朋友。
宋元通宝(图1),宋太祖赵匡胤建隆元年(公元960年)铸造,是整个宋代的第一种铸钱,钱式沿袭五代时周元通宝。内方而外圆,周郭较阔,大多光背。钱文“宋元通宝”对读,仿“八分书”(隶书的一种),形制仿唐开元通宝。书体比较有趣,四个字却有两种书体,“宋元”二字更接近楷书,“通宝”二字隶书意味浓厚。
太平通宝(图2),宋太宗赵炅太平兴国年间(公元976—984年)铸造,是宋代第一种年号钱。钱文“太平通宝”对读,书体与宋元通宝类似,隶书与楷书结合,“太平”接近楷书,“通宝”接近隶书,厚重而端庄。
淳化元宝(图3),宋太宗赵炅淳化元年(公元990年)铸造。钱文“淳化元宝”旋读,为太宗亲自书写,分楷书、行书、草书三体,开“御书钱”之先河。
至道元宝(图4),宋太宗赵炅至道年间(公元995—997年)铸造。钱文“至道元宝”旋读,亦由太宗亲书,分楷书、行书、草书三体,楷书参用隶书意味,含蓄端庄、浑厚饱满,行书结体得中、隽永流畅,草书神采飞扬、功力深厚、出神入化。
咸平元宝(图5),宋真宗赵恒咸平年间(公元998~1003年)铸造。钱文“咸平元宝”旋读,楷书,棱角分明,有魏碑遗风,传为真宗御笔。
景德元宝(图6),宋真宗赵恒景德年间(公元1004~1007年)铸造。钱文“景德元宝”旋读,楷书,“德”字省略一横。
祥符元宝(图7)、祥符通宝(图8),宋真宗赵恒大中祥符年间(公元1008~1016年)铸造。祥符钱出世以来即被民间作为“吉祥钱”收藏或赠予,它象征祥瑞符命,福、禄、寿之寓意,青年男女也多以此作为定情之物。钱文“祥符元宝”“祥符通宝”旋读,楷书,端正严谨,颇有唐风,传为真宗御笔。
天禧通寶(图9),宋真宗赵恒天禧年间(公元1017~1021年)铸造。钱文“天禧通宝”旋读,楷书,唐风浓厚,据传亦真宗御笔,书风坚实厚重。
天圣元宝(图10),宋仁宗赵祯天圣元年(公元1023年)铸造。由于铸期短暂,尤显珍贵。史料记载,公元1022年宋真宗驾崩时,遗诏由皇太子赵祯即位,是为仁宗。赵祯时年13岁,还不懂政事,便由皇太后(明肃皇后)垂帘听政。其年号“天圣”,拆字作“二人圣”,意为两个圣人共同执政。钱文“天圣元宝”旋读,有楷书、篆书二体,楷书劲秀端庄,篆书有“九叠”“玉箸”之意,流转优雅。
明道元宝(图11),宋仁宗赵祯明道年间(公元1032—1033年)铸造。钱文“明道元宝”旋读,有篆书、楷书二体,篆书有“九叠”“玉箸”之意,楷书有魏碑风貌。
景祐元宝(图12),宋仁宗赵祯景祐元年(公元1034年)铸造。钱文“景祐元宝”旋读,有篆书、楷书二体,篆书有“玉箸”之意,楷书见棱见角,有魏碑风貌。
皇宋通宝(图13),宋仁宗赵祯宝元二年至皇祐末年(公元1039~1053年)铸造。钱文“皇宋通宝”对读,有篆书、楷书二体,篆书有古篆风貌。
庆历重宝(图14),宋仁宗赵祯庆历年间(公元1041~1048年)铸造。钱文“庆历重宝”对读,楷书,棱角分明,稳健沉雄,有魏碑遗风。
至和元宝(图15)、至和通宝(图16),宋仁宗赵祯至和元年(公元1054年)铸造。钱文“至和元宝”旋读,有隶书、楷书、篆书三体,隶书风格接近楷书,楷书风格接近行楷,尤其“元”字的下半部分更有行书连笔特征,篆书极富大篆古意且又不失“玉箸”之秀雅。钱文“至和通宝”对读,字体与至和元宝类似。
嘉祐元宝(图17)、嘉祜通宝(图18),宋仁宗赵祯嘉祐年间(公元1056~1063年)铸造。钱文“嘉祐元宝”旋读,有楷书、篆书二体,楷书有隶意,篆书似“玉箸”。钱文“嘉祜通宝”对读,亦有楷书、篆书二体。
