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耳发炎本身是一种常见疾病,又称之为中耳炎。该病一般常发8岁以下儿童群体,其他年龄段也有发生,属于一种普通感冒、咽喉疼痛引发的上呼吸道感染并发症。
什么是中耳炎?
概述:中耳炎(tympanitis)会累及中耳全部或周边结构,导致其发生炎性病变,集中发病在儿童群体内。一般分为化脓性或非化脓性。化脓性包括:气压损伤性、分泌性,化脓性包括:急性、慢性。
中耳炎常见症状包括:听力下降,耳闷、耳朵有明显的堵塞感、耳鸣、耳痛等,常发感冒后,一般发生前无征兆。
病因:1、中耳黏膜急性化脓性炎症,一般是咽鼓管途径感染导致(肺炎球菌、流感嗜血杆菌),或咽鼓管咽口、管腔黏膜充血、肿胀,出现运动障碍,进而引发中耳炎。2、鼻涕中含有大量的细菌或病毒,在用力擤两侧鼻孔时,受到压力的压迫会导致鼻涕朝着鼻后孔转移,到达咽鼓管,引发中耳炎。3、游泳时水经过口到达中耳引发中耳炎。4、婴儿仰卧位吃奶,导致奶汁经咽鼓管呛入中耳引发中耳炎。5、吸烟/吸二手烟,也会易发中耳炎。6、长时间用耳机听摇滚类的大分贝的音乐,易发慢性中耳炎。
一、中耳炎的症状
1.化脓性中耳炎
(1)急性化脓性中耳炎 由化脓性细菌感染导致,伴随着耳痛,会出现流脓现象。小儿症状明显成人,伴随着发热或呕吐,严重还会并发颅内疾病,比如:脑膜炎、脑肿胀等。
(2)慢性化脓性中耳炎 具有化脓性炎症,临床较为常见,一般会导致听力下降、持续性流脓、鼓膜穿孔等,严重会并发颅内疾病。患者全身症状轻重不一。耳深部疼痛,逐渐加重。听力减退及耳鸣,耳聋轻重不一,因多是单耳发病,易被忽视。
2.非化脓性中耳炎
(1)听力下降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一般多发感冒后,也可发生在飞机下降、潜水后,听力下降较为显著,且存在“自声增强”现象。这类疾病患者耳聋严重程度存在波动,若耳屏改变或头位改变,听力有所改善。若患者中耳积液(质地粘稠),听力不会因头位变动发生改变。儿童病症多见听力下降,注意力不集中,看电视要求音量过大。
(2)耳痛 急性分泌性中耳炎也存在轻微耳痛,疾病出现继发感染,也会出现耳痛。
(3)耳内存在显著的闷胀感、闭塞感。
(4)耳鸣现象不严重,或间接性,头部运动或擤鼻、打呵欠可听见气过水声。少数患者可能出现耳内分泌出水,但持续时间相对较短,一般为数小时或1d。
(5)急性期鼓膜周边为放射状血管纹,鼓膜部内陷,耳镜检查可见光锥缩短或变形,甚至是消失。锤骨柄呈向后或向上移位,锤骨存在明顯短突或外突。鼓膜没有正常光泽,考虑与鼓室积液有关,鼓膜颜色为淡黄、橙红或琥珀色。慢性鼓膜患者鼓膜颜色为白色或灰蓝色。鼓室内积液多,可见鼓膜外突,限制了鼓膜活动度。若耳朵分泌物为浆液性,且占据整个鼓室,可见鼓膜内的液平面。
二、中耳炎治疗措施
1.先治疗上呼吸道感染性疾病(如慢性鼻窦炎、慢性扁桃体炎。),采取相应的消炎措施。
2.药物治疗,选择单纯局部用药,比如:抗生素水溶液、抗生素类药物、抗生素与类固醇激素类药物(混合液)。就中耳炎治疗、耳道炎治疗,可选择0.25%的氯霉素液、氧氟沙星滴耳液、氯霉素可的松液等药物治疗。
3.局部用药注意事项
(1)用药前 先清洗外耳道、或中耳腔内的脓液,一般使用3.0%双氧水、硼酸水清洗,用棉签将脓液擦净或使用吸引器将耳内的脓液吸净之后进行用药。
(2)脓量多时 使用水剂清洗、量少则使用硼酸酒精清洗。
4.鼓膜大穿孔影响听力,可行鼓膜修补术或鼓室成形术。
推荐访问: 中耳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