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浅论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

浅论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

时间:2022-05-12 11:35:05 来源:网友投稿

【摘 要】 文章阐述了构建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和谐关系的重大意义,分析了新的历史时期制约和谐党际关系构建的主要因素,提出了构建和谐党际关系的主要思路。要进一步厘清对党际关系的错误认识;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进一步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

【关键词】 新时期;党际关系;和谐;构建

一、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的和谐关系是中国共产党科学执政的重要保障

1、党际和谐有利于中国共产党执政过程中科学决策的实现

在我国政党制度中,中国共产党是唯一的执政党,这是历史的抉择和实践证明了的,在这种一党长期执政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执政能力的强弱直接决定了中国社会的发展方向和发展程度,在中国特色的政党体制之下,即使执政党在决策中犯了对于其他国家来说微不足道的错误,在中国这么大的国家中,会给党和国家造成难以估计的损失。各大民主党派多为社会精英人群构成,有能力履行民主监督、参政议政的功能,及时发现纠正决策过程中出现的纰漏,这对于提高决策的科学性、民主性、程序化是非常有利的。

2、党际和谐是公民政治参与进而推动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的客观要求

在社会主义法治社会中,公民政治参与是否有序、合法以及参与程度,是衡量社会主义民主法治进程的重要参照指标。当前随着我国依法治国进程不断推进,普通公民的民主意识不断增强,公民有序政治参与在政治生活中发挥的作用也在不断增强。“政治稳定依赖制度化和参与的比率。如果要想保持政治稳定,当政治参与提高时,社会政治制度的复杂性、自治性和内聚力也必须随之提高。”[1]在和谐的党际关系氛围中,不仅有利于扩大社会公民参政议政、反映自身利益诉求,减少社会矛盾冲突和激化,畅通公民利益表达和政治参与渠道,这对于普通民众来说也是接受民主训练,提高公民自身政治参与能力的有效途径,还有利于促进中国共产党和各大民主党派在社会民意征集中达成对社会发展的共识,为实现共同的政治目标而努力。

3、党际和谐是推动社会和谐继而实现中国梦的必要条件

在中国共产党的坚强领导下,与广大人民一起努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也离不开八大民主党派的力量。中国共产党与参政的各民主党派因其根本利益的一致性,要求各民主党派充分利用其在历史发展中形成的联络海外爱国人士的独特优势,给中国梦的实现以助力。伟大的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梦,让全体人民共享改革成果,让每个人的梦想都能实现,“中国梦”的奋斗目标才能是真正意义上得到实现。当前中国正处于社会转型期,各种社会阶层不断涌现,社会利益格局急剧分化,社会多元化的利益诉求需要畅通的表达和实现渠道,否则,不同的社会利益群体尤其是一些弱势群体得不到解决带来的负面情绪,极易使得社会利益矛盾冲突不断,不利于社会稳定和谐。和谐的党际关系,更有利于社会公民利益表达诉求的合法化、程序化,也有利于将社会利益矛盾化解在其产生的源头,实现社会的和谐稳定。

二、制约和谐党际关系构建的主要因素

1、对党际关系的认识误区有待澄清

作为执政党,一些党员干部在对待多党合作制度建设中存在着一些误区。有人认为,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和社会主义改造时期,革命和建设需要民主党派的参与和支持,各大民主党派团结在中国共产党周围,积极为新民主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服务发挥了重要的积极作用,随着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日益发展壮大,民主党派在社会主义建设中的作用也日益下降,民主党派似乎可有可无,多党合作已不重要;有的人认为,各民主党派只是中国共产党的附属,习惯以高高在上的姿态,用行政命令对民主党派发号施令,任意干涉民主党派内部事务,甚至包办代替;有的党员不能正确看待民主党派履行职责,尤其是把民主党派对共产党的政治监督,看成是自找麻烦。对民主党派往往采取“会上虚心听取,会下忘个干净”的态度,个别地方乃至出现了民主监督“说起来重要,做起来不要”的状况;部分民主党派人士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政党制度也存在认识误区。有的人认为,参政党应该在政治上有更大的独立性,或者分享更多的政治权力,各民主党派对自身的地位、作用认识也比较模糊,一些年轻人在加入党派后,现实与自己的初衷相差太远,落差较大,出现不同程度的失落感,甚至一些民主党派人士不能正确看待在政党制度建设中需要随着社会主义民主进程发展而进一步完善的现实,错误地认为参政议政只是一种“摆设”或“装饰”,更因此对共产党缺乏信任感而参政议政积极性不高。

2、执政党与参政党沟通机制有待完善

在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征程中,作为执政党的中国共产党和作为参政党的民主党派的根本目标是一致的,这也是构建和谐党际关系,多党精诚合作的实践基础。现阶段由于相关制度建设的不完善,执政党与参政党间沟通互动不畅。一些制度和机制空有原则性的规定,但缺乏可操作性的设计,例如,在关于如何促进民主监督问题上,《关于进一步加强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建设的意见》中,仅仅规定了民主监督总则,对于监督主体的知情权如何得以保障、民主监督的反馈机制如何得以细化规定等缺乏相关的细则来实施。受制于制度设计可操作性不足,执政党与参政党间的信息不对称,执政党与民主党派成员沟通不及时,民主党派有效地履行民主监督职能的目标也很难得以实现,甚至民主监督也会沦为一种形式,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地位和作用也没有体现出来,再加上一些地方不够重视对民主党派成员提出的意见和提案,承办质量不高,也没有出台相关措施加以落实,这在一定程度上打击了民主党派参政议政的积极性。

