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 “动画片是儿童美术片”是中国延续已久的观念,中国国产动画片大多是以教育少年儿童为主要目的。而在动画两大强国美国和日本,动画作品都有不同年龄层次的受众群,老少皆宜,有广泛的影响力。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的出现说明国产动画开始逐渐扩大原本的受众群,从儿童专属向动画全民化转变。本文试从《魁拔之十万火急》这部电影的故事选材方面,分析国产动画电影从儿童专属向全民化转变过程中取得的成功以及遇到的问题。
关键词 国产动画 儿童专属 全民化
一、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简介
《魁拔之十万火急》是由北京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历时两年制作出品的一部优秀国产动画电影,于201]年7月在全国各大院线上映。2011年7月,包括《魁拔之十万火急》在内的多部优秀国产动画电影集体上映,这似乎让国人漫迷和中国动画人看到了国产动画重新崛起的希望。但良好的口碑并没有为《魁拔之十万火急》赢得良好的票房成绩。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似乎以悲壮的步伐迈出了国产动画转型的第一步。时过境迁,就当人们以为《魁拔之十万火急》逐渐淡出人们视野的时候,在去年12月结束的2011年中国动画学会“美猴奖”最终获奖名单中,我们又看到了《魁拔之十万火急》的身影。
在去年暑期档上映的动画电影,除了《魁拔之十万火急》外,还有《藏獒多吉》《兔侠》《赛尔号》《摩尔庄园之冰世纪》。与同期上映的动画电影相比,《魁拔之十万火急》有一个很明显的特点,即其所定位的受众群为1 4周岁以上的青少年和成人观众,而其余四部动画电影的受众群均面向低幼儿童。可以说, 《魁拔之十万火急》是中国原创动画电影在受众定位方面一次大胆的尝试和可喜的转变。
中国动画的受众问题已是一个老生常谈的问题,“‘动画片是儿童美术片’是中国延续已久的误解。”随着上世纪70年代末改革开放的推进,不断有国外优秀的动画片进入我国,从早期的《圣斗士星矢》《灌篮高手》到皮克斯和宫崎骏的动画电影,这些外来动画片伴随着一大批70后、80后的成长,在我国逐渐形成了一大批铁杆漫迷。这批漫迷如今大多已经走上了工作岗位,但是他们对动漫的热情却丝毫不减,这些受众一方面继续追捧日本、美国动画,一方面又期待着中国动画的崛起。这说明,动画绝对不仅仅是属于儿童的艺术形式。此外,仔细研究国际上有影响力的动画公司,如迪士尼公司和宫崎骏的吉卜力工作室,这两大公司所创造的商业动画形象都没有将他们的动画定位在“儿童片”的层面,而是面向各个年龄阶段的动画受众,这使得他们所创造的动画形象得到了全社会的广泛认知。
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的出现让人惊喜,它似乎有意打破中国动画是作为儿童教育工具的桎梏。《魁拔之十万火急》出现的目的,也是希望打造一个全民化的动画品牌形象。
(一)《魁拔之十万火急》在剧本题材选择上的突破与局限
青青树动漫科技有限公司在策划“魁拔”这一项目之前,对国内外市场进行了详细的调研。调研内容包括哪些题材的动画片最受欢迎,一系列调研结果显示,“少年热血”类动画片最受欢迎。“少年热血”类动画大致可以理解为“情节跌宕起伏、环环紧扣,以天马行空的想象力与激动奋进的主题著称”的动画作品。无论是在东方还是西方,励志一向是动画片中经久不衰的主题。而且各个年龄段的人都有属于自己的英雄梦,因此,“热血”动画比较容易发展各个年龄层级的受众群。所以在类型选择上,《魁拔之十万火急》选择了热血题材,讲述了一个小人物追逐梦想的故事。