治平元宝(图19)、治平通宝(图20),宋英宗赵曙治平年间(公元1064~1067年)铸造。钱文“治平元宝”旋读,有楷书、篆书二体。钱文“治平通宝”对读,亦有楷书、篆书二体。元宝、通宝钱中的篆体各有两种篆法。
熙宁元宝(图21)、熙宁重宝(图22),宋神宗赵顼熙宁年间(公元1068~1077年)铸造。熙宁元宝系小平铜钱,钱文“熙宁元宝”旋读,有篆书、楷书、隶书三体,篆书古意甚浓,楷书唐风浑厚,隶书中正端庄。熙宁重宝系大钱,钱文“熙宁重宝”旋读,亦分篆书、楷书、隶书三体。
元丰通宝(图23),宋神宗赵顼元丰年间(公元1078~1085年)铸造,在宋钱中,元丰钱铸额最大,出土数量也最多。钱文“元丰通宝”旋读,有篆书、隶书、行书三体,一字数体,字形多变,书法艺术水平颇高。特别是其中的隶书钱文,结构严整,笔锋雄健,相传为苏东坡手迹,有“东坡元丰”之称。
元祐通宝(图24),宋哲宗赵煦元祐年间(公元1086~1093年)鑄造。钱文“元祐通宝”旋读,有行书、篆书二体,据传出自司马光、苏东坡之手。行书文字潇洒奔放、不拘一格,有超世脱俗之感,篆书古意甚浓。
绍圣元宝(图25),宋暂宗赵煦绍圣元年(公元1094年)铸造。钱文“绍圣元宝”旋读,有篆书、行书、隶书三体,篆书近乎小篆味道,行书酣畅淋漓而劲秀得体,隶书端庄、大气,不失优雅。
元符通宝(图26),宋哲宗赵煦元符年间(公元1098~1100年)铸造。钱文“元符通宝”旋读,有楷书、行书、篆书三体,楷书形态工整而品格隽美,行书笔随意行、潇洒无拘,篆书多取“玉箸”笔意。
圣宋元宝(图27),宋徽宗赵佶建中靖国元年(公元1101年)铸造,也是宋仁宗皇宋通宝之后另外一种未以皇帝年号命名的非年号钱。钱文“圣宋元宝”旋读,有行书、篆书二体,行书俊朗有力,篆书长“宝”字盖,字形优美。
崇宁通宝(图28)、崇宁重宝(图29),宋徽宗赵佶崇宁年间(公元1102~1106年)铸造,崇宁是宋徽宗赵佶的第二个年号,其取继承宋神宗常法熙宁之意。钱文“崇宁通宝”旋读,为徽宗亲书,字体刚健瘦硬,别具一格,号称“瘦金体”。“宝”“宁”二字冠点稍长且微向左倾,长点“崇”字,斜丁“宁”字,高走之“通”字均为其重要特征。钱文“崇宁重宝”对读,隶书,书法雅致庄重,古朴方正,法度严谨,浑厚有力,相传出自权臣蔡京之手。
大观通宝(图30),宋徽宗赵佶大观年间(公元1107~1110年)铸造。钱文“大观通宝”对读,瘦金体,亦为徽宗亲书,铜质厚重,铸造精致。
政和通宝(图31),宋徽宗赵佶政和年间(公元1111~1117年)铸造。钱文“政和通宝”对读,分篆书、隶书二体。特色之处是隶书中杂有楷意,也被一些人称作楷书。
宣和通宝(图32),宋徽宗赵佶宣和年间(公元1119~1125年)铸造,“宣和”乃皇上常处“宣和殿”命其年号。钱文“宣和通宝”对读,铸工工艺优良,钱文书法富于变化,分篆书、隶书二体。
可以说,北宋钱币承载着中华民族在那个时代融经济、政治、艺术、文化、民俗为一体的历史精神,北宋的钱币在数量上、种类上、工艺上都堪称古钱之最,在艺术高度上也秉承了美学巅峰时代的诸股艺术特征,远超历代前朝,而后世也难以与之比肩,同时又开了“御书钱”之先河。北宋钱币文化的多彩多样,在中国货币史上留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
推荐访问: 异彩 纷呈 币海遗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