3、参政党自身建设有待加强

党际关系不和谐现象的出现,既存在制约民主党派发挥参政议政职能的客观因素,民主党派自身建设不足也是一个重要的主观因素。同执政党的执政能力建设相比,参政党自身建设还相对滞后,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在理论层面上,各民主党派自身建设的理论还处在探讨与摸索的阶段,还未形成较为系统、科学的参政理论体系,我国多党合作的政党制度并没有过多可借鉴的制度模式作为参照,民主党派对如何实现参政党参政决策权力,真正在制度上得到保证等问题上,不单单是执政党,民主党也缺乏相应的理论研究,在政党意识层面上,有些民主党派成员的政党意识不强。特别是一些新成员对历史缺乏必要了解,对中国政党制度也不太了解,思想呈现多样化甚至极端化,容易用西方的眼光看待和比较我国的政党制度,有的成员缺乏政治热情,认为加入民主党派只是交朋友,把加入民主党派作为扩大自己交际圈的工具,参加组织生活和组织活动的积极性不高,这在一定程度上影响到民主党派的凝聚力,民主党派自身的功能发挥也受到影响。

三、构建和谐党际关系的主要思路

1、进一步厘清对党际关系的错误认识

正确认识党际关系是构建和谐党际关系的前提。首先,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地位不能动摇。中国共产党是执政党,不能因为发展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而简单否定改善执政党的政治领导方式,更不能照搬西方的政党制度来试图否认中国共产党的执政地位。其次,民主党派的地位和作用应当给予足够的重视。民主党派是参政党,是中国社会主义建设不可或缺的重要力量,不能因为时代变了,就不重视民主党派在中国政治生活中的重要作用,或简单用力量对比来定义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关系,将中共与民主党派的关系简化为领导与被领导、命令与服从的关系,这些错误认识的存在直接影响了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再次,要正确认识和处理中国共产党与民主党派之间的领导与被领导、执政与参政、合作与监督的关系。坚持“肝胆相照,荣辱与共”的方针,把握好“领导”实质,进一步改善党的政治领导的方式,尊重民主党派的平等地位和政治组织的独立性,充分发挥其参政议政的重要作用,着力推进和谐党际关系的构建。

2、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

“制度问题更带有根本性、全局性、稳定性和长期性。”[2]实践表明,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是符合中国国情的,具有很大的优越性。这既是对和谐党际关系形成的生动写照,也是重要的制度保障。在新的历史时期,继续完善这一深具中国特色的政党制度,对于构建和谐党际关系无疑是十分重要的。首先,通过一系列的制度设计和机制建设,不断推进多党合作的制度化、规范化、程序化,制度一旦确立,将可以尽量避免在多党合作中的随意性,保障执政党与参政党在合法、规范的语境下开展相关活动,任何组织或者个人都不能通过法律规定之外的途径和方式予以改变;其次,进一步加强人民政协建设,人民政协是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得以实现的重要载体,也是构建和谐党际关系的重要制度性安排。通过相关制度设计,进一步明确人民政治协商会议中各政治主体的地位和作用,保障其权利和义务的行使和履行;再次,进一步完善党际间沟通机制建设,提高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的科学化水平,党的十八大明确提出,要“健全社会主义协商民主制度”,进一步“推进政治协商、民主监督、参政议政制度建设,更好协调关系、汇聚力量、建言献策、服务大局”。这给建立和完善党际间沟通机制指明了方向,进一步完善中国共产党同各民主党派和无党派人士合作共事机制,进一步完善政协委员联系群众机制,促进新的历史时期和谐关系的构建。

3、进一步加强参政党自身建设

作为参政党的各民主党派要加强自身建设,提高自身的参政议政能力和水平,这是构建和谐党际关系的重要途径。“各民主党派需要按照参政党建设的目标和原则,以思想建设为核心、组织建设为基础、制度建设为保障,全面加强参政能力建设,努力打造成同中国共产党通力合作、致力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参政党”。[3]首先,在理论层面上要坚定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发展道路的信念,自觉加强参政党的思想建设,将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作为重要的思想武器,指导本党派的理论学习和建设,不断提高自身党员的参政意识和整体素质;其次,增强“吐故纳新”能力,加强自身的组织建设,不断提高自身活力。各民主党派要适应当前社会结构急剧变化的形势,增强自身组织发展的包容性,吸纳各社会阶层中的精英,不断扩大自身的社会基础和代表性,这也是一个政党保持自身生命力和活力所在;再次,进一步拓宽民主监督渠道,不断提高民主党派参政议政和民主监督能力。“中国共产党和各民主党派互相监督,有利于改善中国共产党领导,有利于加强参政党建设”[4]。在现实政治生活中,执政党也迫切需要来自参政党的监督。各民主党派要站在正确的立场上,不断提高自身参政议政能力,充分发挥自身优势,提升建言献策的质量,勇于监督,敢于监督,将民主监督与多层次多方位的社会监督有机结合,增强监督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亨廷顿.变化社会中的政治秩序[M].上海人民出版社,2008.60.

[2] 邓小平文选(第2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3.56.

[3] 胡帆,陈宇宙.政党和谐及其构建[J].理论探索,2008(1)64.

[4] 胡锦涛.在庆祝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成立5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04.9.22.

【作者简介】

颜世磊(1978.2-)男,山东泰安人,讲师,法学硕士,中共广州市越秀区委党校教师,研究方向:改革开放条件下党的建设理论与实践.

推荐访问: 构建 和谐 关系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