材料的不断上涨使得行业整体都处于价格上升通道。预计在今年夏天旺季,对空调的影响就会显现。
从已公布年报的A股零售业公司中可以看到,实现盈利或预告盈利的公司约占九成。不过从总体上看,大部分公司业绩增速有所放缓,其中百货零售业公司净利润增幅普遍较低。
CPI和零售业的销售额强正相关。但是,上半年零售业销售收入同比增长的同时,近五成零售企业毛利率增幅明显收窄,激烈的竞争、开店成本及人力成本上涨使得零售板块面临巨大压力。
网上商店目前虽不可能代替实体店,但网上商店的飞速发展正在吞噬实体零售店的销售份额,这是一个不争的事实。
对于力图开辟网上商城的店铺而言,目前的中国消费者选择网上购物的理由主要是“价格便宜”,店内比价,网上下单,是网上消费的特点。
而大多数品牌分销商的运营毛率在5%~10%左右,租金的涨幅让连锁企业难以承受。当飞涨的物价沿着供应链层层传递到下游的时候,市场留给零售业可回旋的空间并不多。
零供矛盾激化
无论是供应商还是零售商,一旦遇到成本上涨的问题,首先想到的就是成本转嫁,在这点上,零售企业表现得更为突出一些,因为它既有的模式原本就不用承担任何市场风险,一旦遇到上、下游相互转嫁成本时,难免会出现矛盾和纠纷。
家乐福和康师傅的对战,正是在通胀背景下发生的。之后,相继出现了卡夫断货联华,九三粮油断货家乐福,益力多断货沃尔玛,中粮“福临门”与家乐福的谈判也出现不快,似乎一时之间,零供矛盾有愈演愈烈之势。
“供零关系紧张的局面,从2010年8月开始已经陆续出现。”北京供应商联盟代表姚文华认为,在通胀压力下,原本脆弱的零供关系不堪一击。
厂家试图通过提高售价或降低渠道费用等转移通胀的压力。但事与愿违,零售商为了在竞争中维持自己的低价形象而尽量延迟供应商的提价要求。当前零售企业的盈利模式建立在供应商的通道费用上,冲突在所难免。
据了解,一些服装品牌生产商也面临类似的问题,出现了变相压缩给代理商补贴的装修费、广告费;为了规避工期延误的风险,快速回笼资金,将转季订货会提前。致使一些代理商不得不将换季服装打折时间提前。
随着零供关系不断恶化,国家相关部门加强了对零供关系立法层面的解决。目前零供双方交易依照的还是五年前五部委颁发的《零供公平交易办法》,由于年代已久,而且没有法律效力。在媒体以及供应商组织的呼吁下,目前有关部门正在研究如何从立法层面解决此事。因此,约束零供关系的具有法律效力的相关条例有望在2012年出台。
并购扩张加剧
在经过新一轮的零售业上市潮之后,越来越多的零售企业开始关注利用资本并购的拓展方式。并购增多,中小零售企业出现“卖身”潮这一趋势2011年已有出现。
华润万家并购江西洪客隆,海航商业连续并购家润多、乐万家、南通超越等区域零售商,一方面体现了零售巨头在寻求新的发展模式,另一方面也反映了当前区域性零售商在当前环境下的生存现状。
事实上,通胀将导致整个行业的绝对消费量出现一定萎缩。规模小的零售渠道在成本上升和人流减少带来的双重压力下,会不断萎缩甚至退出市场。而能对门店多、分布广、业态齐的零售商来说,很可能将是一个快速发展扩张的机会。
目前的情况是,国内大中城市竞争格局趋于饱和,本土连锁企业在享受持续数年的高速增长之后,通过不断新设门店的外延式扩张速度趋于放缓。由于租金、人力、物流等成本的上涨,低成本优势不再,向二三线城市拓展也变得越来越不容易。特别是,当前,连锁零售业地方割据的情况还很严重,行业集中度比较低,除了家电连锁的国美、苏宁外,全国性布局的公司相对较少。
德邦证券李项峰认为,目前百货、超市的行业集中度比较低,连锁程度远不如家电连锁,未来要使业绩保持高速增长态势就必须走外延式扩张与并购重组之路。
推荐访问: 通胀 共存 零售业 机遇 危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