验组男17例,女1例;年龄42~85岁,平均年龄(66.5±3.1)岁;病程1月~30年,平均病程(5.6±0.2)年;其中合并高血压5例,糖尿病7例,其他慢性疾病6例。对照组男23例,女1例;年龄43~83岁,平均年龄(67.5±2.9)岁;病程2月~31年,平均病程(6.1±0.3)年;其中冠心病合并高血压8例,糖尿病7例,其他慢性疾病9例。两组患者年龄、性别、病程、病情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1.2 护理方法
对照组行常规护理。实验组患者介入术前使用抗凝剂,口服阿司匹林、小剂量静脉推肝素钠或氯吡格雷。术后继续使用抗血小板药物,并行针对性护理,具体如下。
(1)渗血、血肿。①穿刺部位易出血,加压包扎过程应注意观察有无渗血、穿刺部位有无水肿、肢体末梢皮肤的颜色与温度,是否疼痛、麻木、肿胀,以防过度按压影响正常血液循环,血栓形成;②注意观察足背动脉、桡动脉搏動状况、肢体远端有无缺血情况,防止动脉血栓形成。
(2)前臂血肿。①密切观察穿刺处渗血情况,右上肢血液循环情况,若患者主诉术侧上肢不适或疼痛,注意密切观察;若出现局部肿胀、皮下淤血,应记录肿胀、皮下淤血程度,圈出范围,并用皮尺测量周长,及时报告医生,并进行相应处理;②平卧位时注意垫高患肢45°~90°,坐位时注意用绷带悬吊高患肢,以高于心脏水平为准,每1~2 h平放5~10 min;③硫酸镁湿敷,镁离子有抗感染、改善微循环的作用,加上50%硫酸镁的高渗作用,硫酸镁湿敷具有抗感染、消肿止痛功效[4];④术后指导腕关节制动4~6 h,加强手指活动度,3天内避免对患侧肢体进行压力性操作,如:上肢输液、测血压等,7天内勿揉搓穿刺点,保持清洁、干燥,6月内勿用患肢提重物。
(3)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术中操作不当、术后拔除鞘管不当而产生疼痛刺激,或者鞘管刺激血管壁,反射性增加迷走神经张力,造成心率减慢、血压下降,临床症状表现为面色苍白、恶心呕吐、意识丧失[5]。避免血管迷走神经反射手术过程动作要轻柔,避免引起剧烈疼痛和刺激机体,若发生迷走神经反射,应取平卧为,头偏向一侧,给予呼吸治疗,建立静脉通道,大量补液预防低血容量性休克。
(4)低血压。低血压可因术中冠状动脉痉挛、血管扩张剂应用过多、心肌收缩无力、术后血容量不足或术后腹膜后出血等造成。针对性护理措施包括:①密切监测血压,每30 min测量1次,必要时每15 min监测一次;②术后及时补充血容量,鼓励患者多饮水,饮水量为每6~8 h饮1000~2000 mL,促进排出造影剂;③积极查明原因,如患者主诉左右下腹部疼痛警惕腹膜后出血、若穿刺侧肢体肿胀、脉搏消失则考虑穿刺部位内出血、如有心包填塞症状则考虑冠状动脉破裂。
(5)心绞痛。心绞痛可因手术血管内膜撕裂、夹层形成导致急性冠状动脉闭塞或者痉挛造成。患者常表现为大汗、持续性心前区疼痛、血压下降、ST段异常(压低或抬高)。针对性护理措施:①密切观察心电图变化,尤其ST段及T波;②询问患者有无胸闷、胸痛不适,配合以镇静、镇痛处理;③必要时行急诊冠状动脉造影术,注射硝酸甘油。
(6)心律失常。冠状动脉扩张时间较长致远端心肌缺血可能引发心律失常,多表现为室性期前收缩或室性心动过速。护士应该严密观察心率的变化,并备好阿托品、利多卡因等抢救药物及除颤仪等。
(7)假性动脉瘤。假性动脉瘤可能因拔管后不正确的压迫及抗凝药物应用不恰当造成,腹股沟部位触及搏动性包块,压痛,闻及杂音,震颤,一旦压迫近端动脉肿块变小,辅助检查应用彩色多普勒超声可确诊[6]。假性动脉瘤不及时处理可引起瘤体破裂,造成大出血危及生命[7]。护理人员应密切观察,早期防治假性动脉瘤,预防的关键是有效对股动脉压迫止血。出现假性动脉瘤时应将制动时间延长至48 h,加压包扎,延长卧床时间,停用抗凝剂,一般情况可自行闭合无需手术治疗,如上述处理无效,需手术处置。
2 结 果
2.1 两组患者并发症发生情况比较
实验组患者出现血肿、低血压等并发症3例,并发症发生率为16.7%(3/18);对照组患者出现血肿、低血压等并发症9例,并发症发生率为27.5%(9/24),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两组患者SAS评分与SDS评分比较
护理干预后,两组患者SAS评分、SDS评分均明显下降,但实验组的效果更显著;实验组患者不良情绪明显改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3 讨 论
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治疗是临床上治疗冠心病的重要方法,疗效好,安全性高,但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影响术后恢复,手术治疗效果,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8]。
针对并发症的出现,护理人员应及时采取有效措施,有效防治并发症。护理人员需具备熟知专业知识和高超的技术,提供优质护理。本研究实验组患者并发症发生率为16.7%明显低于对照组,患者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控制较好,两组对比差异显著,有统计学意义。因此,对患者并发症的临床表现早发现、早处理,对减少并发症发生率,提高疗效,提高患者生活水平具有重要的意义。
综上所述,对冠心病患者介入诊疗术后可能出现的并发症行针对性护理措施,可有效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参考文献
[1]刘红俊.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并发症的临床观察及护理[J].护理研究,2013,27(09):842-843.
[2]庞 来.老年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常见并发症护理分析[J].中国现代药物应用,2014,8(17):175-176.
[3]张俊英.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分析[J].中国医学创新,2014,11(22):118-121.
[4]冷冰霞,陈祥荣.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分析及护理观察[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4,06(05):71-72.
[5]刘 娟.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患者血管并发症的原因及护理对策研究[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1):350-351.
[6]闫 静.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常见的并发症及其護理进展[J].中国医药指南,2014,12(24):67-68.
[7]张 晖,林国芳.冠心病介入诊疗术后常见并发症观察及护理[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2):53-54.
[8]黄少毅.冠心病介入治疗术后并发症的发生原因及护理措施[J].中国医学创新,2012,9(28):42-43.
推荐访问: 并发症 冠心病 在行 介入 护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