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年12月8日,家乐福北京方圆店里。
已经大半年没有买过食用油的陈先生一次性购买了2桶5.4升装鲁花1级压榨花生油。当时,该花生油售价为105.9元。而在数周前,这个价格还是99.9元。“价格还会涨的。”家乐福油类货架的促销员说。
花生油仅仅是个缩影。据国家有关部门价格监测显示,在2007年11月份的上半月内,国内市场食用油价格呈现全面上涨之势。其中,全国花生油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升19.54元,比前一周上涨0.22元;全国菜籽油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升11.47元,比前一周上涨0.12元;全国豆油平均零售价格为每升10.0元,比前一周上涨0.13元。
刚刚结束的第二届“国际油脂油料大会”传来声音:至少到2008年的3至6月,国内油脂整体价格将继续上涨,并且不排除加速上涨的可能。
涨声一片
据业内人士统计,国内食用油市场从2006年11月开始涨价,到目前为止,2007年花生油价格比2006年同期上涨26%至30%;菜籽油价格比2006年同期上涨35%;大豆油价格比2006年同期上涨 33%至36%。
“2007年油料市场很特殊,主要是原材料价格涨幅太高。”东方艾格分析师陈丽娜说。这主要源于国内国际市场原材料大幅减产。
全球食用油原材料减产直接导致中国食用油原材料价格上涨。据大连商品交易所的信息显示,2007年大豆收购价格上涨55%,菜籽上涨幅度也接近48%。
为了缓解食用油价格不断上涨的局面,国家发改委、农业部等多部门近期专门出台多项政策进行调控。国家发改委于2007年国庆节前夕,组织在京津沪与其他沿海的大中城市首次抛售了20万吨中央储备食用植物油以稳定价格。
即便如此,食用油价格高企的局面仍未缓解。国家发改委又在2007年11月初,专门约请部分大型食用植物油加工企业和行业协会负责人座谈,告诫食用植物油企业不得相互串通,操纵市场价格,合谋涨价等。
据了解,中国目前正在积极筹备建立完善的粮油储备系统。有消息称,中国政府已经在2007年底从美洲购买40万吨豆油,用于国家储备,并在适当的时机投放市场。
行业集中度
在原材料价格和终端零售价格双双高企的同时,给整个食用油行业带来的却是一个火红的牛市。据悉,2007年大赚一笔的粮油企业不胜枚举。
据了解,自小包装食用油在中国市场推广后,在中国形成了高达200多亿食用油市场,分布各地上百家企业。这个市场以每年20%~25%的速度快速发展。
2006年3月,中粮和中谷粮油集团公司作为国内最大的两家国有粮油流通企业,正式合并重组。合并之后,形成粮油业内规模空前的“航空母舰”,涉及资产总额高达700亿元,足以与美国邦基、法国路易·达孚等全球粮油巨头抗衡。
此后不久,嘉里粮油的外方股东新加坡郭氏兄弟集团又决定由丰益国际全面主持嘉里粮油的生产和经营。不仅如此,丰益国际还相继收购其母公司丰益控股的食用油相关业务,以及中国最大的豆压榨企业——益海集团。丰益国际打造亚洲最大粮油集团的意图非常明显。
有数据显示,中国食用油约有近600个品牌,但整个市场约有70%的销售收入集中在占总数 7.5%的企业手中。其中,“金龙鱼”、“福临门”、“鲁花” 3大品牌就占据了约42%的市场份额。而“金龙鱼”、“福临门”分别是丰益国际、中粮旗下品牌,不仅如此,丰益国际和中粮都间接或直接参股“鲁花”。
推荐访问: 食用油 价格上涨 盛宴 中小企业 享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