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中职招生难”求解

“中职招生难”求解

时间:2022-05-14 14:25:04 来源:网友投稿

【中图分类号】G717 【文献标识码】C 【文章编号】1005-6009(2015)08-0053-02

客观存在的职业教育吸引力不足的问题,确实是制约职业学校招生难的现实课题。虽然有现实中的成功个案,但是不能“以一驭万”,因此,一方面要充分认识到中职招生难问题的严重性,另一方面要敢于直面招生难的现状,并切实采取有效的化解措施。

中职招生难的原因何在?

首先是对职教的正确认识滞后,职业教育长期以来被普遍认为是二流的“劣等教育”。其次是社会舆论的错误引导。一方面高校、普高招生异常火爆而高校毕业生就业十分困难,另一方面中等职业教育毕业生就业形势非常看好而招生十分困难,两者反差强烈。第三是升学的不理智选择。第四是劳动者的生存状态不佳。长期以来,人口众多的中国一直是依靠廉价劳动力来支撑企业发展,因此劳动者的工作环境、工资待遇等一直处于低层次的运转状态。现实的生存和发展状态影响人们的职业预期,更影响着人们的职业选择。与操作技能型职业最为密切的职业教育就自然会陷于人们的尴尬选择中。

招生难的解决,在于切实增强职业教育的吸引力。21世纪以来,中国政府对职业教育的发展连续做出重大决定,《关于大力推进职业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国发〔2002〕16号)和《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05〕35号)等政策文件,不仅从国家战略层面进一步提升职业教育对促进人的发展的功能认识,而且从社会舆论层面指出要“广泛宣传职业教育的重要地位和作用,宣传优秀技能人才和高素质劳动者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中的重要贡献,提高全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认识,形成全社会关心、重视和支持职业教育的良好氛围。特别是《关于加快发展现代职业教育的决定》(国发〔2014〕19号)提出,要引导全社会确立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技术、尊重创新的观念,促进形成“崇尚一技之长、不唯学历凭能力”的社会氛围,提高职业教育社会影响力和吸引力。《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提出要增强职业教育吸引力,并实施系列支持性的政策措施。

中职招生实践层面的有效措施,一是职业教育的招生主体绝不仅仅是职业学校,而是招生学校与生源学校的结合。多年的实践证明,仅仅是招生时职业学校到生源学校去宣传职业教育是不够的。不仅宣传时间紧,而且媒体上的各种招生宣传良莠不齐,有效时间内招生信息的集中轰炸,让学生难以选择。况且招生中的虚假宣传和变相诋毁他校的行为时有发生。因此,所有的招生宣传,不论是纸质文本还是媒体宣传,一律应由教育主管部门审核后方可发布。特别是发放到初三毕业生的纸质招生宣传文本,必须由生源学校发放到学生。二是职业教育招生的宣传方式不仅仅是升学指导,更是升学指导与职业指导的结合。职业教育是定向专业教育,因而职业教育的招生不只是升学的问题,更关乎学生未来的职业生涯发展。所以,在关注学生考分的基础上,更要关注学生的兴趣、爱好、特长等,尽可能使学生的专业选择与学生的职业兴趣正相关。当下教育改革的呼声,就是将职业指导课程适度前移至初中阶段,这是必然也是趋势。三是职业教育招生的宣传内容不仅仅是教育政策,而是教育政策与就业政策的结合。国际著名职业教育专家福斯特就提出:受训者在劳动力市场中的就业机会和就业后的发展前景,是职业教育发展的关键因素。只有将升学需求与未来的职业预期相结合,才能有效地改变学生不愿当工人而连带引发的不愿就读职业学校的心态。因此,职业教育招生的宣传重点是国家的产业发展与就业政策。只有严格执行劳动就业准入制度,切实提高技术工人的初始薪酬水平,才能真正扭转学生对职业教育的错误认识。在实际招生过程中,许多职业学校与校企合作的企业联合开展招生宣传,学生“入校就入厂,招生即招工”的做法就是行之有效的好举措。

(作者单位:江苏省海安县教育局)

推荐访问: 求解 中职 招生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