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近年来,随着国民经济水平的发展,建筑市场也呈现出一片繁荣的发展趋势,很多中型、大型和特大型的高层建筑和住宅小区相继出现,在施工技术的进步下,各种新工艺、新设备、新材料也层出不穷,但是,这也无形中增加了施工过程的危险源,火灾、高空坠落、触电、物体打击、机械伤害、深基坑土方坍塌等很容易造成施工过程中的财产和人员损伤,这对于建筑工程的安全造成了严重地威胁。虽然国家在这一方面也制定了完善的管理措施,但是由于各类因素的影响,很多施工企业在施工过程中未严格的按照管理意见来执行,为了保证工程的施工质量以及施工人员的人身安全,必须要加强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
【关键词】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监督
1 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制的落实
1.1 建立健全安全生产责任制和制定安全生产管理目标
转变监管理念,将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前移。项目开工前,建立项目安全管理架构,根据制定的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对项目安全管理人员是否落实安全生产管理责任进行定期考核和内部督查。
1.2 实行企业领导带班作业制度
施工企业安全主要负责人在进行关键工序和重要施工部位作业时,须带班旁站作业,并参与验收签字;项目负责人作为安全生产第一责任人,必须常驻施工现场;项目专职安全员必须在危险性较大工程施工时进行旁站。
1.3 施工企业建立落实安全检查制度
安全检查可分为定期检查、分级检查和专项检查。定期安全检查包括公司对在建项目进行月检、季检或年度安全检查。分级检查包括企业安全负责人组织开展企业安全生产大检查;项目部对各施工班组进行每周检查和专职安全员每天进行巡视检查。专项检查是根据不同的施工阶段开展深基坑、高大模板、脚手架、施工用电、大型施工起重机械等危险性较大分部分项工程进行专项检查以及在恶劣天气前后开展季节性专项检查。施工单位进行安全生产检查后的检查情况和整改复查结果必须书面记录和备案,安全监督机构根据施工单位的自查自纠结论进行抽查复核,督促企业安全生产检查制度的落实。
1.4 强化监理单位落实安全生产监理责任
切实发挥监理企业的安全管理效能,监理单位的安全生产职责包
括:审查施工单位的资质、安全生产架构以及上岗人员资质;审查施工单位提交的专项施工方案的可行性并对施工单位是否根据专项施工方案进行施工进行检查;监理人员在关键部位和关键工序施工作业时进行监理旁站并填写旁站记录;项目监理机构应每周召开工地例会,针对施工安全生产状况进行总结和下一步工作的指导。对于那些安全监理人员不到位、安全监理资料管理混乱、安全生产监理责任不作为的监理企业,坚决进行严肃处理。
2 调整安全监督阶段评价的模式
由以往的安全评价检查制改为安全评价备案抽查制,建筑工程施工阶段性安全评价是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安全管理工作之一,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应按照施工现场各阶段的实际进度要求,及时组织阶段性安全评价,以达到安全生产阶段性控制的要求才可进入下一道工序。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在施工安全各阶段安全评价达到安全生产管理目标并对安全评价过程中发现存在的主要问题整改完毕后,分别将安全评价的评分结论和安全隐患整改结果报送监督机构备案。施工安全监督机构负责抽查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履行建设工程施工安全评价职责的情况,依据施工单位制定的安全管理目标,参考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自评意见,对施工现场进行抽查核实,符合要求的,同意备案。监督机构在抽查发现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不及时办理安全评价备案手续或现场实际情况不符合安全评价结论时,要求施工单位立即整改,整改完成后重新办理安全评价备案,否则不得进入下一个工序,同时对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相关安全生产责任人员进行记录不良行为和动态扣分处理。这种安全监督模式可实现安全生产监管责任前移,给施工单位和监理单位的日常安全管理工作施加一定的压力,即在施工过程中为了不会额外增加生产成本或延迟工期进度在关键施工节点必须提前做好阶段性安全管理各项工作。
3 实行差异化监督管理
所谓差异化管理,就是将施工工地按照企业管理水平和安全隐患存在的状况分为A、B、C 三类,在日常安全监管中,实行分类监督、动态管理。根据现场实际情况,A 类为安全工作做得比较好的项目,对于落实质量安全保证制度比较好的在建工程项目在日常监管中可适当减少巡视检查的频次,甚至在日常综合检查中可予以免检;B 类为安全管理一般化的工程,则按正常的频次进行监督抽查;C 类为现场管理水平较差、存在安全隐患较多的项目,对C 类工程则加大到位检查和安全巡查的频次,帮助企业及时发现问题,清除隐患;特别是对管理水平差、质量安全意识薄弱、日常检查发现施工质量安全措施落实较差存在重大质量安全隐患的工程,立即停工整改并列入重点监管对象,实行挂牌督办限期整改,采取记录不良行为、动态扣分处理、预警约谈企业主要负责人、实施行政处罚等手段,加大监督检查力度和频率。此外,实施分类监管和差异化管理,可以使监督资源向重点领域倾斜,从而有效地解决有限的监督资源与日益扩大的建设规模之间的矛盾。
4 推行诚信制度建设
当前,建筑市场参建各方责任主体存在不规范行为的现象仍然比较普遍,例如一些建设单位不按工程建设程序办事,强行要求垫资承包,肢解发包,虚假招标,拖欠工程款等;一些施工承包企业层层转包、违法分包工程,在施工中偷工减料;监理企业不作为,不履行安全生产监理责任;企业的这些不规范行为对施工现场安全生产管理工作都有一定程度的影响。而产生这种不规范行为的一个重要原因就是建筑市场各方主体的诚信意识比较薄弱,建筑市场各管理环节与施工现场监管脱节,缺乏联动机制,市场各方主体违法违规行为不能得到及时有效处理,违法违规的失信成本比较低。因此,加强整顿建筑市场,在整个建筑市场倡导诚信观念,强化信用意识,引导信用需求,加快推进建筑市场信用体系建设非常重要。由建设行政主管部门建立建筑市场信用管理平台,制定信用评价标准,对市场主体实施信用评价和分级,依据信用评价结果实施分类监管。同时,还应加强诚信体系建设,实行企业安全生产管理与企业招投标、企业诚信资质联动管理机制,对于促进施工现场安全生产和文明施工的管理行为,进一步提高工程质量和安全生产管理水平将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
5 结语
建筑工程施工现场的安全监督管理工作直接影响着施工企业的切身利益,与人民的生命安全也有着密切的关系,要注意到,建筑业安全生产是一项庞大的工作,涉及的内容很多,需要施工企业上下的配合,为此,施工企业必须要根据工程建设的特点制定完善的管理措施,加强对施工人员的专业技能培训以及监理企业的合作,相信通过各方的努力,建筑工程施工安全工作、监督管理工作定可以更上一层楼。
参考文献
[1]刘静.谈建筑工程中机械设备安全施工的制度管理[J].工程建设与设计,2008(10).
[2]王公义.浅谈建筑工程安全施工监理控制措施[J].价值工程,2011(16).
[3]周相友.浅论建筑工程施工安全管理[J].科协论坛,2011(09)
推荐访问: 建筑工程 施工安全 探讨 监督