(二)《魁拔之十万火急》在叙事上使用了美、日固有的童话叙事模式
要成就一部适合全年龄阶段观看的动画,首先要在剧情上做到能够吸引各个年龄阶段的观众,也就是说剧本不能写得太浅显而让成人觉得过于幼稚,也不能写得太复杂让低年龄阶段受众失去兴趣。我们从迪士尼和吉卜力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改编自经典童话故事或者民间故事的动画作品较多,即便是近几年的原创剧本动画,也坚持沿用了童话叙事结构模式。这种童话叙事模式大致可以概括为:故事的开端为平静的生活,故事的发展为遇到了困难,故事的高潮为如何解决困难,故事的结局为成功解决了困难,生活又趋于平静。主人公也在这段经历之中得到了磨练与成长。《魁拔之十万火急》是《魁拔》系列动画电影的第一部作品,虽然我们还没有看到整个系列的结尾,但是我们也不难揣测出整个故事的叙事框架基本是按照美、日固有的童话叙事模式构筑。
(三)选择原创剧本进行创作
上文中提到,美、日动画电影剧本大多改编自经典的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这样做很大程度上是因为童话故事和民间故事为大众所熟悉,剧情本身比较普及,有固定的受众群。回顾国产动画发展的20年,改编自本国民间故事的动画不在少数,在看到改编动画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我们也不能忽视改编过程中存在的问题。最近几年的一些改编动画作品大多存在两方面的问题,一是与当代社会脱节,一味地模仿经典动画,缺乏现代元素,让观众失去了兴趣。二是加入了太多当代社会的负面现象,让观众一下子不能接受。这让观众或多或少的对由民间故事改编的动画丧失了信心。在这一点上,《魁拔之十万火急》可以说是完完全全的原创剧本,影片中所构建的是一个全新的世界。用制作人武寒青的话说:“我们要讲一个充满仁义礼智信的中国式玄幻架空的故事。这样的故事,需要一个完整严谨的世界观,比如《哈利·波特》《指环王》,故事里的种族、国家以及各种体系都很完整。”《魁拔之十万火急》这部电影在开头用了将近10分钟来叙述这个虚构世界的历史,出场人物较多,每个人物的出场时间较短,这些神族、人族和魔族的关系又比较复杂,不同种族人物造型方面的差异也不是很大,所以观众在观看的时候对这个新世界的信息量接受是有限的。我们拿大众熟知的《哈利-波特》和《魁拔之十万火急》来做比较,两者的相同之处在于其都构建了一个虚拟的世界,拥有了除人族以外的其他种族,增加了作品剧情的假定性。二者的区别是,第一,前者的优势在于,在电影拍摄之前有同名小说畅销的市场,观众在看电影之前已经通过文字对影片所构架的世界有了大致的了解。后者则不同,其是在电影公映之后才有小说上架,小说上架没有对影片造成一定的影响力。第二,前者并没有完全颠覆现实世界,只是虚构了一个凌驾于我们的世界之上,但是并不为人类所熟悉的魔法世界。而后者则建造了一个完全虚构的陌生世界。第三,在电影叙事上,前者的叙述方式是循序渐进的,像剥洋葱一样一层层的揭开这个魔法世界内部的冲突和矛盾。后者则是在电影的开端就揭示了这个世界的主要矛盾,然后再以矛盾为中心展开情节。
二、《魁拔之十万火急》受众的转变
笔者将去影院观看动画电影的受众分为三个群体:5~11岁的儿童,12~30岁的青少年和青年,30岁以上的青壮年和中年人。5~11岁的儿童是国产动画电影的主要受众群,无论什么题材,什么风格,只要是动画片儿童都爱看,但是
儿童是没有自主购买能力的,多数都需要家长买票或陪同。12~30岁的青少年和青年一般都有自主购买能力,并且其中很大一部分人是动漫发烧友,有一定的消费潜力。30岁以上的观影群多数是陪同子女观影的受众群,自身对动画片兴趣较弱。
