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采用首选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脑的重要性

采用首选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脑的重要性

时间:2022-05-09 19:20:03 来源:网友投稿

【摘要】 目的:探讨重症结脑综合治疗首选鞘内注药治疗的重要性。方法:选择23例(治疗组)采用鞘内注药加常规抗结核药加内科对症保守综合治疗与2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抗结核药加内科对症保守综合治疗方法进行临床各组数据对比。结果:治疗组各组数据(见表)恢复正常时间均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结论:鞘内注药治疗重症结脑疗效俱佳,应作为首选治疗措施。 

【关键词】 重症结脑;鞘内注药;首选治疗

【中国分类号】 R275【文献标识码】 A【文章编号】 1044-5511(2012)02-0097-01

结核性脑膜炎(简称结脑)是结核菌经血循环或直接途径感染脑膜或及蛛网膜下腔而形成的疾病。临床上有发热、头痛、呕吐、颈项强直、意识丧失,脑疝等症状,体检有脑膜刺激征,颅内压升高。脑脊液检查:压力增高,细胞数和蛋白增高,糖与氯化物降低等。由于本病侵犯以脑膜为主的全中枢神经系统的结核病,所以是最严重的结核病[1]。结脑的发病率与结核病的总体发病有关,在我国亦属于常见病。由于治疗结核病的药物很有限(到目前为止仍然没有有效的升级换代的抗结核药问世),人们只能通过一些其他手段来增强抗结核药的作用。比如:静脉滴注、雾化吸入、介入治疗、鞘内注射等,其中鞘内注射在治疗结脑中具有不可替代的作用,结合我院对2004年——2011年底43例重症结脑病例加以说明。

笔者对资料完整的43例重症结脑进行分析总结。方法:一般资料:男性25例,女性18例。年龄在24—61岁,均有发热、呕吐、颈项强直、意识丧失等症状;查体均有脑膜刺激征及病理反射(如巴彬斯基氏征阳性等)和颅内压增高征象;均有肺结核影像,其中有7例痰结核菌涂片;阳性:26例结核抗体:阳性,18例脑脊液结核分枝杆菌(PCR)检测结核菌的DNA:阳性。所有病人均符合结脑的诊断标准: 疗效标准参照《现代医院诊疗常规》结脑疗效标准[2]。(1)治愈:症状体征完全消失,脑脊液恢复正常;(2)好转:症状体征减轻,脑脊液常规明显好转;(3)未愈:症状、体征存在,脑脊液常规无改善。43例结核性脑膜炎患者随机分为2组,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程、病情危重程度、脑脊液压力和蛋白含量等方面在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治疗组23例在常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加用异烟肼100mg和地塞米松5mg鞘内注射,第一周每日一次,第二周隔日一次,第三周隔两日一次,第四周以后每周两次,直至脑病症状消失为止停用,地塞米松每周递减1毫克,至第四周以后不再递减(其他治疗同对照组);对照组20例(基本上是家属拒绝腰穿鞘内注药治疗)给予常规抗结核药物、保肝、激素静点、脱水等对症及支持疗法等,结果 治疗组的疗效远远好于对照组的疗效, 主要症状消失时间及脑脊液恢复正常时间短于对照组。(见表)

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病情危重程度、脑脊液压力和蛋白含量等方面在治疗前经统计学处理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本组资料显示脑脊液蛋白、压力恢复正常时间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同时还发现糖、氯化物、细胞数恢复正常时间也较对照组明显缩短(P<0.01)。

结论: 重症结脑由于病情重,病程长,常规的抗结核治疗往往效果不佳,致残率高;在常规抗结核治疗基础上采用异烟肼及地塞米松鞘内注射可使疗效明显提高,缩短疗程,病情短期内明显好转,缩短住院时间,也减轻了病人的经济负担,最终降低结脑的死亡率及致残率,所以笔者认为对重症结脑采用鞘内注药治疗是非常重要的,应做为首选的治疗手段。 

参考文献

[1] 谢惠安,阳国太,林善梓,等.现代结核病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216-218.

[2] 高世明,李 旭,郭旭东.现代医院诊疗常规\[M\].合肥:安徽科学技术出版社,2003:326.

推荐访问: 症结 重要性 首选 采用 治疗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