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前位置:智城范文网>范文大全 > 征文 > 精品课程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精品课程在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时间:2022-05-15 14:10:06 来源:网友投稿

zoޛ)j馟i--9rدy:nj׭橦Xjب깩b'(櫞)y޺%{^{!8^{^{!-קȧ뫢Z yدם{h
 ׬
躖u'%wB楊ܜyݶبmy!x0jƝ^v-^ם.^欶بmy!x&zhwi)m^rh�~׫j!۝z{l$-j*޳('x-諝.n7+ޗ'j[ayylaz(akޢ%
קbq^ũbvub'Ƭyڗ+方案,不刻意向学生介绍精品课程。精品课程组采用精品课程与传统教学相结合的教学方法,带教老师除日常的带教讲授以外,向学生详细介绍精品课程的使用和学习方法,并在固定时段,于网上在线答疑。在实习结束前,两组实习生填写教学评价表,作为教学效果的主观评价依据;对所有实习生进行书面考核,以考试成绩作为教学效果的客观评价依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对上述评价结构进行统计学分析。

1.3 主观评价指标 由带教老师采用问卷调查方式对传统教学组和精品课程组学生进行无记名填写教学评价表,当场收回评价表。问卷由研究者参考文献自行设计,共7个条目,用于询问医学实习生在临床教学后对神经科知识的掌握情况,理论结合实际及自我学习能力的提升情况,调查结果用百分数表示。

1.4 客观评价指标 实习结束前,对医学实习生就神经病学专业知识进行书面理论考核和临床病例分析,采用难易程度相似的试卷,按统一评分标准进行评分,以百分制进行评分。

2 结果

对照组传统教学组相比,采用精品课程和传统教学结合教学的实验组学生在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所学知识联系与应用、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交流方面均有明显提高,在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理论联系实际等三个方面,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1。

实习结束后,两组学生理论知识的书面考核结果提示精品课程实验组的学生成绩明显高于传统教学组,且两组有显著统计学差异(见表2)。而对病例分析的考核结果可见:精品课程实验组的学生成绩略高于传统教学组,但两组之间无显著统计学差异。

3 讨论

传统教学方法是以传授知识为主要目的,教师为主导的教学行为。而精品课程的教学立足于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通过课内与课外的结合、人脑与机脑的互动,实现1+1>2的教学效果[1,2]。在整个教学过程中,以学习为中心,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达到了教与学的相互促进,有利于提高学习能力和兴趣的培养,而并非对学生进行一味的“填鸭”[3]。本研究中,精品课程实验组的学生在自学能力和学习兴趣等方面都较传统教学组学生有显著提高。可见,精品课程教学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真正做到对学生的教育,而非单纯的教学。

精品课程通过开放精品课程网站、扩大了教学空间和学习空间。相对于传统教学方法,精品课程教育可以突破校际封闭状态,实现教育资源共享,提高教学整体水平,从而弥补前者在教学资源和水平方面的不足,对于师资队伍的建设也有一定的帮助[4,5]。本研究中精品课程实验组的学生对知识的了解和掌握,以及书面考核的成绩等方面明显优于传统教学组。提示精品课程教学可以在现有教学资源不变的情况下,显著提高教学质量,使学生最大程度获益。

精品课程教育在医学教学过程中,由于其不受时间和地点的限制,可以实现即时教学,随时问答,缩短师生之间的距离,有利于增进师生之间的沟通。本研究结果亦发现:精品课程实验组的学生在师生之间的沟通方面,较传统教学组具有明显的优势。

另外,精品课程组在培养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分析解决问题能力及病例分析能力等方面,略优于传统教学组,但没有显著统计学差异,提示尚需进一步完善相关的教学方法[6],或结合其他教学方法,如PBL教学法,从而切实提高学生各方面的综合能力。

4 结论

运用精品课程教学法于神经病学的临床教学中,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着积极的作用,不仅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学习内容,促进所学知识联系与应用,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增进师生交流方面,值得在今后的临床教学中加以推广利用。

参考文献:

[1]孙锦茹,董旭梅,尹文博.实施精品课程工程全面提高教学质量[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版);2005,06:12-14.

[2]李忻, 纪耀华, 白雪洁等. 精品课网站的作用[J].中国当代医药;2013, 03:150,152.

[3]汪崇文, 方亮. 交互功能在精品课程网站中的开发与实现[J].黄石理工学院学报;2011, 1: 25-27.

[4]柴欣, 于明, 武优西. 在精品课建设中提升教师的教学科研素质与水平[J]. 教学资源与平台建设. 2009,12: 142-143.

[5]王雪引. 浅议精品课程在教学工作中的作用[J].甘肃科技纵横;2008, 01: 136-137.

[6] 尹德志. 精品课程建设中应注意的几个问题[J]. 学术专业发展相关性研究与探讨. 2007, 3:65, 67.

编辑/冯焱

推荐访问: 临床 精品课程 医学 教学中

版权所有:智城范文网 2010-2025 未经授权禁止复制或建立镜像[智城范文网]所有资源完全免费共享

Powered by 智城范文网 © All Rights Reserved.。粤ICP备20058421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