以往国产动画电影的主要受众为5~11岁的儿童,所以主要观影人群为儿童和陪同观看的中年人。12~30岁的青少年和青年受众群较小,这在某种程度上说明了国产动画电影在第二阶段受众群方面缺失严重,并且大多数陪同观影的中年人对国产动画电影低幼化的故事内容感到苦闷。《魁拔》是一个系列,不仅仅只有一部动画电影《魁拔之十万火急》,同时期还有漫画在连载刊登,在青少年中已经形成了一定的影响力。这在一定程度上借鉴了日本漫画动画化的固定模式,但是日本动漫产业发展早已成熟,受众群年龄段下至3岁孩童上到80岁白发翁。而以《魁拔》为代表的国产动画电影发展还有很长一段路要走。
我们把电影看作是一场造梦之旅,电影本身就是造梦者营造的虚拟梦境,观众作为这场梦境的入梦者除了要感受造梦者带来的光影幻像,也需要寻觅其所要表达的真实含义。如何吸引不同年龄群的受众,让其在观影过程中能够各取所需,这需要每一个动画人认真思考。众所周知,大多数商业电影的受众群并不都是专业电影从业者,因此他们很难从电影的形式、拍摄手法以及镜头语言等方面来欣赏电影本体的艺术性。所以画面的直观美感、流畅的故事情节和角色塑造才是吸引大众的主要手段。
如何制作出适合受众观看的动画电影,笔者认为有三个方面需要创作者仔细斟酌:一、受众的身份认同;二、受众的民族观念;三、受众的审美心理结构。
(一)受众的身份认同
所谓“受众的身份认同”,就是在电影中塑造让受众觉得熟悉的人物或者故事情节,让受众在观影之前心中已存有“情感的储备”。这样能让受众在观影的过程中更加容易理解角色所要表达的想法,也更容易接受故事剧情的发展。比如《魁拔之十万火急》的主角蛮吉被设定成一个学习妖侠之道的小学徒,他憧憬着有一天能成为大英雄,这与大多数青少年的身份状态是很相似的。这样自然使青少年和青年受众与蛮吉之间产生了强烈的共鸣。《魁拔之十万火急》的另外一个主角蛮小满则是一个中年不得志却仍旧为梦想奋斗的人物形象。这种形象与当今很多中年人的境况类似。中年受众大多能在蛮小满身上看到自己的影子。
(二)受众的民族观念
“儒家与道家支撑着中华民族传统的心理结构,道家讲究‘齐物’,把人看作是自然的一个组成部分,在自然的怀抱中去求得精神的慰藉,以至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儒家讲究‘仁者爱人,发乎情,止乎礼义,情感的表达要怨而不怒,乐而不淫,哀而不伤。’”中华民族受儒道两家影响,追求平和中庸。《魁拔之十万火急》一片以华夏民族传统文化为参照,人物善良、剧情中“慈母严父”等设置无不体现着中华民族所特有的品格。这样的世界观设置容易被中国观众所接受。
(三)受众的审美心理结构
受众的审美心理结构除了受本民族观念影响,还受自身生活的环境等各种因素的影响。笔者认为中国文化对中国受众审美心理结构有着关键的影响。从中国古代民间传播的文学作品来看,具有中国文化色彩的叙事大多包括三方面的内容,一是传奇化,二是菩恶分明化,三怜苦情节。《魁拔之十万火急》中的卡拉肖克·潘高大俊美,一身贵族气质,举止优雅,是我国传统审美中的典型人物。《魁拔之十万火急》中天神和各族妖侠与魔王魁拔这两大阵营分类明确,也符合我国传统叙事菩恶分明的特点。怜苦情节则表现为蛮吉辛苦的学习过程以及蛮小满一次次失败却一次次不服输的奋斗过程。
结语
中国动画电影若要做到受众全民化,就要从受众的身份、民族观念、审美结构等三个方面一一分析。笔者认为《魁拔之十万火急》的出现是中国动画电影全龄化发展的一个好的开端,无论结果如何,《魁拔之十万火急》出现的本身就意味着中国动画电影将不再是儿童专属的教育片,而是朝着全民化电影的大方向迈进。
推荐访问: 动画 选材 受众 中国 剧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