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月15日,以“开创国企改革新局面——从谋划走向实干”为主题的2018国企管理年会在京举行。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出席会议并讲话。
本次会议由《国企管理》杂志和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创新世界周刊共同主办。来自财政部、国务院国资委、国家税务总局、中国社会科学院和各地国资国企监管部门、中央企业、地方国企、大专院校和研究机构的200多名代表参加会议。
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副理事长、《国企管理》杂志总编辑、创新世界周刊总编辑孙明华、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副院长白景明先后致欢迎辞,中国企业管理研究会会长黄速建致开幕辞。
孙明华在致辞中介绍,在改革开放四十周年纪念大会即将召开之际,本届国企管理年会在京举行,可以说意义重大。最终确定本届年会的主题为“开创国企改革新局面——从谋划走向实干”,主要是基于10月份的《国企管理》和相关专家赴广东的调研。这是紧跟习近平总书记脚步,为寻找新时代国企管理创新样本而展开的一次记者、专家联合探寻。本届年会的目的,就是为开创国企改革新局面凝聚共识、汇聚智慧。
白景明在欢迎辞中对本次会议表达了期待:年会举办,就是要研究中国国有企业的特定地位与不可替代的作用。深化国有企业改革,不是简单的占有率的问题,而是如何使国家经济安全可持续发展,提升发展水平。国有企业在就业、财政、税收当中的地位重要,要保持相对稳定,这是关于中国长治久安的问题。



黄速建在致开幕辞时指出,40年来,国企改革走过了不平凡的历程,成为国家经济的顶梁柱,同时目前国有企业还存在不少短板。他说:“本次年会,要深入贯彻落实党的十九大精神,寻找新时代国企样本,总结和推广国有企业管理创新成果和先进经验,推动国有资本做强做优做大。”


圍绕“新时代深化国企改革的中心地位”这一主题,财政部原副部长朱光耀、国务院国有重点大型企业监事会原主席季晓南分别作了主题报告。
朱光耀在报告中解读了全球经济形势,深入挖掘了IMF对全球经济增长率最新预测、2017年主要经济体的经济指标、2017年主要经济体按购买力平价计算GDP情况、WTO对全球货物贸易增速的最新预测、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货物贸易情况、2017年全球主要经济体服务贸易情况、2017年中国与主要贸易伙伴贸易情况、美国税改及其对中国的影响、美联储利率变化与缩表计划,以及全球各主要经济体央行资产负债情况等数据背后的经济形势变化信号,指出2019年的经济形势或将高度不确定,要坚持党中央国务院“稳中求进”的发展方针,在多边体系下解决贸易争端。朱光耀指出:“趋势的变化,提醒我们全球经济下行的压力在增大。”
季晓南在讲话中指出:在回顾和总结国有企业改革40年历史、部署和安排未来的国有企业改革时,有必要对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些重大基本问题进行再思考和再认识。国有企业改革再出发,存在几个方面的背景:一是围绕国有企业改革一些重大基本问题的争论没有根本解决,二是围绕民营经济的争论涉及到国有经济与民营经济的关系,三是中美贸易战涉及到的“竞争中性原则”也事关国有企业改革。
季晓南强调,根据竞争中性原则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有几个问题需要思考和研究:一是关于国有经济的功能和定位,二是关于如何理解和落实竞争中性原则,三是关于政企分开,四是关于竞争中性原则在我国的法律地位和制度保障问题。
围绕国企改革“大胆务实向前走”这一主题,中国企业研究院执行院长、首席研究员李锦、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党委委员彭建国、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公共资产研究中心主任文宗瑜先后做主题报告。
李锦探讨了中国国企改革逻辑起点、运行结构及理论体系中的重大问题。李锦认为重视国企改革逻辑起点问题很有必要,并就国企改革运行结构、理论体系研究进行了详细阐释。在报告最后,他给出了2019年国企改革十大趋势预测:一是建立新经济体系,重新洗牌,向主业集中;二是代理、授权、监管制度完善,向人大报告;三是授权经营体制改革,激发改革活力;四是经营权下放,三层架构体制的形成;五是公司制变虚为实,建立现代国企制度;六是企业三项制度改革,内在活力激发;七是去产能、去杠杆,新旧发展动能接续转换;八是混合所有制改革加快,民资进入垄断行业;九是分配机制改革,职业经理人制度完善;十是结构调整,开拓国内市场。



彭建国认为,国有企业改革难,难在思想认识的统一,目前存在稳步推进论、速度缓慢论、操作迷茫论等论调。彭建国提出,国企改革应坚持“三要,三不要”——要大改,不要修枝打叶;要真改,不要表面文章;要快改,不要等待观望。“留给我们的时间不多了,国企改革的顶层设计指出的时间是到2020年,要取得突破性进展,时间紧,任务重。”彭建国说。
文宗瑜以“通过破产申请与保护支持更多危困国企渡过困境——破产管理人组建及介入”为主题,论证了中国经济运行进入中长期缓慢下行通道的背景,提出了在经济运行新困难期面对倒闭潮的应对措施。他认为,2019年要组建更多“破产管理人”,成立破产管理人协会,让破产管理人来主导危困国企的资产重组与股权重整。
围绕“抓好中国特色现代国有企业制度建设”这一主题,中国社会科学院工业经济研究所所长黄群慧、国企管理杂志出版人、中国轻工业出版社党委书记才大颖、中国国际税收研究会副秘书长靳东升、国务院国资委研究中心研究员胡迟分别从不同侧重点进行分析。





黄群慧指出,国企成为世界一流企业要“过三关”,即改革关、管理关、竞争关。他认为,目前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存在八个知行误区。他提出,国有企业高利润的背后,主因是上游产品价格因素,从中长期看国有企业存在资产总体创收创益能力下降等问题。他还针对美国对华进行贸易调查的根本原因进行分析。他认为,美国进行调查的根本目的是维护美国在高科技领域的利益,遏制中国向制造强国转型。“美国开展贸易战有传统、有经验,我国应有‘短期准备共度时艰、长期积极战略应对’的基本指导思想。”
才大颖指出,要深化国有企业改革,推动品牌战略突围。他提出,抓好国有企业品牌生态建设,有三个关键点:一是品牌架构规划要有多元化思维,在准入要求、发育程度、竞争状况、文化背景等完全不同的市场环境,仅仅以单一的品牌管理方式来应对,将很难对付竞争对手。二是品牌管理要有系统化思维,品牌管理不仅仅是市场营销、策划广告,而是系统化过程,包括策略制定、形象策划、全球管理等。三是品牌建设要有持续化思维,品牌建设不是一年一年割麦子,而是在种一棵功在当代,利在千秋的参天大树。
靳东升通过国内税务管理和跨国税务管理两部分来解读现代国有企业制度的税务管理。其中在跨国税务管理部分,他特别提到对外工程承包的税务管理与规划,以及跨国投资经营的税务管理。
胡迟表示,国有企业改革之前的提法是经济体制改革的“中心环节”,现在是“中心地位”,中国特色的国企制度表现在党建与现代企业制度结合,以及国有资产信息公开制度两个方面。胡迟表示:国企党建是中国特有国情下的创举,同时要深入探讨党委会與董事会的关系安排,以及需要明确党委会决策的权利、责任一致;国有资产经营情况报告制度在中央落实之后,地方也开始行动,信息披露对于改善国企治理,将起到很好的作用。
本次会议还围绕不同主题开展了三场高峰对话。
第一场高峰对话的内容是“唯创新者强”专题报告创新成果展示环节。广州高速公路有限公司营运分公司总经理董军、中国五矿集团中冶华天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惠莹、上海国际机场股份有限公司交通保障部总经理曹流、广州市水务投资集团有限公司总经理吴学伟等四位嘉宾分别通过报告的形式展示了四家公司的创新成果。

在以“大财务思维与财务管理转型”为主题的高峰对话中,财政部《财政科学》《财政研究》副主编邢丽、中央财经大学教授祁怀锦与中国核工业集团有限公司财资部主任赵强、中交第二航务工程局有限公司总会计师刘东进、中国原子能工业有限公司总会计师王剑锋、广西建工金控投资有限公司副总经理陈白宇、首钢长治钢铁有限公司计财处书记兼副处长冯云林,共同探讨了在企业内外部环境发生变化的新形势下,CFO面临着的巨大挑战,以及把控趋势、优化战略的途径。嘉宾认为,内外环境、技术创新等因素迫使财务人员进行角色转型,提升价值创造能力。
在第三场以“国有企业家的新使命”为主题的高峰对话中,中国社会科学院管理科学研究中心副主任杜莹芬、中国财政科学研究院财务与会计研究中心主任徐玉德担任本场主持,他们与中国电建集团国际工程有限公司总经理宋东升、中信资产运营有限公司总经理杨劲、陕西钢铁集团有限公司党委书记、董事长杨海峰、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四研究所副所长王建明、广州医药有限公司总裁陈光焰进行了交流。嘉宾认为,企业家不是民营企业专利,要把想改革、谋事业、善经营的企业家大胆用起来,把有思路、有闯劲、有潜力的年轻人提起来,推动国有企业家队伍发展壮大。
会议还举办了“2018全国国企管理创新年度成果报告”发布仪式。
推荐访问: 实干 谋划 走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